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全平民上太空!马斯克再创历史背后:多关注目标,少纠结条
发布时间: 2023-07-11

SpaceX&特斯拉CEO 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又创造历史了!

9月16日,继去年5月把两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后,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又将4名平民送上了太空。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私人轨道飞行,由38岁亿万富豪Jared Isaacman赞助,SpaceX负责执行。

参与者为亿万富豪、地质学教授、工程师和医生,无一专业宇航员。没有受过长期专业航天训练的他们,将在距离地球560公里高的太空中度过3天。

对于马斯克来说,这次发射让他伟大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马斯克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呢?

早前,在马斯克的蓝图规划里,他就表明想于2050年之前,在火星建造一座能容纳百万居民的城市。

展开全文

为此,马斯克这些年做了很多布局:

建立SpaceX,打通前往火星之路,不断降低星际航行的成本;

建立SolaiCity,发展太阳能储能技术,为日后发展提供可持续能源;

建立TheBoring Company,可以在火星上挖隧道和建地宫,供人们在地下生活;

建立Hyperloop和Tesla(特斯拉),发展超级高铁和电动汽车,为人们提供快速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

建立StarLink(星链),在火星和地球之间布下卫星,提供通信;

建立NeuraLink,发展脑机接口技术,提高人类脑力,增强人机结合的可能性,让智能化设备能更好地为人类所用...........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马斯克超级牛逼?同是地球人,为何他跟我们的格局相差如此之大?

他到底是如何把一个个吹过的牛逼全部实现?他身上又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

伟大的梦想

起源于两本科幻小说

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

他的父亲埃罗尔是一个智商超高的英裔天才工程师,在比勒陀利亚承接了很多政府项目,也算是富甲一方。

他的母亲梅耶是加拿大人,在南非长大,是一名模特兼营养师。

小时候的马斯克便显现出与众不同。

一个是喜欢阅读和思考。

马斯克从小就对阅读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爱,痴迷到他每天看书可以达到10小时以上,并且能够过目不忘。

到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和社区图书馆的书都已经看完了,马斯克只好靠翻阅大英百科全书打发日子。

而在这些书籍里,对马斯克影响最大的,则是阿西莫夫的《基地》和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两部科幻小说。

它们让马斯克对太空和宇宙深深着迷,同时也让他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那时的马斯克坚定地认为,人类文明将面临巨大危机,而他有责任担负起拯救之责。

于是马斯克立下志向:“为了延续人类文明,我必须负起责任,尽自己最大可能避免黑暗时代的到来,如果无法避免的话,那我就想办法缩短黑暗时代的时间。”

言外之意,就是除地球之外,为人类文明再找一个栖身之地。

其实很多小朋友在童年时都会许下一些梦想,可能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也可能是成为一名医生。

但是经历岁月的成长和打磨,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当初许下的志向?

可是马斯克真的不一样,如此不靠谱的志向,他不但记住了,后来还为之奋斗了一生。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书读太多了,马斯克的父母发现马斯克经常会陷入呆若木鸡的状态,别人和他说话,他会毫无反应。

父母以为马斯克的耳朵有毛病,便带他去医院做各种检查,还把扁桃体都给割了。只是最后才发现,马斯克其实就是走神。

后来据马斯克自己回忆:“当时我只是在思考世界。”

学生时代的马斯克

另一个则是学习和动手能力极强。

马斯克的智商高达155,可以说是个天才。

别的小朋友难以理解的事情,对马斯克来说So easy。

例如,房子里的电路如何运行,什么是断路器、交流电、直流电,安培和伏特是什么意思,如何混合燃料和氧化剂来制造炸药等等,在年幼的马斯克看来,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那时,马斯克的父母都在忙碌,没什么时间陪伴马斯克,他便在家里根据书上的知识做实验、制炸药、造火箭,玩得不亦乐乎。

但现在回想起来,马斯克都会心有余悸地看着自己的双手,一阵后怕:10个手指头幸好一个都没少。

除了动手能力,马斯克在计算机方面也很有天赋。

10岁那年,马斯克在商场看到一台CommodoreVIC-20型计算机,这款1980年面世的家用计算机让他深深着迷。

在求父亲把计算机买回家后,马斯克用3天就学会了BASIC编程。而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智力的成年人,都需要至少六个月才能学完。

后来,马斯克凭此设计了一款名叫Blastar的游戏,不但登上了当地报纸,还让他赚到了500美元。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很多牛逼的人早就很牛逼了,而马斯克正是其中的典型。

步步为营

构建通往梦想的地图

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认为:“当你把愿景在脑海中描绘得越清晰,实现它的路径也就会越清晰,你的动力也会越强。”

高中快毕业的时候,马斯克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想,他决定去追求自己的太空梦想。

但对于一个身处南非这样动乱国家的少年来说,要想实现这个梦想谈何容易?

航天技术不是一般的技术,在全世界也只有几个大国才能掌握,何况是你一个小屁孩?

但马斯克不管难度有多大,他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去美国读书。

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和苏联拥有载人航天技术,而美国即将赢得冷战胜利,国力发展如日中天。

马斯克认为,只有在美国才有可能实现他的梦想,因为那边有他需要的环境、技术、资金和人才。

但去美国读书谈何容易?一来他的父亲不同意,也不支持。二来从南非直接去美国读书难度很大。

那马斯克该怎么办呢?他决定曲线救国,先去加拿大,再去美国。

由于马斯克妈妈在加拿大出生,还保留着加拿大护照。根据加拿大法律,马斯克也可以申请加拿大国籍。

于是,马斯克花了一年的时间申请加拿大国籍,最后来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

虽然在蒙特利尔有亲戚,马斯克有了落脚之地,但没有家人的支持,马斯克必须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奔波。

那时,马斯克必须通过打零工维持生计。农场种菜、木材厂烧锅炉,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干过。

所幸没过半年,马斯克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考上了加拿大皇后大学,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解除了他的生计之忧。

在两年以后,马斯克从皇后大学转学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如愿以偿地来到了美国。

对于马斯克来说,他的未来一定是创业,因为只有创业才能给他带来大量资金,他才能去实现自己太空探索的梦想。

但在创业之前,马斯克知道自己必须得打好基础。

于是,马斯克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步——攻读多学位和实习。

首先说说多学位。

马斯克真是一个学霸。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拿到经济学的学位后,他又在该校文理学院读了一年的物理,拿到了物理学学位。

除此之外,他还到斯坦福大学攻读能源物理和材料科学的博士学位,致力于研究提高电动车能量密度的方法,但最后没读完就去创业了。

据马斯克后来讲述:“之所以学习商业和物理,是因为要想实现太空探索的伟大目标,就必须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经济如何运作,而且还要找到最厉害的人才团队,一起发明东西。”

其次是实习。

那时每年暑假,马斯克都会和弟弟一起去硅谷实习。

别人实习是刷个简历,他却把实习当成创业,而且一次还挑起两副担子。

白天,马斯克会在品尼高研究所研究超级电容器,晚上,则在“火箭科学”公司开发游戏软件。

他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一切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不肯浪费一分一秒。

从马斯克实习的经历你就可以理解,后来他为什么每周可以工作100小时以上,为什么他能同时管理好几个公司,而且每个公司干的都是改变世界的大事?

那都是梦想的力量!

马斯克和弟弟在硅谷

基础打牢后,当机会降临,马斯克便启动了自己的第三步——创业。

1995年,互联网浪潮正在席卷硅谷,身处其中的马斯克感受颇深,决定投身其中。

马斯克第一次创业做的是企业地图信息服务,公司名叫Global Link。

马斯克和弟弟一共凑了2000美元,租了一间廉价办公室,吃住办公都在里面,便开始干了起来。

简单来讲,Global Link就是大众点评+百度地图。它把企业信息标注到地图上,然后放到网上供消费者查询,公司面向企业客户收费。

Global Link的业务拓展很快,几个月后便拿到了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也改名为Zip2。

大笔融资的进入,让公司有钱招揽优秀的程序员和组建地推团队,进入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