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春江花月夜,弧篇盖全唐”作一首七言藏头诗?《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这一评价是否过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以“春江花月夜,弧篇盖全唐”作一首七言藏头诗

春*风薰开柳花鲜,江*水瑟瑟绿如蓝。花*香怒放嫣红紫,月*华横空悬冰盘。夜*读辞賦不觉晓,孤*独伴书也安然。篇*篇章节皆奇文,盖*世杰作后人传。全*书四库难记述,唐*诗宋词犹可观。

《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这一评价是否过誉

谢谢您的邀请:我觉得诗当中平仄最为重要,其次是读起来要通顺,易懂!让读者一看就顺眼,一直还想看的感觉为上品。《春江花月夜》在第一句中的第四个字(水对月)都是仄声,再连下一句(月和波,潮和万)应该同调的,它弄出了个平仄,读起来生硬,因此我确认李杜苏白的诗更胜一筹。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能孤篇压全唐

张若虚是唐代初盛之交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的杰作。清人王闿运评价该诗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价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诗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全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人一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不禁使人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清末著名文学家、诗人王闿运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价,出自其著作《湘绮楼说诗》。这部著作共八卷,卷一中云:“刘希夷学梁简文,超艳绝伦,居然青出,王维继之以姻霞,唐诗之逸,遂成芳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曲盖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文中“用《西洲》格调”说明该诗渊源于南朝乐府体裁。“孤篇横绝”指的是其诗超越其它诗篇,“竟为大家”指的是张若虚在文学史上取得的成就和影响。上文说初唐诗人刘希夷学梁简文帝宫体,“超艳绝伦,居然青出”,接着说盛唐诗人王维继承宫体发展新题乐府,“唐诗之逸,遂成芳秀”。下文说该诗的影响,李贺、李商隐、宋词、元诗都受其恩惠,有所继承。李贺、李商隐都善写乐府,语言精巧绮丽,宋词有婉约、元曲有藻绘,这些都与其相似。独其诗为“宫体之巨澜也”。可见“孤篇横绝”是针对宫体诗而言,不应说成“孤篇压全唐”。

  • 现代诗人、著名学者闻一多“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评价。出自其著作《唐诗杂论》中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闻先生的这篇文章主要是阐述了宫体诗的“自赎史”,从梁简文帝及陈后主、隋炀帝到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宫体诗的前期发展,谈到宫体诗逐渐走到堕落的尽头。在经历了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努力过后,宫体诗自赎之路上出现了刘希夷,说刘希夷已跨近了张若虚半步,离绝顶不远了。”闻先生在评述诗篇前八句时认为:“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它超过了一切的宫体诗有多少路程的距离,读者们自己也知道。”在评述诗篇的第十一句到第十六句时则认为表现了“更夐绝的宇宙意识!”接着评述了诗篇的第十七句以下,展开了游子思妇的描写。然后,闻先生说:“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先生的这段话,指的是诗篇的第十一句以下,即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结尾。闻先生的意思应该是,通过一番晤谈,体现了张若虚强烈的宇宙意识,以及从中升华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还有从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全诗的精华部分,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指刘希夷“宫体诗的自赎”这一过程的顶峰。张若虚就是刘希夷上的顶峰,即“顶峰上的顶峰。”这一顶峰显然不是全部唐诗的顶峰。

综上所述,王闿运和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都是针对宫体诗而言,“孤篇压全唐”明显是个谬传。唐代诗人辈出,体裁丰富,题材广泛,经典无数,绝不能轻易得出“孤篇压全唐”的定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