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出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出处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原句为“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后来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后一句则完整保留。

此句中“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意思为: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此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

扩展资料: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引用了《风入松·寄柯敬仲》诗中“杏花春雨江南”的美好意境。

将在冀北驰骋于秋风中豪迈与思念故乡江南飘零的杏花、春雨的柔情,掺揉在一起,同时骏马秋风冀北式的美和杏花春雨江南式的美。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全诗是什么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全诗是: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一佳联,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所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的诗意的生活向往、怀恋之情,流露出对这种生活即将消逝的留恋、遗憾、惋惜之情。

“杏花烟雨江南”出自元代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作者介绍: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出自《风入松·寄柯敬仲》

《风入松·寄柯敬仲》为元代词人虞集所著,通过对自己往年奎京阁当值的情景的描述,意在唤起朋友柯敬仲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虞集和柯九思(字敬仲)曾共事于奎章阁(在皇宫西面)。九思以画著名,虞集诗集中有好几首题柯画的诗。虞集长柯九思四十岁,也就是忘年交。虞集生长于临川崇仁,宋代也称为江南西路,他诗中也常以江南为念。

后因受元主厚遇,颇为权贵子孙妒忌,欲中伤而未成,南还之念更切。他曾经草诏说元顺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将立顺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有些大臣不希望他留在京中,便托病回到临川。这首词当是这一时期所作。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哪首古诗

出自徐悲鸿自题联,并非古诗。

对联解释:塞上的白马伴着秋风,江南的春雨浇灌着杏花。

人物介绍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绘画创作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4个时期。

①旅欧时期(1919~1927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现代主义诸流派正风靡巴黎,但他遵循导师赠言“勿慕时尚,毋甘小就”,悉心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名作,刻苦锤炼绘画技巧。1924年前后,对绘画规律进一步融会贯通,臻于成熟,1926年进入第一个创作高峰,自认此年“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主要有:《老妇》《持棍老人》《抚描》《自画像》《萧声》《黄震之像》以及《男人体》《女人体》等习作。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也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②盛期(1928~1936年)。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极丰,形成了明确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1928~193O年)《九方皋》(1931年)《徯我后》(1930~1933年)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着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例如《徯我后》,取自《诗经》的“徯我后,后来其苏”之句,意指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画面描绘农村苦旱,一群男女老少在田里仰天而望,期待着甘霖。此画所作年代,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中华民族濒于危亡之际,曲折地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中国画创作上,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且成就高,画的较多的是马、牛、狮、雀等,造型精练,生动传神。著名的作品有《马》《日长如小年》《群牛》《新生命活跃起来》《颟顸》《逆风》《晨曲》等。

杏花春雨江南什么意思,杏花春雨江南的上一句

1.意思是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2.出自现代画家徐悲鸿的自题联。

3. “白马秋风塞上”是指秋天。

4.秋天的时候,乘着秋风,骑马奔驶在塞外辽阔美丽的草原上非常惬意。

5.“杏花春雨江南”是指春天。

6.春天的时候,杏花绽放,春雨绵绵,秀丽的江南景色越发秀丽动人。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是哪首古诗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是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的自题联。

释义: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作品赏析

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人物介绍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