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文天祥和辛弃疾哪个武功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文天祥和辛弃疾哪个武功高

谢邀:

文天祥和辛弃疾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人,武功武术没有可比性,但可叹肯定都不亦算持有最高武功本领者,虽然都是文人,都当过枢蜜史,都领兵打过仗,但武功不在一个时期,无法可比。不过就文才而言,他们两个都是一流才俊。

我国南宋大臣,舍身成仁的忠臣文天祥的一生是怎样的

谢谢邀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当提起了文天祥,我首先会想起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感慨他饱经忧患的一生。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人。1236年出生于一个富广庶的书香家庭。幼年的文天祥便聪明好学,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他在自己书塾的墙上贴满了格言警句,并和弟弟相互激励,共同探讨切磋,谈古论今。

1254年,18岁的文天祥获庐陵考试第一,两年后中吉州贡士,并随父赴京城(今杭州)应殿试。

在朝堂上,文天祥提出改革方案,切中时弊,被理宗等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磐石”,随即,在六百多名进士中折冠,被钦定为当年的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状元。

由于理宗昏聩,奸臣贾似道当权,又加上中状元不久文父去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天祥都没有被朝庭委以重任,只是派些闲差。后来虽偶有提拨,却又因指责贾似道而被免职。

1274年,度宗死,年仅4岁的赵隰即位。同年,新即位的忽必烈派蒙军二十万水陆并进,直逼临安。南宋朝野一片混乱,谈蒙色变,充满了畏战的气氛。有道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详,为抒国难,散尽家资招兵买马,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的信心和勇气,招幕了三万多士兵,开始了他的救国安民的戎马生涯。

由于南宋诸军各自为政,或隔岸观火,或临陈脱逃,让升任兵部侍郎的文天祥尽管弹精竭虑,却仍无法形成对元军的遏制。当他历经艰辛率师抵达临安时,满朝文武早已弃官而逃,文官止剩六人。

1276年初,临朝执政的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必须由丞相出城谈判,闻知消息的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逃走。危难之际,文天祥被授右丞相兼枢密使,负责出城议和。谈判过程中,文天祥以正义之气怒斥伯颜,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元军扣留,从此也开启了他艰辛悲壮的苦难岁月。

在镇江侥幸逃脱后,接下来的日子里,从文天祥自己所著的《指南录-后序》中我们了解了这位南宋丞相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奸臣出卖,元人构陷,同僚猜忌,致文天祥几无藏身之地。文天祥文中一连用了十七个“死”字,描述了他无以复加的艰辛。

次年,朝庭奉表降元,陆秀夫,张士杰,文天祥等拥立7岁的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遂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图光复宋室。期间,江南抗元斗争复起,在文天祥的号召下,南至岭南,北至江淮,文天祥召令畅通。可是毕竟寡不敌众,海丰一战,南宋军队被元军各个击破,文天祥及家人皆被俘。

被俘后的文天祥经零汀洋等一路被押解至大都,“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一心求死尽忠的文天祥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劝降的说客,其中包括之前被俘的皇帝赵隰和元世祖忽必烈。赵隰劝降文天祥的口甫一张开,文天祥只回了一句“圣驾请回”便再无任何言语。忽必烈在属下软硬兼施皆无功而返后亲自规劝,文天祥正襟危坐,昂首只应了八个字: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对文天祥彻底绝望的忽必烈下令处死了他。临刑时,文天祥面南拜了三拜,慷慨陈词: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遂即被元人杀害,享年四十九岁。正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非空原创,欢迎斧正!

文天祥如果掌握南宋绝对权力,他还有可能重现大宋的辉煌吗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他的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只能感叹,他没有遇到明君,生不逢时,从来就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即使手中有一点兵马,也是自己招募的,而因为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和民族气节,也不大可能与那些玩弄权术的弄臣同流合污,当他第一次被封为宰相的原因,竟然是与元军谈判投降事宜,反而被元军扣留,等他知道一切的时候,整个南宋在谢后太后的主持下,带着小皇帝和朝廷向元军投降!

此时的他,只求一死,南宋没了,他也不可能投降元军,即使元世祖忽必烈许诺他丞相职位,也不为所动。

临安被围,文天祥临危受命

德佑元年(1275年)除夕夜,潭州城(也就是今湖南长沙)被元军围困长达数月,城内军事物资、生活物资已经消耗完,只要能吃的都已经吃光了,特别是食盐,没有一粒,当时的知州李芾下令将所有的盐库中的纸张、席子、麻袋等物资用火烧成灰,熬成水,分给城里坚守的军民食用,以补充一点盐份,但此时此时,能烧的已经烧完了,能吃的已经吃完 ,活物只剩下人了,甚至有些百姓已经易子而食了,直接吃死人的肉地步了。

即使如此,整个城的军民也决定不投降,以死报国,知州在除夕准备了一些简单易的食物,邀请了官吏乡绅,准备好好地吃一顿,其实所谓的好好吃一顿,啥也没有,一点酒也是掺了很多水的,大家都清楚,明天就是新年,是否能看得到这一天可能已经是最后的奢望。

最后,知州李芾聚焦了自己的所有的家人,围薪而坐,下令自己的手下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杀掉,并点火为自己以及还有其它一起为国自杀的人送行。

各大小官员相继自杀的消息传出来以后,整个潭州城掀起了一阵自杀殉国的风潮,举家自尽、奋勇杀敌或者决心与谭州城共存亡,没有一个人愿意投降或者苟且偷生,最后元军攻破整个潭州城的时候,发现所有的人都战死或者自杀,无一投降,元军攻城后一般都会屠城,但这一次没有,其它他们还将所有幸存的孩子给安顿起来,给予他们最好的照顾,对于谭洲城的惨景,元军知道了什么是骨气,对这些死去的南宋军民充满了敬意。

接下来,他们的目标就是直接取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的灭亡时刻随着新一轮的太阳升起来临了。

此时的临安城已经一片混乱,战无将,守无兵,跑无路,当时的权臣谢道清、陈宜中根本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最后只能选择与元军进行议和谈判,但两次派出使者谈判均无果而终,当时主持整个大局的谢太皇太后为了保自己和小皇帝的命,做出了投降的决定,便派出了使者告诉元军,愿意投降,尊称忽必列为“仁明神武皇帝”,并同意纳表称臣,当时元军的统帅是伯颜,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他也有担心,怕南宋不讲信用,要求使者回去告诉谢太皇太后,请派一个丞相来签约,这不是难事,宰相陈宜中就可以完成投降签约使命,可是此时出问题了,宰相陈宜中人不见了,哪儿去了呢?

原来他知道,如果签下了投降协议书,会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他第一个出逃到了自己的老家温州,虽然他是一个误国的权臣,却不愿意成为一个卖国了宰相。陆陆续续其它官员包括陆秀夫也效访宰相陈宜中逃跑了,而同时逃跑的还有二王:赵昰、赵昺,这也正是南宋虽然在谢太皇太后主持投降元朝后还继续勾延残喘了3年多的原因。

谢太皇太后此时虽然气愤这些重要臣子在关键时刻选择逃跑,但也无可奈何,投降事宜还得进行,得罪元军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自己和小皇帝就可能没有命了,于是她亲自颁布诏书,任命一个临时宰相,元军此时此刻正等着派一位宰相签署投降协议书。

于是,文天祥被任命为宰相,出使与元军统帅伯颜商议投降事宜,可是太后不知道的是,这个至死都不会投降的文宰相差点把投降的事给搅黄了。

文天使出使,南宋投降,自己被扣留

文天祥是有骨气的人,所以他不可能按照谢太皇太后的懿旨行事的,否则就不是他文天祥了,自小受父亲的教导,要像竹子一样,从小有气节,宁折不屈,所以谈判并不顺利,开始就显示出他不惧的气势,进入元营后直接对着伯颜词严色厉:他们和你们谈了啥,我不清楚,那是他们的事情,我是奉谢太皇太后来商量事宜的,很明显,他装作啥也不知道,前任宰相都来谈论过投降的事宜,对不起,我不是来替他们完成使命的。此时的元军统帅伯颜也有些蒙了,咋的,你是个刚刚入职的宰相,啥也不知道?想赖账?但他明显感觉到文天祥与其它宰相和使者的明显不一样,有气节,有骨气,不好应付,所以还比较客气的说道,确实如此,我们有事好商量。

文天祥继续以一个大国派出的宰相风范质问道,我们是帝国正统,讲究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