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罗毕疫情最新消息(《血疫》:埃博拉病毒为什么被称为“人类黑板擦”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血疫》:埃博拉病毒为什么被称为“人类黑板擦”

提起非典,想必很多人对此仍记忆犹新。在非典疫情爆发期间,全国人心惶惶,各大高校禁止学生回家,只能在学校内活动,只要发现某个人出现非典症状,就会被隔离观察,一个月后没有症状才结束隔离。人们每天从电视广播上,听到的是不断攀升的新增感染和因病死亡的人数,人们生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SARS病毒并不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个造成大规模感染的病毒,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病毒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侵袭人类、肆虐世界,比如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杀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再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埃博拉病毒。 自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埃博拉一直不停地侵扰非洲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12月的一份评估报告中说,刚果的埃博拉疫情“依然严峻”。CNN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感染了埃博拉的人:“就如他们受到了魔鬼最恶毒的诅咒。”

《血疫》讲述的就是,发生在1967年到1993年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故事。不仅描述了埃博拉病毒的可怕之处,更是赞颂了为研究和防治病毒献身的医护人员。本书是纪实文学,开头便描述了夏尔·莫内感染病毒以及死亡的过程。死亡过程触目惊心,仿若惊悚小说一般,令人毛骨悚然。“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随着交通全球化,病毒乘着飞机就能很迅速地到达世界各地。我们该如何应对潜伏在暗处的病毒,这值得全人类深思。

本书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血疫》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因此,普雷斯顿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这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份获奖的得主。

非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三大雨林之一,起到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的作用,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在雨林的深处,却蛰伏着对人类致命的病毒。它们隐藏在森林深处,通过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传播给人类。它突如其来,气势汹汹,残忍无情,杀死了一位又一位宿主。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热带雨林中三种可怕的病毒,分别是马尔堡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和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这三种病毒都属于丝状病毒科,杀伤力一个比一个厉害,马尔堡病毒致死率为25%左右,苏丹埃博拉病毒致死率为50%,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比苏丹埃博拉病毒致命一倍,约为90%。也就是说,感染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基本等于死神的召唤。目前,这三种病毒还没有找到原宿主,而且尚未研发出特效药物,它们仍是人类面对的一大难题。

作者普雷斯顿先带领我们走入肯尼亚埃尔贡山,探究马尔堡病毒是如何为祸人间的。夏尔·莫内是一位法国人,居住在肯西亚西部的一个糖厂内。他五十六岁,离群索居,朋友仅限于周围村镇的女人。1980年元旦,他和一位女性朋友去埃尔贡山游玩,进入了奇塔姆洞探险。七天后,也就是1980年1月8日,夏尔·莫内开始头疼,眼珠、太阳穴、背部也开始痛。第三天,开始恶心、高烧和呕吐。随后,人变得冷漠迟钝,个性变得阴沉易怒,失去神志。

夏尔·莫内搭乘飞机去了非洲东部最好的私立医院——内罗毕医院。此时,他感染的病毒正在他体内自我复制,复制的速度非常快, 军方专家说这叫“极度扩增”阶段。到底有多少病毒粒子在繁殖呢?极度扩增的最高峰,一滴眼药水大小的患者血液就有数以亿计的病毒粒子。这种极度扩张的结果是,血液中混有大量的病毒,并表现为黑色的呕吐物。

在飞机上,病毒粒子挣脱了肉体的束缚,夏尔·莫内开始流鼻血,血怎么也止不住,因为他身体里的凝血因子早已被耗尽。夏尔·莫内艰难地下了飞机,然后打车来到内罗毕医院。这个时候的夏尔·莫内已经成为人体病毒炸弹,整个身体内充满着无数的病毒。来到医院后,这个人体炸弹爆炸了。在候诊室,他感到眩晕,俯下身来,胃里涌出巨量的血液,喷洒在地上。他向前倒在地上,继续呕吐出黑色的血液。最终,莫内因全身崩溃、血流不止而死亡。病毒随着喷出的血液暴露于空气中,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宿主”。

经过研究人员的化验,确定夏尔·莫内感染的是马尔堡病毒。正如前面所说,马尔堡病毒的致死率约为25%,是极度致命的病原体。但是,与苏丹埃博拉病毒和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相比,马尔堡还是三姐妹中最温和的一位。接下来我们介绍下 被称为“人类黑板擦”的埃博拉病毒。

1976年9月,苏丹南部的恩扎拉小镇,一名叫YuG的棉花加工厂仓库管理员,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死时身体的每个孔窍都在流血。死后没几天,办公室的另外两位职员也出现感染症状,同样是七窍流血而亡。这种后来被命名为“苏丹埃博拉”的病毒,通过身体接触和性行为传播,感染的患者会感染整个家庭,被感染者又聚集到医院,病毒又通过医院向外传播。苏打埃博拉病毒如魔鬼一般,几乎杀死了苏丹南部的全部人口。

这场疫情爆发迅速,平息也很迅速。消失的原因,有可能是停止了重复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清空了医院,打断了传染的链条。也有可能是,苏丹埃博拉病毒致死率太高,杀人速度快,病毒没有时间去感染别人。

苏丹危机爆发两个月后,即1976年9月,在扎伊尔北部邦巴区,也就是现在的刚果埃博拉河地区,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疫情,一种新的更为致命的病毒席卷了此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已知的扎伊尔埃博拉第一起病例是一名教师,他曾经到扬布库医院就诊。这里的医疗条件落后,医生会多次使用同一个注射器,这为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途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以这家医院为核心,呈辐射状四处蔓延。疫情在埃博拉河上游的五十五村庄同时爆发,杀死了九成的感染者。

埃博拉病毒是完美的寄生生物,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杀人机器。构成病毒粒子的七种蛋白质不知疲倦地自我复制,它们将人体变成了饱含病毒粒子的粘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痛、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呕吐、腹泻。发病两周后,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最后全身的每个孔窍都在出血,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自1976年以来,埃博拉病毒像幽灵一样,以极其恐怖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已在世界范围内暴发疫情三十余次。较为严重的一次,是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的埃博拉疫情,造成4951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此次疫情是埃博拉病毒首次离开非洲,在欧洲和美洲造成了感染。一时间,全世界谈“埃”色变。2018年,埃博拉阴影又重新笼罩非洲上空,8月,刚果又暴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造成200多人死亡。

非洲热带雨林中发现的三种可怕病毒,马尔堡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和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这三种病毒杀伤力一个比一个厉害,尤其是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致命率约为90%。作者普雷斯顿说:“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可怕的埃博拉病毒也乘坐飞机到达了美国。

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位于华盛顿特区以西约十英里处,是个繁华的小镇。小镇里有一家叫黑泽尔顿研究制品的公司,负责进口和销售实验用的动物。每年大概有一万六千只野生猴子从热带地区进口至美国,猴子必须隔离检疫一个月, 健康 的猴子会被送往美国各地。

黑泽尔顿公司负责给猴子检疫的医生,名叫丹·达尔加德,是一位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兽医学家,专精于灵长类的科学饲养。

1989年10月4日,一百只来自菲律宾的野生猴子被送到黑泽尔顿公司。有两只猴子在运输途中死亡,这没什么稀奇,经常有猴子在运输中死亡。可是,接下来的三周内,雷斯顿猴舍逐渐死去的猴子越来越不同寻常。

近一个月,送来的一百只猴子,已经死亡二十九只。这引起了兽医学博士达尔加德的注意。他来到猴舍,发现生病的猴子,耷拉着眼皮,眯缝着眼睛,腹部摸起来暖烘烘,猴子正在发烧。他判定猴子是高温造成的中暑,建议修复近日出现故障的空调系统。

当天夜里,又有两只病猴死亡。解剖尸体后,达尔加德发现猴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