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为什么乱世用重典能有效防止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代封建王朝中的明君之一,尤以重典惩贪名扬四海古今,开创了明朝初期国泰民安的洪武盛世。根据有关史料,朱元璋的惩贪治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措施,并取得实际成效。

第一、重典立律治吏,严惩贪污官僚。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即开始组织编制《大明律》,后来针对官场贪污贿赂盛行、民怨上升状况,先后制订颁布了《明大诰》、《武臣大诰》等律令,严律整肃朝纲吏治,重刑判罚一大批贪官污吏,为遏制官场贪腐混乱势头,努力营造吏治清廉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第二、保障律不避嫌,实行违律必究。朱元璋时代在惩贪治吏中,要求执律人员和判官注意查清案情,加强官员内外监督,在律典面前不避权贵不避亲,对贪官污吏一律严惩不贷,决不手软。无论是骄横拔扈、擅权枉法的丞相胡惟庸,还是直系亲属驸马爷都尉欧阳伦等大贪官,因严重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照样被处死。

第三、加强廉政教育,倡导清正为官。朱元璋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重视运用典型案例,加强官场上下廉政教育,并且严于律己,从朝廷内部做起,实行标本兼治,从而保持了上百年时期的朝政清明。

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虽然现在看来在刑律上存在残酷性、并对贪官实行家族株连等缺陷,但在当时对于遏制官场腐败、震慑官吏不敢贪、巩固新生政权和稳定社会,确实起了重大作用,其惩贪治吏举措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为什么乱世用重典能有效防止犯罪

“沉疴下猛药,乱世用重典”是人类社会历经几千年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治世经验和理政智慧。由于战争、政权更迭、政治斗争或经济危机等原因致使社会发生大规模的动荡,导致经济停滞、大规模失业、物价飞涨、人们流离失所可称为乱世, 乱世中为了自保和生存,在人性的驱使下,人们往往会突破一切“束缚”用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或利益,人性“恶”的一面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暴露出来,此时“丛林法则”也就是弱肉强食将是生存下来的唯一法则,犯罪率也就会随之居高不下,从而使社会的法制体系和人类的道德体系遭到严重破坏。此时老人、幼儿、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机会将会被无情地践踏甚至被残酷地剥夺,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的尽快恢复,保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尽早结束动荡,社会统治阶层往往会选择跳过平时复杂的程序,直接以“霹雳手段”从重、从严、从快地打击罪犯、消灭犯罪,从而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乱世用重典才能有效防止犯罪。

如何认识“乱世用重典”这句话

谢邀。这类问题可以用一个统一答案:浓缩后提炼出来的规律性结论,能够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时也一定有它的适用范围。超出一定范围后,真理也会变成谬误。重典对遏止犯罪当然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作用有多大我认为很不好判断。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造成“乱世”的根本原因没有消除,重典也是没用的,比如另一句古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说的就是相反的道理。如果将“乱世”定义为犯罪率高、恶性犯罪数量多的时期。那么,从历史数据看的话,重典往往与乱世是紧密相连的,但我们往往很难说清楚是因为乱世所以用重典,还是因为有重典,所以才有乱世。同时,由于无法取得单一变量(重典VS轻典)的统计数据,所以也无法通过经验数据来判断重典与犯罪数量的因果关系。比如,取消死刑的国家,犯罪率并不比保留死刑的国家更高;但这很可能是其他因素(而非死刑存废)导致的。

重典治乱,典指什么

脏乱”现象主要表现为公共厕所脏、车站码头脏、饮食摊点脏、集贸市场脏、街巷院落脏;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等“五脏、五乱”。

吴啊萍找到了,她的动机真的这么简单她会承担什么后果

吴作为一个90后的女大学生,供奉6名战犯的牌位,且编织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理由,,并在登记表上填写“松井石根、谷寿夫、野田毅、田中军吉、向井敏明、华群(美国人明妮·魏特琳)”6人名字。当值僧人灵松(1979年9月生,初中辍学)询问被供奉者是其亲属还是朋友,吴啊萍谎称是其朋友。从动机看,吴某供奉时称其为朋友,并没有像她所说“恶梦缠身”,纯属是事发后避重就轻的套路,另主持已知道牌位之事,并没有阻止也没上报,这一切不得不令人联想。南京三十万同胞尸骨未寒,却在同一座城市供奉杀害同胞的战犯?国人的尊严何在?一个90后的大学生,忘却了国家的耻辱,被侵略者洗脑了吗?应彻查背后的阴谋,决不会像吴某所说的那么简单,严惩背后的始作俑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