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打一诗人(老子和孔子,你是怎么看待这两个人的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老子和孔子,你是怎么看待这两个人的

老子,倡导"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主张"天下归仁,礼乐治囯"。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

二者之间的交集,在司马迁《史记》中,有孔子向老子问道的记载,依此当有师生之谊。

老子思想,多以《周易》中的坤道为思想源泉,取象于地,安静忍耐,平和柔顺。

孔子思想,多以《周易》中的乾道为思想源泉,取象于天,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孔子,代表入世,但不并总是一味的进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不行,乘浮槎于海"。

老子,代表避世,但也不是一味的逃避。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老子,孔子共同的思想源泉,在《周易》。

《周易》的乾坤二卦,是打开老子,孔子之门的钥匙。


《老子》最霸气的一句话是什么

【原创问答】谢您邀请!

“老子”李耳,也称老聃,周朝人,后来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说实际话,在他的《道德经》中是很难找到特霸气地言语的,因为他研创的“道学”是蕴涵着较为深髓哲理的,不像现在的大白话,一眼就能看出的。

不过,要刻意去找,也不能说一句也没有,比如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从字面上看够“霸气”的吧!

然而这句话的原本意思是说,一个人真能做到了“无争”,那么,天底下再没有什么能够与他争的了。

其哲理是:凡是争夺必须想要的东西,什么都不在意了,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空的,便没有了竞争的关系,还怎么跟他争呢?

这就是老子主张的“以反求正、以曲求全”的“道”。

如果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会觉得不霸气了。

别灰心,我倒是找来了一副有关“老子”的奇妙对联,堪称“霸气”十足,分享给题主,请往下看——

上联:

“骑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

出对很绝,用典老子出关,最后四字还语意双关,既陈述事实,又带有不可一世的傲慢。这是周朝时出的上联,一直到了唐朝才有一刘姓诗人,对出了很霸气的下联:

斩白蛇,兴汉室,高祖为刘。

下联化用刘邦斩白蛇起义事,最后四字同样语带双关,而且足以压制住上联的那种狂劲。

老子,高祖,绝对!

(此联出于古代,皆为旧韵。)

解题止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老子为什么叫老子

老子的“老”是以寿考而论的。

所谓道家学派的人,以“自隐”为能事,生平事迹多模糊不清。比如很多书上说老子骑牛西去,不知所终,换本《庄子》却说“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都有人亲自去吊丧了,怎么能说是不知所终呢?

老子的称呼和身份,当然也成为一个谜团。譬如,李耳、老子、老聃、老莱子、太史伯阳、太史儋……这么多人里头,谁是他?谁又不是他?

首先,老聃的“聃”字,本意是指下垂,引申义是老貌,基本上和“老”的意思一致。葛洪《神仙传》中说:“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这是后人的附会之辞。

而太史伯阳也不是他,这位太史,大抵是西周幽王时人。汉代的神仙家为了论证老子的长寿,故意攀扯附会,把主要活跃于春秋后期的老子与西周末期的伯阳混为一谈。后世以老子字伯阳,这种说辞起码在汉末就很流行,比如《世说新语》中小时候的孔融去见李膺,自称与李膺是亲戚,后来如此解释——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所以这算是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错误了。

而太史儋,就更不是老子了。这位呢,是战国中期人,或因“聃”“儋”二字古音相近,以讹传讹。也有学者指出,这个说法也是为了营造一种老子一直活到战国中期的错觉。所以,如果把这俩说法都算对,那么老子从西周一直活到战国时期,可不是“长寿”了么?

还剩下一个老莱子没说,这个最有意思。

李零教授在他的论文《老李子和老莱子》指出,他在研究楚简的时候,发现楚人的“李”字,上半部分并不是一个“木”,而写为上“来”下“子”。古人竖着写字,所以“李”会被写成“来子”,后世逐渐读成“老来子”,最后转写为如今这样的的“老莱子”。

这个结论,可能向我们揭示了老子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最开始确实可能是叫“李子”的,“老”字反倒是修饰词,表示这位李先生是位年龄很大的人。后面,“老\李子”,转写成了“老莱子”,再进一步简化为“老子”。

感谢您的阅读!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河南人还是安徽人

老子李耳究竟是哪里人,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得出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结论了。因为关于李耳的出生地、生卒年,甚至生平事迹都只存在于历史典籍的只言片语中。更多的则是神化后的太上老君——老子。

现在关于老子出生地的说法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安徽省涡阳县说。其二是:河南省鹿邑县说。两地都有相关老子的遗迹。各自省内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老子出生地,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

其实涡阳县、鹿邑县在地理上离的是很近的。要具体定位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的具体出生地,恐怕很难实现精确定位。

在曰本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是白乐天吗

白居易是一代文豪,不过在唐代文学史上,他的地位还是不能超过李白与杜甫。

然而在日本,白居易的地位却是首屈一指,远非李、杜所能比拟。在平安朝,“文集”一词,甚至可以作为《白氏文集》的专有名词来使用;现今已普遍对古人直呼其名,而日本人却还称白居易为“白乐天”,称字不称名,在洛阳白居易墓,日文的献碑甚至比中文的都多,碑文竟将白居易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白居易

白居易为什么在日本有这么高的地位?

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白居易的诗语言简单,日本人容易读懂。然而这样的回答,却显得有些太瞧不起日本人的汉文水平了:日本人能将典故繁多的《文选》用得得心应手,怎么可能只因简单易懂就尊白居易为第一?

①日本人“选”中白居易的几个巧合。

◆白居易的文集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838年,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当时的日本太宰少贰藤原岳守“捡校大唐人货物,适得元白诗笔奏上。帝甚耽悦。授从五位上”。这一年是唐文宗开成三年,白居易时年67岁,住在洛阳。

◆白居易生前,其文集能够流行于日本,这在印刷术尚未普及、文学传播十分不便的中唐,非同寻常。相较之下,早他六七十年的李、杜,其文集传入日本却比白居易的晚了一百多年。

当时被引入日本的,为什么会是白居易的文集?

▲洛阳白居易墓日本人所立纪念碑

◆日本处于平安时代,致力于引进唐朝文化,他们派遣唐使,到大唐搜集中国第一流的著作,又利用商船夹带吸收中国典籍,遣唐使和商人遂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遣唐使虽然是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但到了大唐,要面临因为“外国人”身份而带来的诸多不便,对中国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他们很难通过细致阅读文本来给出判断,而只能依其流行程度而定;商人更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