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一共牺牲了多少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有人说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有十三个,清朝北洋军却只专注于打武汉三镇,这是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武昌起义一共牺牲了多少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谢谢邀请。武昌起义死亡人数与古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相比死亡人数似乎是最少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良机,武昌起义敲响了腐朽清王朝丧钟,也结束了中国二千一百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武昌起义牲牺多少人存在一定争议,有说二、三千人,有说万余人的。
辛亥革命最终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革命党人进行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次革命”。
袁世凯窃国称帝,封建军阀专制统治形成 ,中国人民仍然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人说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有十三个,清朝北洋军却只专注于打武汉三镇,这是为什么

首先,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应该是15个,不是13个。山西和山东也曾宣布独立,不久又被清廷复辟。

1907年以后,清朝共计有23个省:关内19个省,关外3个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再加上新疆省。(青海,西藏,内蒙属于特殊藩部。)当然,1887年建立的台湾省在1895年就割让给了日本。

所以,等到武昌起义的时候,满清在关内还有18个省。1884年建立的新疆省不算关内,因为关内指的是山海关以内、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当时,关内18个省都在武昌起义后发生了起义。满清真是到了“破鼓万人锤”的境地。

其中,山西和山东两省也曾宣布独立。山西在10月29日早上发动起义,宣布独立。可是,等到12月12日就被曹锟的第三镇新军赶出太原。山东是在11月13日由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11月24日,孙宝琦又取消独立。

另外,直隶,甘肃和河南三省的起义都没有完成,没有宣布独立。关外三省和新疆省也没有宣布独立。

所以,武昌起义后有15个省成功宣布独立。最后,只有13省坚持到清朝灭亡了。不过,山西起义新军只是退出太原,清军没有全部收复山西。所以,也可以说是有14个省的独立坚持到清朝灭亡。

其次,北洋军除了打武汉三镇以外,还打了山西!

在武昌起义的第二天(10月12日),清军就调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萨镇冰等率水陆两军赴湖北“剿办“。可是,北洋六镇官兵是袁世凯嫡系,不听荫昌指挥,荫昌镇压不利。14日,清廷形势紧迫,只能请袁世凯出山,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军在袁世凯复出以后,开始对武汉三镇发动猛烈进攻。

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武汉三镇是辛亥革命的“领头羊”,等到武昌起义11天后(10月22日),湖南和陕西新军才在分别长沙和西安发动起义。湖南和陕西成了参加起义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当时,革命党有约定。如果一省起义坚持超过10天,其他省份才相继举义!所以,这十一天内,清廷肯定集中兵力专打武汉三镇。

等到全国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以后,清廷依然主打武汉。因为,武汉革命党的势力最大。而其他几省,多是旧官僚控制,属于“墙头草”。只要湖北被平定,其他几省也就该“望风复辟”。

可惜,“固若金汤”的黄河以北突然出现意外。10月29日,山西太原新军发动起义,宣布独立。山西成了北方唯一一个独立的省份。山西邻近直隶,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山西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清廷朝野震动,很多王公贵族纷纷逃离北京。

清廷马上派出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山西起义。可是,吴禄贞倾心革命,和阎锡山组成“燕晋联军”,打算切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并且计划挥师北上推翻清廷。

袁世凯很生气,腹背受敌。同时,袁世凯也发现山西对“后方”稳定的重要性。于是,袁世凯派人刺杀吴禄贞,并让曹锟北洋第三镇进攻山西。

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抵挡不住。于是,山西都督阎锡山和副都督温寿泉兵分南北两路,继续战斗。在“南北议和”时,阎锡山向袁世凯示好,表示“拥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并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1912年3月,阎锡山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开始主政山西。

北洋军的战斗力真是强悍,等到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

1904年,清廷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军区),计划编练36镇新军。等到武昌起义时,只成立了26镇,共计18万人。其中,新军装备与训练以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实力最强,分布在直隶、山东与东北。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每镇拥兵12000余人,共计7万多人。剩下的10余万新军,分布在全国20余个镇。

袁世凯为这支部队花费600多万两白银,而其他各省新军花费不到北洋新军的一半。清廷也视北洋六镇为朝廷的主力军队,用以拱卫京师和驻防京畿。所以,单独派出北洋新军,任何一省的新军都不是北洋对手。

革命形势看似如“星火燎原”,烧遍全国。其实,湖北的革命军在北洋新军打击下,一直在节节败退。庆幸的是,袁世凯不想忠于清廷。而是选择了“南北议和”,逼清帝退位,袁世凯自己当大总统。

(文|勇战王聊历史)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谁被逼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后,湖北新军协统(相当于今天的旅长)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很不情愿,据说躲到了床下,所以黎在历史上又有“床下都督”之称。

“床下都督” 黎元洪以首义之功担任了中华民国副总统,袁世凯死后,又继任为大总统

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1864年出生于一个绿营军官之家。父亲黎朝相,太平军起时投身绿营,累功迁至游击,太平天国失败后退役回家。后因家境贫困又重操旧业,到天津北塘投入练军,又一次吃起了军粮。1877年,13岁的黎元洪随父迁往北塘读书,这是黎元洪的第一次远行。

北塘位于天津东侧,濒临渤海。此时的天津因洋务派首脑曾国藩、李鸿章先后驻节于此,故成为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西学弥漫,得风气之先。受此影响,黎元洪的眼界也逐渐开阔,兼之在从戎父亲的熏陶下,开始对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萌生了弃文从武的念头。1883年,黎元洪考取了北洋天津水师学堂,师从后来名震天下的严复、萨镇冰学习海军。

天津水师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办的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设管轮和驾驶两个专业,学制5年,课程有英语、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气象、力学等,对学员要求十分严格。勤勉好学的黎元洪在这里如鱼得水,各科成绩均为优等,深受学堂师长的赏识。1888年春,黎元洪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被赏以六品顶戴,以候补把总的身份上舰实习。1890年,黎元洪奉调粤洋水师,任“广甲”号三管轮,负责轮机的保养、维修工作,成为一名正式的海军军官。

1894年7月25日,一直对中国虎视耽耽的日本军队在朝鲜牙山向清朝援朝部队发动了进攻,同时偷袭了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海战正式爆发。9月17日,著名的黄海海战打响,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在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指挥下参加了战斗。后来“广甲”号在管带吴敬荣带领下脱离作战水域,在大连湾三山岛附近搁浅,吴敬荣下令毁舰后乘小船逃走,黎元洪等数十名官兵也跳海逃生。

甲午海战后,清海军主力已全军覆灭,黎元洪只好另谋出路。恰好这时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设立延才馆,广聘水陆人才,黎元洪闻讯后决定去投奔张之洞,希望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水师中谋得一个饭碗。黎元洪的南京之行却成为他一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其日后发迹埋下了伏笔。

1895年初,黎元洪在南京拜见了张之洞。张之洞曾是晚清著名的“清流派”领袖,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要职,是清末洋务派著名的领军人物之一。这次会见,寡言厚重的黎元洪给张之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张之洞发现黎元洪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干练之才,便让他负责炮台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