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往事~-飞
发布时间: 2023-07-06


我从小生活在胡同里,没有见过太多世面。有的是一个自己觉得很幸福、快乐的家;有关心、爱护我的家人;有一群从小陪我一起长大,无话不说的朋友;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胡同记忆!

今天的我,拿起手中的笔,将曾经的美好记录下来,为您讲述胡同往事,留住胡同旧时的回忆。

故事的开始,要从我爷爷说起。因为,没有爷爷努力的打拼,也不会有我这个胡同里的孩子。

1

我的爷爷

我家祖籍是河北保定人,家里就爷爷一个独生子。奶奶18岁就嫁到了我家,照顾爷爷和太爷。别看我爷爷、奶奶年纪不大,但是很是聪明能干,太爷教他们磨豆腐的本领,一学就会。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豆腐。勤劳的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将日子过的越来越好。虽辛苦,但是很快乐。

不久,奶奶就怀孕了,一下家里又添了两个吃饭的,光靠磨豆腐挣不了几个钱。再加上,太爷染上了吸大烟的恶习。孩子生病,太爷也不给钱看病。

听奶奶说,我大伯都已经四岁了,就因为太爷不给钱看病,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大伯死了。奶奶到现在都不会忘却这个痛心的事儿,每次给我讲这些的时候都会留下泪水。

为了养家糊口,爷爷一个人来到北京。在车站抗大包,在煤厂推煤矿,什么活儿都干。

听爷爷说,那时每天要扛够100袋货才给粮食吃,要不就会挨打。爷爷每天都努力的干活儿,因为要挣粮食贴补家。有时,爷爷宁可自己饿一顿,也要把粮食带到家里去,给孩子和老人。

为了撑起这个家,爷爷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才努力得来了在北平这个安稳的家。

2

出生

从我出生的那天起,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了,大家都叫我胡同 “妞子”。

那是一年的夏天,母亲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肚子一阵痛,从裙摆下见到了鲜血。

此时,胡同里一个人也没有,妈妈只好咬着牙,拖着大大的肚子,迈着艰难的步伐,往一户小院走去。

她趴在了院子门口,再也没有力气。院子里的李奶奶正好出来上厕所,碰见了我的母亲。

见此情景,李奶奶二话没说,叫来了院里所有的人。有拿被褥的,有推平板车的,有去通知我父亲的,有抬我母亲的,大家手脚这叫一个麻利~

就这样,我的母亲被安全的送到了医院。顺利的产下我这个胡同女孩。所以,大家给我起名叫——胡同“妞子”。也就是所有胡同人的孩子。

妈妈告诉我,要永远记得胡同里这群好心的人们。因为,他们的帮助,才有了我家新生命的诞生。才有了我~

那时的胡同,老街坊、老邻居们,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住在一条胡同里,大家相互有事儿都会帮忙,没有一个袖手旁观,“胡同情为一家”。

3

温暖的家

我是家中的长孙女,也是爷爷最疼爱的孩子。

记得,那年的冬天,贪吃的我在路边偷偷的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后,晚上睡觉前就开始又拉又吐,妈妈急忙带我去了医院,检查出急性肠胃炎,不爱吃药的我,可急坏了疼我的爷爷。他用尽一切办法哄我,都没有效果。

爷爷看我不吃药,肚子疼的样子。心疼的守在我的床边。将手放在嘴边,哈上两口热气儿放在我的肚脐上。爷爷告诉我:“这是仙气儿,一会儿肚子就不疼了”。这事儿说来也怪,爷爷给我揉上那么一会儿还真的不疼了,很快我就睡着了~

爷爷对我的母亲说:“妞妈,孩子不吃药可不行,你看着她,我去稻香村给她买几块糖去,兴许能管用。”说完,爷爷推着他那大28飞哥儿自行车就走了。

我醒来,爷爷带来了大白兔、花生糖还有我喜爱的黄桃罐头。可我看着一点胃口也没(脱机使用打印机是什么意思:当电脑上显示出“脱机使用打印机”时,就表示电脑和打印机的连接已经断开,需要重新连接才能使用。)有,喝了两口罐头汤就又开始吐了。

爷爷将药碾碎放在化开的糖水里,喂给我吃。吃着这个难吃的东西,让我想起了酸三色,三种颜色,三种不同的口味,我回味着,哭着跟爷爷要三色糖。

后来,听爷爷给我讲小时候故事的时候才知道。那时爷爷并不知道我说的这个三色糖,到底是什么。他跑遍了所有家附近的小卖铺都没有买到我说的三个颜色的糖。

爷爷骑着自行车绕了半个北京城,最后在牛街商店买到了,才知道这糖不叫“三色糖”而叫“酸三色”~

每次听爷爷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心里暖暖的,不由得会轻轻依靠在爷爷的肩膀上,摸着他脖子上的喉结,静静地听着他把故事讲完,躺在他的怀里很快就睡着了。

我就在这样无忧无虑的,被宠爱着的家庭中渐渐长大,做着那个贫穷家庭里的小公主。

4

扫盲班

正阳门下胡同里,永远都是那么的热闹。大宅院里的老街坊们在一起,犹如一家人那么亲密。

磨剪子嘞,锵菜刀~

随着远处传来的一声吆喝声,大人们纷纷嚷嚷地:“李大婶儿”磨菜刀的来了,您给我,我帮您磨去~

四儿妈拿着3、4把的刀往胡同口走去。

说到四儿妈,可是一个能张罗事儿的人,这胡同里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也是个热心肠。

要问大家为什么都叫她四儿妈,那是因为她生了四个孩子,老人们记不住她的名,就随着孩子这么叫了。

呦,四儿妈你这是干嘛去呀?

“马姨”您回来了,孙女儿呢?怎么没跟着回来呀。

这不她妈带着回姥姥家了吗,一年也不回去一趟。多让他们在那边住上几天。

说来,这四合院里的人这对话还真是有趣儿,俩人儿这聊的就没在同一频道上,想哪儿说哪儿,这扫盲班看来还是底办。居委会主任在一旁看着,想着。

扫盲班终于开课了,爷爷第一个报了名。他说他最羡慕的就是有文化的人,他要学习识字,那样他就可以自己读报纸,写自己的名字啦~

可是,大宅院里有爷爷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多。他们说:“活了大半辈子了,还学什么?”有的说:“学这个有什么用,脑子不好使了,不学” 还有的说:“我还底在家给儿子、孙子做饭呢”大家众说纷纭,各有各的想法。但是,谁的想法也左右不了爷爷要学习识字的决心。

每天晚上,爷爷下班回来后,安顿好家里的一切,就拿着小本去居委会了。我总是会偷偷的跟在后面,悄悄趴在门口看爷爷学习。

来学习的人并不多,三三两两,冷冷清清的。可居委会主任讲起课来确是热火朝天,绘声绘色。

我喜欢他讲的一个个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部落互相仇视,一场大战后,只有2个人站了起来。他们互相看着,准备最后一搏。然而这时野兽出现了,不同物种的出现,必然促成同一物种的联合,即使仇深似海。于是两个人背靠背互相依存,互相防守,于是挨过了危机。朴实的人们懂了一个道理,背靠背的力量是成为人这个物种的必要。于是,古老的部落以背靠背的方式来诠释“人”这个物种。

每次听完一个小故事后,我都会学着居委会主任的样子,将故事讲给我的小伙伴们。慢慢地,他们也喜欢上听故事了。

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他们都拽着大人,和我一起去“扫盲班”。四儿妈、马婶,就连二爷也被我吸引了过来。

队伍壮大了,居委会主任讲得更带劲儿了。他从原始部落讲到唐代李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讲也讲不完。一个个好听的故事吸引着我们,也让我们形成了一种习惯。

每天吃完饭后,大人和孩子们都会在这里聚集,胡同里到处流淌着文化气息。

5

想念我的朋友——小会子

最近,闲来无事。身体渐渐恢复,也有了一些精神,想一个人,出去逛逛。

刚走到楼下,深秋的凉风吹过,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

赶忙跑上楼去,拿了一件披风披在肩上,又走了下来。

走在秋风吹过的路上,脚下踩着枯黄的树叶,看着那满树的山楂、银杏果在风中荡漾。

随着这美丽的秋景,慢慢地,朝老宅方向走去。

胡同旁的小摊位依然那么热闹,卖早点包子、混沌、豆腐脑、油条的;卖蔬菜、水果、馒头、豆沙包的;卖熟食、素什锦、酱菜的,都没有因为天气转冷,耽误了生意,依然忙碌着。只是,少了以往的叫卖与吆喝声罢了。

胡同里的孩子们,你追我赶,开心的跑着、嬉戏着,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伙伴。

那时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新鲜玩具,只得在饭后与小伙伴一起成群结队的在门楼下玩耍:跳皮筋、滚铁环、扔沙包、捉迷藏。那群顽皮的孩子们还会躲到城门楼上去,让大人们找的好是辛苦。

淘气的男孩子们,躲在黑漆漆的门洞旁假装妖怪捉弄我们。吓得我们几个女生抱在一起,不敢靠近。

城墙边上,总会有个5、6岁大的孩子,看着我们游戏。他脏兮兮的,在地上铺个草席要饭。每次我们在这里玩儿时,都能看见他。

顽皮的小男孩们总是爱欺负他,骂他是没人要的坏孩子。不是给他坏了的东西吃,就是编个绕口令侮辱他:脏小孩儿,坏小孩,没人要的野小孩~

每次看见他们这样,我就会把爷爷叫来把他们赶走。爷爷大嗓门一吼:“嘿,干嘛呢?谁家的野小子,走走走”。他们全都被吓跑了。

我将自己最爱吃的棒棒糖,分享给他。

我说给,这个可好吃了,你尝尝。

小会子看了一眼,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要。

我将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