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冬至】关于冬至,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2023-07-11

冬至

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展开全文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在中国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牛肉的习俗。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那么冬至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小编这就给您讲解一下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医圣”张仲景在辞官回乡,当时正是冬季,他发现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三侯与三食

冬至·三候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冬至时节为阴气至极之时,古人称为「六阴寒极」,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蚯蚓不只潜伏在地底下,甚至还「交相结而如绳」,以彰显这时节的天寒地冻之象

二候麋角解

糜生活在水泽中,为属阴之兽,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冬至第六日起麋角开始退落,冬至时阴极阳生,糜感到阳气,头角也自动脱落。

三候水泉动

冬至最後一候为水泉动,意指这时节阳气初生,山上的冰雪渐溶化,并且成水流动下山,成为明春灌溉的水。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三食

馄饨

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红豆饭

在江南水乡, 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一到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相传,这一习俗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冬至养生~

【避免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避免过咸过辣】

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日常饮食宜吃些润肺养肺的食物,如百合、银杏、银耳、莲藕、莲子、雪梨等。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人在这时养生要顺应这一时令,冬至前后10天是滋补肾脏最佳时节。而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最佳的滋补食物:枸杞,大枣,红糖等。

冬季是补肾的好季节,而枸杞是补肾佳品。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对肾脏和肝脏都是宝。

冬至到,幸福到。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

惟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愿你独闯的日子里不觉得孤单,

愿你每一天都温暖。

只要在冬至这天

能和家人吃上美味的饺子

就是最美的事情了

固安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

本中心唯一官方微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