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宋朝中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是谁?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有哪

 

2023/7/18 8:07:25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宋朝中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是谁

印象最深的应是范仲淹,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仍为当政者的行为准则,心中时刻想着人民,想着国家的兴亡。他做人的准则一直受到世人的敬仰。

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宋朝书法艺术的发展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又称“宋四家”。

苏东坡,又名苏轼,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1月8日,卒于公元1101年8月24日。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人、士大夫。

苏东坡一生豪迈,为人真诚,才华横溢,道风飘逸。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书法代表作有《表忠观碑》、《祭黄几道文》、《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等等。其中《黄州寒食诗帖》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光彩夺目、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有疏有密、或重或轻、恣意洒脱、疾稳刚健,是其精品之作。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生于公元1045年8月9日,卒于公元1105年5月24日。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市)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黄庭坚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有一天,其舅舅到他家串门,见黄庭坚伏案读书,便想试试他的才学。正好院子里有桑树,便以桑、茧、丝、锦缎相关联为题,出一上联: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黄庭坚才思敏捷,从手中握的毛笔得到启发,马上作对: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舅舅一听,大为震惊,料定外甥长大后必成大器。黄庭坚于公元1067年考中进士。但一生官运多舛、几经跌落,直至以幸灾谤国罪客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县)贬所。黄庭坚书法造诣极高,擅长草书、行书、楷书,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松风阁诗帖》、《刘明仲墨竹赋》、《王长者墓志稿》、《游青山云诗》、《龙王庙记》、《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李白忆旧游诗卷》、《苦笋赋》、《砥柱铭》等等。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全是精品,代表作《砥柱铭》2010年在香港拍卖,以3.9亿元成为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的最高记录。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生于公元1051年7月8日,卒于公元1107年3月15日。湖北襄阳人。

米芾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宋徽宗志同道合,被诏为书画学博士。米芾为人高傲自信,一生桀骜不羁,举止行为颠狂,个性夸张怪异,时人称之为"米颠”。米芾的书法以篆、隶、楷、行、草书见长。主要传世作品有《苕溪诗帖》、《虹县诗卷》、《拜中岳命帖》、《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向太后挽辞》、《蜀素帖》等等。米芾书法作品的特点:“老不巧、润不肥、稳不俗、险不怪”,气韵颠放,舒展自如。米芾的书法技术:挥洒用墨、注重细节、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书法作品堪称绝世精品,无以伦比。

蔡襄,字君谟,生于公元1012年3月7日,卒于公元1067年9月27日。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客。他为官清正廉明,勤政为民,在政界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宋代第一臣。蔡襄在做好官的同时,书法作品也十分了得。其书法恬静优雅、浑厚华滋、酣畅淋漓、苍劲老辣、自成一体。主要传世作品有《大研帖》、《京居帖》、《远蒙帖》、《谢郎帖》、《离都帖》、《安道帖》、《海隅帖》、《门屏帖》、《虚堂诗帖》、《思咏帖》、《楷书告身帖跋》、《脚气帖》、《贫贤帖》、《谢赐御书诗》、《万安桥记》等等。

宋朝的名人有哪些

太多的名人:

1.先说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宋恭宗、宋端宗、末帝赵昺

2.再说将相:赵普、石守信、李处耘、曹彬、杨业、潘美、寇准、丁渭、童贯、高俅、蔡京、蔡襄、杨戬、种师道、狄青、范仲淹、岳飞、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万俟卨、岳云、杨再兴、牛皋、韩侂胄、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秦桧、李纲、宗泽、吕蒙正、杨延昭、包拯、张邦昌、陈东、王钦若、王坚、吴玠、刘豫

3.文人雅士: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米芾、黄庭坚、李清照、晏殊、晏几道、朱淑真、陆游、辛弃疾、柳永、姜夔、杨万里、刘克庄、张择端、沈括、毕升、秦少游

4.其他:李师师、宋江、方腊、钟相、杨幺、王小波、李顺、严蕊、梁红玉、王彦、道济法师、青原行思禅师

宋朝时期有哪些名人

(1)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2)欧阳修——宋朝文坛领袖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3)包拯——人称包青天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4)王安石——变法革新派领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