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是什么?萸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一种著名的中药,能够杀虫、解毒、祛风、驱寒,有吴茱萸、山茱萸和石茱萸几种。果实是红色椭圆形的,能够驱寒、保暖、止汗。民间有驱邪的说法,其实是因为当中的中药成分。一般在生长在重阳节左右,有一首诗中提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萸怎么读

萸:yú

笔顺:横、竖、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撇、捺

〔茱萸〕

(1)落叶小乔木,结长椭圆形核果,红色,味酸,可入药。通称“山茱萸”;

(2)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可入药。通称“吴茱萸”;

(3)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果实红色、球形,可入药,可提制芳香油。通称“食茱萸”。

相关词语:

萸房、萸尊丹、萸萸、囊茱萸、长房萸、食茱萸、山茱萸、茱萸女、茱萸囊

“茱萸”(zhūyú)

如:萸房(茱萸花的子房);萸尊(借指茱萸酒。尊,盛酒器);萸囊(盛茱萸的袋子。旧俗重九登高饮酒,人多佩带萸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重阳节。 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全诗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远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着茱萸,却惟独少我一人。 登高和茱萸都是古代重阳节的形式和用具。 王维这首诗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拓展资料: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诗人的感情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意思

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翻译: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扩展资料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