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秦一统天下最后一战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秦一统天下最后一战

秦灭齐之战
秦灭齐之战指的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
战国末年,秦国军队所向披靡,一一翦除韩、赵、魏等国。齐国远离秦国,在秦军大肆兼并时,独居齐地一隅,对秦不作防备。
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兵从北面进入齐境,避开齐国主力,齐王不战而降。至此,嬴政统一全国。

秦灭六国前,秦国经历的最严重一次亡国危机是什么时候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是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
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魏章的部队会合。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作战,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在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楚怀王大怒,调集全国军队孤注一掷发动进攻。
楚国大败可能使得当时的秦国君臣认为楚国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开战。而且事实上丹阳之战是当时系列大战的一部分,在秦楚激战的同时,齐国趁机联合宋国攻魏,形成了以齐宋联军对秦韩魏联军的东线战场。齐宋联兵攻至魏煮枣。秦国派大庶长樗里疾与韩将韩冯率领秦、韩两军迅速回攻救魏,齐军在濮上遭遇惨败。这在客观上减弱了秦国可以动员的兵力。
楚国的军事冒险取得了成功,不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击破了武关,到达距离咸阳百里左右的蓝田。蓝田是商於之地北侧的关隘,是防守咸阳的重镇。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北宋年间出土的《诅楚文》表明当时秦国战局已经很不利,秦王甚至要祭天祈求诸神保佑“克剂楚师”。
秦国面对危局,一方面从各地调集军队,另一方面,动用外交手段请韩、魏两国出兵进攻楚国后方。蓝田之战的最终结局并非在蓝田战场上,由于楚军精锐尽出,忽略了南阳的防守(也有可能是实在无兵可调)。韩国、魏国联军攻占召陵(今河南漯河境内),直逼邓(今河南南阳境内),而此时齐国兵败,无力支援楚国。这意味着楚军的后路即将被切断,而秦军的顽强也使得楚军几无可能在后路被断之前击破秦军,楚军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楚军只能连夜撤退并向秦国割地求和。

秦灭六国之战中,打的最艰难的是哪一个国家

秦灭六国之战中,打得最艰难的就是赵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强国,虽然经过长平之战损失惨重,但本身实力依然还有,秦三次攻打赵国,都被李牧打败,秦见实在无法取胜,于是用反间计除掉李牧,这才打下赵国。

春秋战国最后一战——秦灭六国之战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国统一战争,指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 战争 。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 齐国 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 赵 、 魏 、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 春秋 以来长达500多年的 诸侯 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君主 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秦朝 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 的封建王朝。

一、战争准备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政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天下。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统一战争开始了。

二、战争简要过程

(一)并韩灭赵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于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冬,燕赵两国正在酣战之际,秦军兵分三路分别攻占阏与、韩阳和安阳,但受到赵国20万大军顽强抗击,被阻于现地。后三路合一路,由桓齮统率。

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齮率军再度向赵南部平阳进攻,赵军被击破,被斩首10万人,赵将扈辄战死。后来,赵王启用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李牧率赵军同秦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沉重打击,只有秦将桓齮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秦王政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这样,六国之中韩国最先灭亡。

秦王政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动南北两路大军攻赵。

赵军统帅李牧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击南面的秦军。李牧指挥的赵军机动灵活,风驰电掣,声势所及,锐不可当,秦军第3次大举进攻失败。

虽然赵军在李牧的统率下一再战胜,可是兵力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与秦相抗衡。秦国察觉到赵国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两国联合,孤立了赵国。

秦王政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

秦王政十八年,秦国再次大举进攻赵国。秦王政和他的谋臣认为秦两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秦兵闻李牧之名而夺气,既然在军事上无法取胜,遂改用反间计。花费重金收买赵王迁宠臣郭开,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赵王迁听信谗言,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错误地将李牧杀掉。赵王迁误中秦国的反间计,错杀李牧,自毁长城,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葱、颜聚奋战数月,最终被秦将王翦击败。赵王迁已丧失斗志,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

秦国攻下邯郸,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下代城,公子嘉自杀(或说被迁西戎),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二)灭魏

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