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真的只是现在的“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不也感到高兴吗”的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人生中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

1、没有行动的决心。

2、虚伪的面子观点。

3、大过能力的脾气。

4、无意义的悔恨。

5、心血来潮的雄心壮志。

6、高高在上的自尊心。

7、不能兑现的诺言。

8、杞人忧天的恐惧。

9、不敢说出口的暗恋。

10、分手后的悔恨,不爱后的关怀。

11、拿不起、放不下的满腹抱怨。

12、没有实力的尊严。

13、捕风捉影的焦虑。

14、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15、没有能力的愤怒。

16、盲目跟随崇拜。

17、向不关心你的人诉苦。

18、对不喜欢自己的人讨好。

19、毫无心计的掏心掏肺。

20、总活在童话故事里。

21、和三观不一致的人的争执。

22、没有自知之明的怨天尤人。

23、成功前的自夸和失败后的借口。

24、单方面感动自己浪漫。

25、低情商的善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真的只是现在的“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不也感到高兴吗”的意思吗

题主好,你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这句话,通常被解释为“学习并不断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这样的解释没有阐明这一章句的精神实质,而且曲解了孔子的意思。就“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句,野狐来做一个全面细致的解释。

一“学”、“习”的古今意义的差别

词是语言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要素,它的意思会随时代变化,会出现义项的强化、弱化、转化等现象。“学”古今都有学习的义项,但古人讲“学”主要是指学习别人的正确认识与积极经验,虽然也不排斥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更主要的是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朱熹在《四书集解》中就把这个“学”字解释为“效仿”,这大概与古人传授知识以言传身教为主有关。从“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古语中,也可以看到,古人讲“学”主要是指“做人”、“处事”。现在讲“学”,主要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习”现在常用意义是“复习”、“练习”。习字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下面是一个日字,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本意指“鸟多次拍着翅膀学飞翔”,强调的是“多次”、“反复”。《礼记 月令》就有“六月,鹰乃习之。”就是说六月时节,雏鹰开始练习飞翔了,小鹰不断拍打翅膀,反复练习。

“时”有“时间”、“按时”、“定时”、“经常”等义项,“经常”这一义项在现在语言习惯中也远没古代语言中应用的广泛。“时”与“习”在这里强调的是对所学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反复”、“多次”、“经常”去实践应用。

二“学而时习之”章句的真实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被理解和翻译为“学习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从情理上讲,这个理解与翻译是不通的。学生或做过学生的人大都深有体会: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大多数人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学习。如果这样理解翻译这句话,这一章句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与“学而时习之”之间不但缺乏语言上的逻辑联系,更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同时,这样的一句话放在《论语》的首篇首章叫人很费解,似乎《论语》的编排是无序而杂乱的罗列一些章句。

《论语》虽为语录体著作,但它的篇次与章句在编排上是有一定的思想贯穿其中的。古今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都有研究,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指出:第一篇《学而》讲求学的宗旨;第二篇《为政》讲为学的外用;第三篇《八佾》讲把个人的内圣为学,外用为政综合起来的文化精神。

“学而时习之”章句被放在《论语》的首篇首章中,是因为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教育的主导思想:为学的宗旨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从这一认识出发,“学而时习之”章句应该理解为: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去应用实践这些道理,通过不断体会、认识这些道理使自己有所提高,同时自己也会因为不断进步而内心高兴;知已难得,有志同道合的人登门与自己切磋论道,共求进步与提高,这更是令人高兴的事;即使没有人认识、了解自己,自己也会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不怨天不尤人,不是更能显示出君子的风范吗?这样理解,这一章句中的三句话不但在语言上有着逻辑关系,在思想上更是一个统一体。

三《论语》其他章句中的“学”

“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主要是指“做人”,这在《论语》别的章句中可以得到印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为学的真谛就是做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先学好做人,再学习书本知识,做人的教育远远高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当齐哀公问孔子弟子中谁最好学时,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而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不迁怒”,“不贰过”是做人的修养,孔子以此说颜回好学,可见孔子的为学主要是指“做人”。

四 此章句被曲解的原因

孔子第一个把道德教育(做人的教育)摆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将其贯彻始终,这一点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人格与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特别强调立德树人,把道德教育一直摆在了首位。

现在对“学而时习之”章句的错误理解与不当译注,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没有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特别是把“学”狭隘的理解为“书本知识的学习”。其次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理解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这里面体现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一个良好愿望,而这个愿望是有悖情理与客观事实的。再次,反映了现行教育中道德教育(做人的教育)没有被真正充分重视,而这方面的不足所产生的问题已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了。

结束语

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正确与否并非至关重要,而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则不能不充分重视,许可馨事件绝非偶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教育必须认真面对积极面对的一个严肃问题。

古诗词中你认为最豪放的一句是什么

谢邀。

其实我挺喜欢豪放的诗风,觉得读来非常有气势,令人通体舒畅。豪放的诗句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其实《满江红》整首都非常霸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有人说不是岳飞写的,但是谁写的有什么关系呢。

2、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话说我把完颜亮放在岳飞下面真的好吗?!!!等等,我时刻牢记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其实完颜亮这个人挺霸气的,生平三大志向:国家大事,皆自我出;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得天下绝色而妻之。

可惜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完颜亮就想起黄巢。其实黄巢还有一首: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过宋江更牛逼: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