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如何打趴董卓,顺利进入洛阳?孙坚战死在襄阳那个位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孙坚如何打趴董卓,顺利进入洛阳

孙坚打趴董卓一直,堪称东汉末年的一场神迹。

这是孙坚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最高光的时刻。

因为他不仅打趴了董卓,就连三国中被大家一直称赞为神将的吕布也被孙坚揍了一个半死,灰溜溜的撤离洛阳。

公元189年,三月。

以袁绍为核心的讨董联军仍旧在原地无动于衷,真正出兵交战的人只有曹操,他仅带了五千兵马出战,最终在汴水被董卓部将徐荣一顿痛打,自己砸锅卖铁攒下的五千兵马瞬间报销。

他不得不南下至扬州重新募兵。

而此时的南阳,有一位猛将正在零陵、桂阳两郡交战。

---孙坚。

刘备此时在哪里呢?

他在幽州的右北平郡,蹭老同学公孙瓒的饭吃。

公元190年,冬季。

南方的扛把子孙坚,引兵北上顺利进入鲁阳,选择依附于袁术。

当时各路诸侯迟迟不肯动手,实在等不了的董卓主动出手,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 南路大军:进攻鲁阳孙坚、袁术

  • 北路大军:进攻王匡驻守的河阳津

在河阳津驻守的王匡被攻之即破,而南下鲁阳的南路大军在鲁阳城东看到了孙坚。

这小子正在城东和一群人饮酒作乐,董卓士兵看着孙坚十分淡定的样子未敢进攻,而是选择了撤军。

董卓大军撤退之后,孙坚马上下令进城,刚才真的是太特么惊险!

估计董卓南路军再逼近一点点,孙坚得吓死!

公元191年,二月。

孙坚从鲁阳移营至梁城东,董卓再度下令派遣猛将徐荣前去拦截,徐荣在梁成东大败孙坚,祖茂冒充孙坚引开徐荣追兵,而孙坚则带领着数十名骑兵侥幸逃跑。

两次大军逼近,孙坚两次吓破了胆,可孙猛人从来都很执着,他收整残兵再次北进,将大军驻扎在阳人。

阳人这块地方,成为孙坚一举超神的福地。

因为在这里,董卓派遣两个胡轸、吕布两个人统领五千人马,共同前去进攻孙坚。

看看这两个人的背景:

  • 胡轸:提领西北嫡系军团,董卓的女婿

  • 吕布:提领并州嫡系军团,董卓的义子

两支军队并非同来自同一地方,吕布的并州军被董卓收入账下后,引起了西乡嫡系军团的极大不满,双方矛盾不断。

大军开拔之后,胡轸还在军中骂骂咧咧,一定要斩杀一名两千石的官员,他这句话针对的就是以吕布为核心的并州军诸位将领。

并州军的将领们听到胡轸的这番话,心中大为不满。

当他们一行人行进至广成时,胡轸看着大军疲惫,准备让大军在此地休整,明日直接进攻阳人。

吕布假装一片好意的劝说,哎,兄弟,我听说孙坚已经带领大军逃离了阳人,咱们得赶紧追啊!等到明天还打个锤子啊!

胡轸听取吕布建议,下令士兵们狂飙突进至阳人城下,突然发现城池守备森严,人家孙坚压根没有走,这都是吕布这个臭小子在使坏。

胡轸憋了一肚子的气,看着累的苦哈哈的士兵,马上下令卸甲在阳人城下休整。

吕布趁着士兵们刚刚熟睡,又在营中大喊,孙坚带着士兵冲出来了!

胡轸帐下的士兵听了,还没有来得及穿戴盔甲,全部开溜,跑了十里开外。

第二天一早,大家想要回到城下收拾盔甲,孙坚引兵进攻,一举击溃胡轸,阵斩华雄,击退胡轸、吕布。

此战之后,孙坚带领大军冲破大谷关,在洛阳北部的皇陵区击溃董卓,在进入洛阳城的途中又击溃吕布,成功将董卓撵出关东一点,退到长安。

孙坚的成功,其实有太多的偶然性,他的战力固然彪悍,可他嗜战无德,要是成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雄主,恐怕比董卓更加的可怕。

孙坚战死在襄阳那个位置

孙坚殒命襄阳凤林关

 孙坚为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之父。孙坚育有五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后来孙权称帝,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初平三年(191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黄)祖军士所射杀。”清同治《襄阳县志》更确指孙坚死于岘山凤林关一带,云“凤林关距城七里,在凤凰山南麓,为凤林渡,昔刘景升(刘表)设伏毙孙坚于此。”

关于凤林关的具体位置,目前“距城七里”;岘首山下的观音阁(原名凤林禅寺)附近。据考凤林关应在岘首山与观音阁之间的狭长地带。据说三国时期发生在凤林关一带的大小战争约十余次,以击毙孙坚一战最为著名。

也就是现在的唐城,习家池观音阁一带!

下图为襄阳供奉观音的凤林禅寺(俗称观音阁)

孙坚是不是孙膑的后代

孙子和孙武是同一个人,孙膑、孙策、孙坚、孙权都是孙武的后代,孙坚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群则和孙坚是亲兄弟。

1、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孙坚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孙策和孙权的父亲。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4、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同年4月,孙策在丹徒狩猎时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5、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