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刀霜剑严相逼(红楼梦中葬花的人是谁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红楼梦中葬花的人是谁

(原创)《红楼梦》中葬花自然是黛玉啰!

黛玉葬花是巜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也是最感人的场景之一。

黛玉葬花在《红楼梦》中一共出现了两次。

一、第一次葬花

第一次葬出现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话说正是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手握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桥桥边的桃花底下一块石头上坐下,展开书卷从头至尾细看,当他看到“落花成阵”这章的时候,这时一阵微风吹来,片片桃花漂得满身满书满地,宝玉想将抖落下来,又恐脚步践踏,于是乎兜了那些花儿走到池边抖在池内,那些花儿竞飘飘荡荡流出沁芳闸去了。

宝玉转身回走,只见地下还有许多花辦,正踟蹰间,忽听背后有人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抬头一看,却是黛玉,肩上扛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里拿着花帚。宝玉笑着说:“正好,你把这些花儿都扫起来,放在那水里去罢,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了。”黛玉说:“放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什么沒有?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黛里,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于是乎,在宝玉的帮助下,黛玉将散落的花辦埋进了花冢。

这是《红楼梦》中黛玉第一次葬花(既然黛玉有花冢,实际上已是多次葬花了)。这一次葬花,是宝、黛同有爱花惜花,心灵相通,同呼吸共命运的写照。

第二次葬花

黛玉第二次葬花出现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却说宝玉与众姐妹游玩,不见了黛玉,心想她躲到别处去了。因此叹道:“这是她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些花儿,等我送了去,明儿再问她。”于是待宝钗等众姐妹走后,把那些花儿兜起来,登山涉水,穿树过花来到了前日黛玉葬花的地方。

将要来到花冢,还未转过山坡,只听到那边有呜咽之声,一面伤心地悲鸣,哭得好不伤心。宝玉心想:“不知是那屋里约Y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停下脚步,听到她哭的是: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漂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着处。

……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万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

尔今死去浓收葬,

未卜浓身何日丧?

浓今葬花人笑痴,

它年葬浓知是谁?

试看残春花便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三、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巨著

《红楼梦》是部以宝黛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的文学巨著,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巜红楼梦》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伴随着她的爱情而产生的痛苦和忧郁。她和宝玉的爱恋过程中,由于封建环境的压力,宝钗、湘云的中途插入和她自己受了封建意识的束缚:她要求宝玉向她吐露爱情,但一旦宝玉真的向她倾诉衷情,她又“气得说不出话来”,说这是“胡说”,是“欺负”了她等等。这些,就使她经常陷入苦脑的重围,表现了一种忧郁和伤感的情绪。

埋香冢,泣残红,在第二次葬花时,于是唱出了怒伤哀怨的《葬花词》以及常常在潇湘馆偷偷洒泪,都是这种心情的抒发。

黛玉的葬花,其实是将花比成自己寄人篱下,特别是与宝玉的爱情达到心灵黙契后,和封建势力矛盾越来越大,她的痛苦也越来越深。

于是乎,以落花残败漂落暗示自己的生世遭遇,吟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侬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浓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鸣!

总之,黛玉两次葬花,让人心酸和同情,深入理解无不让人感同深受,潸然泪下!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我觉得《红楼梦》里最阴险的女人不是王熙凤,而是王夫人你怎么看

这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讨论。

王夫人触怒读者的事情主要包括这几件:

一、反对宝黛婚姻,致使黛玉最终泪尽而逝。

二、一巴掌撵走金钏,导致这个家生子女奴投井自尽。

三、搜检大观园后撵走晴雯、芳官、四儿。晴雯惨死、芳官做了尼姑、四儿作为家生子女奴在荣国府其实已经没有出路。

但是,如果从王夫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可以窥见她之所以做出这一系列恶行的动机和目的。

其实,王夫人的所思所想在两个地方写得很清楚。

一是宝玉挨打后,袭人趁机去“忠言进谏”时王夫人说的话;二是撵晴雯时王夫人发作的一番话。

归纳而言,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王夫人认为宝玉是她后半生的依靠,宝玉好才能保证她有幸福的晚年。

在王夫人看来,什么是宝玉好呢?

一是读书科举,走仕途经济的所谓正路;

二是娶一个符合王夫人心意的妻子。

所以,在王夫人看来,无论是黛玉、还是金钏、晴雯、芳官、四儿都是狐狸精,都勾引宝玉不学好,都会妨碍宝玉的名声,都会把宝玉引上邪路。

所以,这些女孩妨碍了王夫人的根本利益,势必为王夫人所不容。

而宝钗不一样,她是王夫人的外甥女,经常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又能揣摩王夫人的心理,说话办事能够迎合王夫人的需要,在王夫人看来是孝顺体贴的好媳妇。

比如,金钏投井死后,由于荣国府一向对下人宽厚,而王夫人的首席大丫头偏偏投井死了,王夫人首先担心自己“吃斋念佛”的慈善人设会不会崩。这时候宝钗就及时主动送来了贴心的安慰,先说“姨妈是慈善人,固然会这么想”,暗示您的人设不会崩;再说金钏是失足掉下去的,就算是投井也是因为她自己糊涂,为王夫人开脱,缓解她的焦虑;又送上两套新衣服解了王夫人的燃眉之急。

管窥蠡测,一点浅见。

你喜欢黛玉的哪首诗词

林黛玉的《葬花诗》写得凄凉决绝,使人看了潸然泪下,摘其几句,与友共读。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中尽显黛玉的绝世才情,道出了感叹世事被风刀霜剑严密相逼,又不甘陷入这世俗的污淖之中,但愿能干干净净的来到这世上,还是干干干净净的离去,把悲观绝望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唏嘘不已。

谢谢邀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