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秋瑾女士?秋瑾是中国第一烈女,她是怎样被叛徒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秋瑾女士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浙江绍兴人。生于厦门,最初名为闺瑾,字璇卿,号旦吾,到日本后改名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曾用名白萍。曾到日本留学,提倡反清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人组织光复军,准备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情泄露被捕,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中国首位女权运动者。她从小就读私塾,仰慕英雄豪杰,立志做一名女中豪杰。1904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青山实践女学。在日本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被推选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同时任共爱会会长。1906年,回国后的秋瑾加入了光复会。在上海主持《中国女报》,首次提出创建妇女协会。同年到绍兴进行起义筹备工作。1907年,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牺牲,秋瑾被捕,于同年7月15日英勇就义。

秋瑾的一生积极的投入反清爱国运动中,并主张女权唤起妇女觉醒。秋瑾是著名女学士、革命家,是近代第一女中豪杰。

秋瑾是中国第一烈女,她是怎样被叛徒出买

综合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安庆起义失败殃及大通学堂。绍兴大通学堂系徐锡麟等所创办,这在当时社会上包括官府都知道,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后,势必殃及绍兴大通学堂,并牵涉到主持大通学堂的秋瑾。

其二是金华武义泄密。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在《大通学堂党案》中写道(族魂网发表):“五月二十九日,浙抚张曾扬致绍兴府知府贵福电云:据金华嵩电:‘武义获匪聂李唐等供出党羽赵洪富’,又前准南洋大臣电:‘查拿匪党许道亨即振鹏’。足下办理此案务当慎重。(按:洪富,字卓斋,缙云人,竺绍康之妻弟,任大通学堂会计。振鹏,字云祥,别号道亨,嵊县西乡人)”。因此,清政府破获金华武义革命党人后,其案又牵涉到了绍兴的大通学堂。

其三是绍兴绅士胡道南的告密。2008年7月11日,齐齐哈尔龙沙区的网站上发表了《百年之后读秋瑾》的纪念文章,其中写道:“……贵福在杀秋瑾前一天给巡抚的电文中说,是胡道南告诉他:秋瑾要和竺绍康等人密谋起事,竺是平阳党首领,有党羽上万人。这就让胡道南的告密身份被确认下来了。当年秋瑾和胡道南都在日本留学,因为谈革命和男女平等等问题,两人意见不同,率直无忌的秋瑾当面骂胡是‘死人’”。

如今网上还流传“徐锡麟二弟徐伟供词中牵连到秋瑾”的言论,而且越传越多,越传越真,实际上这是误传,所有的正史上根本没有这种说法。当时徐伟在供词时相当机智,一直与敌人周旋,始终没透露革命党的实质性内容,也没有暴露自已光复会成员的身份。具体可参阅《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徐锡麟史料(徐伟供词、讯徐伟之形情)》。

其实秋瑾劫难尽管有上述三方面原因,但直至秋瑾被极刑,清政府还是没有掌握秋瑾是革命党的直接证据。由于清政府害怕革命党人,在浙江巡抚张曾扬、绍兴知府贵福的相互作用下,仅三天时间,就将秋瑾杀害。以致舆论四起,普遍称之为“秋案冤狱”。如《述浙省官吏之罪状》有:妄杀秋女士,无口供、无见证、无实据。《浙江之危机》有:杀学生,杀女士,无口供,无确证,仅谓“有通匪笔据“、“有绍绅告密“。《神州女报•秋瑾有死法乎》有:浙吏之罪秋瑾也,实为不轨、为叛逆。试问其所谓口供者何若?所谓证据者何若?则不过一自卫之手枪也,一抒写情性之文字也。《驳浙抚和绍兴知府致电军机处电文》有:绍府蒙上,浙抚欺君,秋瑾无供无证,处以极刑,无法可据。彼所根据者,是彼心腹中野蛮之法律。

绍兴知府贵福在舆论压力下,也深以没有确凿证据为忧。因对被捕的六名大通学堂学生及教员严刑逼供,“跪火练、火砖,惨状不忍睹“,企图从他们口中得到秋瑾“通匪”的证据,但终无所得。浙江巡抚张曾扬很头痛,最后在近一个月后的8月13日,在上海《申报》公布一份口供。但当时《申报》有个“编者按”,公开对这个“供词”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时报》也认为是浙江官场授意模仿秋瑾笔迹伪造的。

综上所述,秋瑾劫难既有“三方面”的综合因素,也有清政府各级官吏害怕革命党,为了确保自已乌沙帽,宁可错杀也在所不惜的这种心理状况下造成的。

害死秋瑾的真正元凶是谁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害死秋瑾的真正元凶,是晚清绍兴知府贵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人物。

贵福是蒙古族人,姓喀喇沁诺昆岱氏,肄业于官学兼学弓马,并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取进士,授翰林编修。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贵福因随扈两宫“西狩”有功,返京后得以充任功臣馆编修、协办院士。此后,贵福接连得以晋升,并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京任职,担任浙江绍兴府知府。

贵福到任之初,顺应当时国内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的潮流,一度还大力支持过“鉴湖女侠”秋瑾等人在山阴县兴办大通学堂,从而为自己赢得不少的好名声。然而,在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事件发生后,浙江巡抚张曾扬查知徐锡麟乃是大通学堂的创办者之一,并且与秋瑾同为光复会会员后,便严令贵福查封大通学堂,并捉拿秋瑾等人。

贵福秉承巡抚的命令,严令山阴县令李钟岳抓捕秋瑾,并对一干“罪犯”进行严审。李钟岳是个有良知的官员,一再以查无实证为由,极力为秋瑾等人辩护,结果遭到贵福的斥责和死亡威胁。最终在贵福的威逼下,李钟岳被迫下令处决秋瑾等人,但事后因为良心上难以承受,便在百余天后自杀,时在1907年10月。由此可见,虽然下令处决秋瑾的是李钟岳,但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贵福。

秋瑾被杀、李钟岳自缢的消息传出后,上海、浙江两地的报刊集中“火力”抨击贵福及其上司张曾扬,谴责他们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便随意杀人,实在是可恶、可恨。与此同时,浙江的士绅也极力声讨贵福、张曾扬,而当地的会党和革命党人更是向二人发出死亡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清廷被迫将张曾扬改调江苏巡抚,贵福改调安徽宁国知府,方才使得二人避开是非之地。

贵福在宁国知府的任上没坐多久,便升任漕运劳保道,并在任内捞到大笔的钱财。等到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后,贵福因为担心会遭到革命党的缉拿、处决,便仓皇地携妻带子逃回北京,并改名为赵景琪(为行文方便,此后依然用“贵福”)。满清覆亡后,贵福在北京隐居5年,期间一直以遗老自居,并没有出仕北洋政府。

1916年,耐不住寂寞的贵福在亲友推荐下,前往沈阳去投奔“东北王”张作霖,并在他的手下担任奉天商埠局局长、沈阳县知事等职务,因为颇有才干、政绩斐然,深得张作霖的赏识。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组建安国军政府,并以大元帅(相当于总统)的身份授权潘复组阁,而潘复出任总理后,又任命贵福为京兆政务厅厅长。

然而,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仅维持1年时间,便因为屡屡被北伐军击败而垮台,而他本人随后在撤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此后,贵福逃回东北,并在少帅张学良的麾下继续任职,担任东三省博物馆总务处副处长,属于没有实权、没有油水的闲散职务。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三省,随后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政权。此时,一向以满清遗老自居的贵福,马上跳出来向溥仪表忠心,由此被任命为盛京陵庙承办事务处总办,成了一名令世人唾弃的汉奸。虽然贵福的官职并不高,但由于他特别能吹捧迎奉,所以深得溥仪的欢心。溥仪为了表示恩宠,不仅把四妹赐婚给贵福的次子赵国圻,而且还提拔他的长子赵国仁为民政部高官。

贵福父子依仗着溥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