早立秋凉飕飕(有些人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有什么根据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些人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有什么根据吗

尽管是谚语传说也不是不无道理,毕竟是民间所总结,具有一定的节气依据。多少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是根据24节气的变化来进行劳作的。应该尊重他们的民间谚语文化交流,当然为了押韵不乏有点夸张是难免的,主题还是要传承他们的民间文化。

农话说,朝立秋冷嗖嗖,夜立秋热到头,什么意思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就写道:“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立秋后,如天旱少雨,容易出现连续酷热天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后的短期回热天气。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公秋凉爽母秋热”:“秋老虎”又以生物界雌虎猛于雄虎,进而称特别热的秋天为“母秋”。

大暑后十五天,斗柄指西南,乃为立秋。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一百三十五度。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古为揪,事物从此而开始收敛,阴气从地面而出,开始杀灭万物,因此以秋为节。秋,以禾为旁,是指谷物成熟,此时万物皆老,而没有比成熟的谷物更为可贵的。所以从禾。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忽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江苏无锡、浙江湖州等地,立秋时吃西瓜、喝烧酒,认为如此可免疟疾。江苏各地立秋时吃西瓜“咬秋”,认为此举可防止生秋廊子。

贴秋膘

在清朝,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所称的体重对比来检验当年夏季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瘦了就要在立秋后“补”,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一般首推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炯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农村老话说的“三伏不尽秋来到”,到底是不“进”,还是不“尽”呢,今年立秋在三伏吗

夏至过后,一天比一天热,但还远没到真正最热的时候,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的桑拿天才是真正的上蒸下煮的桑拿天,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黏糊糊、热烘烘的闷的上不来气的季节,三伏不尽秋来到,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一句老话,到底是不进三伏就要立秋,还是三伏没有过完,也叫做不尽,才能立秋呢,不进和不尽,老话说的是哪一个呢?

其实这句老话,说的也是不进三伏,秋天必定来到,每年的立秋都是在中伏期间,是没有进入三伏,在中伏期间,立秋就会很准时的来到我们身边,立秋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7号和8号之间,农历的转换虽然很容易出现日期差距很大的情况,但立秋却不会出现在三伏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不得不赞叹我们的天干地支循环更迭,三伏是按照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时间的。

夏至三庚入伏,也就是在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真正的步入三伏天气,而每年入伏之后的庚日,决定着今年的三伏天数是多少,在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多少,造成了有些年份的三伏是三十天,而有些年份的天数是四十天,像今年的三伏天数,因为在夏至和立秋之间拥有了5个庚日,今年的三伏天数则是为40天,这样卡定了三伏的天数,那么在立秋之际,也就决计会处在中伏期间,是肯定不会进入三伏的,所以这种三伏不进秋来到,说的是没有进入三伏,而不是不尽,不进入三伏立秋是必定会到,这点是肯定的。

今年的从7月12号开始入伏,而立秋是在8月8日,按照进入伏期的日期推算,立秋节气也是正处于中伏期间,相对于这期间的气温,已经是经过了小暑、大暑最为炎热的季节,也是已经处于中伏的末端,炎炎酷暑已经属于强攻之末,也没有了前一段时间的那种高温,虽然白天还会依然的燥热高温,但随之而来的是傍晚和早晨的习习凉风,节气的更迭对于炎热的气候是有决定性的改变。

由于今年的三伏天数是四十天,其中中伏的时间就占据了二十天,而且中伏的期间还包括了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节气,所以最热的阶段也就处在了中伏期间,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当属在大暑期间,对于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避免在高温期间外出活动,要合适的选择出行时间和注意饮食,安全的度过这个炎热的苦夏,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怎么理解“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怎么理解农村老话“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去年立秋是在2017年8月7日15点39分,今年立秋是在2018年8月7日21点30分。阳历相差不大,但是农历一个在六月十六,一个在六月二十六,看来今年是晚立秋了。

去年立秋早,冷飕飕了吗?今年晚立秋,会不会热死牛呢?我记得去年立秋以后还是热死人的节奏。尤其是南方,立秋之后反而天气更热,因为台风和雨季过去了,没有了凉爽的风。北方应该好一点,倒也是在八九月份才开始凉爽的吧?

不过去年立秋之后好像南北气温都很高,谁也不好受。因此,农村老话“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现在来说没多少实际意义的。今年立秋以后会不会真的热死牛,还不好说?

因为天气变化,原因很多。现在的天气情况,人为的因素还有呢哈哈。另外受到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等影响很大。这句老话还有一层意思,上午立秋的,天气就会凉爽,下午立秋的就会很热。2017年和2018年都是下午入秋,看来今年还是热死牛的节奏啊。

其实立秋以后的天气,是否炎热和雨水多寡有关。如果雨水少,就会有秋老虎肆虐,如果雨水多,则会一场秋雨一场寒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