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杨玄感兵变最终惜败?杨玄感造反失败主要犯了哪些错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何杨玄感兵变最终惜败

首先来说说杨玄感为什么要起兵反隋?这得从他老子杨素说起。

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元老杨素的儿子,杨素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又在杨广与太子杨勇的斗争中站队正确,帮助杨广扳倒太子杨勇,成功登上皇位。按理说,这么位大臣应该是隋炀帝的股肱之臣了,事实上,隋炀帝对杨素是非常忌惮的。正所谓树大招风,杨素战功显赫,资历又老,又官至宰相,百官之首,在一众大臣中间的威望极高,这也是隋炀帝忌惮杨素的原因。所以,杨广虽然表面上对这位老臣很是尊敬,但是背地里巴不得杨素快点死去。随着杨素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隋炀帝为了表示自己体恤老臣之心,特地派了太医去给杨素看病,但是等太医回来,隋炀帝马上就问道:杨素这个老不死的还能活多久?

这件事后来传到杨素的耳朵里,杨素在官场混迹这么多年,深知里面的利弊,如今自己已是功高震主,不如就此离去,如果拖着一条老命苟延残喘,保不齐有祸及子孙的危险。于是,杨素干脆药也不吃了,只求速死,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杨素死了,隋炀帝当然是一身轻松,终于没有了这个眼中刺,肉中钉了。可是,却引起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嫉恨,他认为他父亲是被杨广逼死的,心里一直想要报仇,取代杨广做皇帝。

这里说一下杨玄感这个人,其实这就是一个自命不凡,其实是草包的官二代而已。杨玄感的前半生可谓过的是顺风顺水,凭借显赫的家世,他在官场上一路升迁,飞黄腾达,这样的经历让杨玄感有了一种错觉,认为这一切都是靠自己得来的,在杨素死后,父亲的遭遇,加上心里对自己能力错误的判断,让他蠢蠢欲动,想把隋炀帝取而代之。

其实,在起兵前,杨玄感就差点有过一次行动。那是在大业五年,即杨素死后第三年,杨玄感和隋炀帝等一行人巡视吐谷浑,行至半道突然天降大雨,一时间车架狼狈不堪,巡视队伍大乱。杨玄感想利用这次机会,率人攻击隋炀帝行宫,以图篡位,不过为他叔叔杨慎阻止,杨慎认为此事隋朝国内没有什么大乱,正处于上升阶段,而且杨玄感手里也没有什么军事力量,此事行动必死无疑。杨玄感听了他叔叔的分析,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杨玄感并没有放弃篡位的打算。公元613年,隋炀帝二征高丽,出动大军近百万,征发民夫数百万,决意要和高丽死磕。杨玄感当时负责管理大军的粮饷供应,这时候,他觉得机会到了,毅然起兵造反,但是,这场叛乱持续了不到半年,就被隋朝扑灭,杨玄感自己也被隋炀帝分尸,杨氏宗亲基本上斩杀殆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01 目光短浅,没有采取正确的战略

关于这个问题,最出名的莫过于“李密三策”了。作为杨玄感的谋士,李密给他出了三个战略: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为中策;就近攻东都洛阳,屯兵坚城下,为下策。杨玄感在李密的三策中偏偏就选中了下策,理由是“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然而,形势发展与李密所预言的几乎一模一样。 杨玄感起兵虽然声势很大,起初也打了不少胜仗,但一时半会儿之间终究奈何不得洛阳坚城。 很快隋军主力调头南下,会同各地隋军支援洛阳。 杨玄感前有坚城、后有敌军、又无根据地可用,几乎是转瞬之间就陷入了绝境。 这时他再想起来要西取关中也已经晚了,在西进的路上杨玄感又因为贪图弘农宫的存粮, 攻城 3 日未克, 被追兵赶上,只落得个兵败自尽的结局。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渊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人物。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立马发兵关中,只用了四个月就占据了关中,有了关中这个根据地,在关中休养生息四年后,逐鹿中原,最后建立了大唐。

02 对形式判断错误

隋炀帝和小小的高丽死磕,劳民伤财,弄得天怒人怨,这不假。但是这只是民间对隋炀帝很不满,而在隋朝的官僚系统内部,隋朝的各项机构还是很完善,远没有到崩盘的地步。事实上也是如此,杨玄感起兵后,民间百姓和各地官员对他的态度简直就是两个极端。杨玄感攻占鏶、洛后,鏶、洛的父老乡亲们竞相送牛送酒,慰劳杨玄感,每天都有数千人投奔到杨玄感账下,希望给杨玄感效力,推翻暴隋,从这也可以看到隋炀帝的暴政是多么不得人心。但是,隋朝的官员,如刑部尚书卫玄,民部尚书樊子盖,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各率军队进剿,纵使杨玄感在勇武过人,也挡不住这么多军队的轮番进攻。就算一个小小的弘农宫,抵抗也非常强烈,杨玄感打了三天都没打下来,这恐怕是他不能理解的吧。

杨玄感造反失败主要犯了哪些错误

感谢邀请。

对于杨玄感造反失败的原因且放一边,先了解一下杨玄感是什么人,听上去似乎一文不名,其实这位仁兄可是第一个想“吃掉”隋朝的人,光听名字似乎没有什么印象,那就说下他的父亲,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得力助手-----杨素。拿出他父亲的名号后来看看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为什么会失败?

先说说杨玄感其人。他是杨素的儿子,隋朝开国皇帝是他族叔,小时候与杨广关系不错,受其父亲的余荫,杨玄感被封为二品大员,与其父亲杨素一同位列朝堂,后更是被加封为楚国公,按理说有这个分恩宠,自当兢兢业业为大隋玩命的干工作,可惜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继位为帝后,对杨玄感产生了猜忌,好在杨玄感喜好读书,擅长骑射,看上去只是一员儒将,导致杨广也纳闷,也许是自己的疑心太重,在《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体貌雄伟,美须髯。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可见杨玄感多么懂得隐藏锋芒,他是什么人他自己知道,还有一个懂他的就是他的父亲杨素,对他评价是“此儿不痴也。”

再来说说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天赐的机会。隋炀帝从王爷到龙登九五,要的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初期的表示确实比较出色,只不过随着政治成果的积累,隋炀帝开始了近乎疯狂的统治,导致民不聊生,恰逢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丽,隋炀帝前方粮草不济,后方大本营空虚,那么好的天赐良机,那么该怎么做呢?是直接杀到京城洛阳改换门庭?看上去似乎可行,那就这么办,可是他想的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他却败了。

杨玄感为什么会败?坏就坏在直接进攻京城洛阳了,可是他忽略了一点,隋炀帝的京城可不一个,长安是名义上的京城,洛阳是京城不假,只不过它还有一个称谓,那就是东都,而且在南方还有一个江都,更何况洛阳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即使攻克洛阳,只要隋炀帝还在,他就有号令其他臣子前来勤王,那时他该如何为自己正名?由此可见杨玄感选择的策略显然没有周密安排,他的谋士李密曾经给他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可是这位仁兄却选择了最下策的方案,随便说下李密的上中两策,上策是切掉隋炀帝的粮草,到东北等着他挡住他的归路,中策是攻长安,取得关中要害,即使失败了,凭借地理优势固守一方。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假如,如果等假设性问题存在,所以他只是第一位敲响隋炀帝丧钟的人而已。

相关资料:《隋书·列传第十七》 《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 《旧唐书·列传第三》,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玄感为何背叛隋炀帝父亲杨素死亡背后,还隐藏了什么玄机

杨玄感隋朝重臣杨素长子,出身显赫的名臣之后。可惜权欲熏心、也生出了反叛作乱丶自立为帝的野心。最终背叛了隋炀帝,公然起兵谋反,可惜志大才疏、有勇无谋,最终兵败身死。其父重臣司空杨素忧愤成疾患上重病,又因其子谋反,最终也含恨而亡。他的死因有极大可能是被隋炀帝派人毒杀而死。

杨玄感明明是贵族,为何要反隋

杨玄感的父亲是杨素,杨素对隋朝的功劳很大,又辅佐隋炀帝即位,功高震主。

杨素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建设有水磨坊,主要是磨面和磨米,形成连锁机制;家族在各地有非常多的肥沃农田,阡陌纵横;在各大城市还建设连锁的旅馆;在长安、洛阳购置修建了众多的豪宅。杨素不单单位极人臣,而且富可敌国。

假如你是隋炀帝害不害怕杨素及其家族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