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在三国谋士集团能排在第几位?三国袁绍的田丰和许攸一个叫打曹操,一个叫不打应该打还是不打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田丰在三国谋士集团能排在第几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田丰及其经典谋划。

田丰,东汉末年袁绍身边最具智慧的顶级谋士,官至冀州别架。他性格刚直,多次向袁绍进言但未被采纳,官渡之战后被袁绍杀害。田丰的经典谋划如下:

一、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背叛曹操袭击并杀害了徐州刺史车胄,占领了沛县。曹操大怒,亲自率兵征讨刘备。田丰向袁绍进言:曹操是您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此时他正起兵攻打刘备,您现在调动兵力袭击曹操后方,一定可以顺利夺取。军队逢时而动,这就是天载难逢的机会啊。因为袁绍儿子当时生病,所以没有采纳田丰的攻打策略。田丰失望地叹息道:大事完了,这样的绝佳时机,因小孩子生病而错过,太可惜了。袁绍听了后非常气愤,从此疏远田丰。现在来看,当时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当时袁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采纳了田丰的策略,曹操估计在以后的日子里,很难有机会逐鹿中原。

二、曹操攻打刘备不到一个月,刘备就已经完败,隧投奔袁绍。袁绍大喜,热情接待了刘备,并进兵攻打许县。田丰再次向袁绍进言:前面的绝佳时机已失去,丧失了天时,眼下曹操士气大振,此时再出兵,又丧失了人和。且曹操善于用兵,许都不再空虚,此去攻打,曹操以逸待劳,地利不占优势,胜算几率很小。所以,目前将军凭借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洲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外骚扰黄河南面使敌人疲于奔命。用不了三年,就可以战胜敌人。但袁绍不听,田丰极力劝阻,隧以败坏军心为名将田丰下狱。并发布缴文大举南下。结果被曹操大败而归,一路上军队土崩瓦解。将士们都捶胸顿足:如果田丰在这里,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当大家都以为袁绍这次一定会重用田丰的时候,田丰却说:袁公如果胜了,我还有活命的机会,这次败了,一定不能容我。果然,袁绍猜忌田丰,再加上逢纪进了谗言,袁绍一回来就杀害了田丰。后来曹操评价田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孔融也评价田丰:田丰、许攸,智言之士也,为之谋。

综上所述,我认为田丰在三国中的排名应该在前五,大致如下:诸葛亮,郭嘉,贾诩,许攸,田丰,陈宫,司马懿、周瑜。

三国袁绍的田丰和许攸一个叫打曹操,一个叫不打应该打还是不打为什么

田丰和许攸都是袁绍手下的谋士,所谓谋士,就是替主公出谋献计的人,至于谋划的水平如何,最定的决策如何,那都是袁绍这个主公决定的。

当时的天下局势,逐渐在开始明朗,尤其是在公元199年的时候。有必要先了争一下当年的局势才能做出打不打的判断。

199年2月,曹操攻破徐州下邳城,斩杀吕布。

199年3月, 袁绍击灭公孙瓒,全据河北四州。

4月,曹操派出史涣、曹洪攻打河内郡,抢先袁绍一步攻占河内,并击杀想要投降袁绍的原河内太守张扬的部将射犬和眭固,占据河内郡。

6月,袁绍开始调兵沿黄河与曹军对峙,并在7月发布攻曹檄文,8月进军黎阳。

同年8月,曹操令臧霸攻打青州。11月张绣投降曹操,12月衣带诏事件爆发,曹操杀医董承等人,接着刘备据徐州叛乱,曹操率军平定。

从整个199年的局势来看,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势力,全部被曹操消灭或投降曹操,吕布被杀,张绣投降,刘备逃跑,曹操与袁绍同时成为天下最大的两股势力,相对来说,袁绍的外部环境要优于曹操。

袁绍除了南面的曹操外,北方基本上暂时没有外患,而曹操在南方还有孙策、刘表及关中的马腾、韩遂等势力的威胁,从外部环境来看,袁绍应该趁曹操还没有完全平定敌对势力时,一鼓作气拿下曹操,所以袁绍应该打,关健的问题就是怎么打?

许攸的建议是: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许都,可以攻陷许都。占领许都后,就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假如没有击溃曹操,也能使曹操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一定可将他击败。

而田丰是有两个建议的,在曹操东征刘备时,田丰与许攸的建议是一样的,也是建议袁绍发兵攻打曹操的后方许都。

但是许攸与田丰的建议,袁绍都拒绝了,在曹操征讨刘备的时间,袁绍没有任何动作,导致错失良机,等到袁绍反应过来,想大举进攻的时候,田丰又来建议袁绍:

曹操东征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凭着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趁敌人空虚轮番出战,骚扰黄河南面。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就可战胜敌人。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

简单的说,田丰的建议就是:安心发展,静观其变,派出偏师骚扰曹操,使其左右不能兼顾,放弃一次决战而采用持久战来击败曹操。

当曹操和袁绍各自解决了自已的对手,成为中原最大的两股势力时,曹操与袁绍的战争就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对于袁绍来说,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怎么打?什么时候打的问题?打是肯定要打的。

相对于袁绍来说 ,曹操早就开始布局与袁绍的战争,包括夺取河内郡和进攻青州,都是曹操的战略部署,只不过曹操的外部环境比袁绍恶劣,势力比袁绍弱小,对于袁绍来说,如何取决谋士的建议,作出正常的决策,已经成为一种紧迫。

田丰与许攸偷袭许都的建议,应该是说完全正确的,即使不能打下许都,也会让曹操疲于奔命,对于袁绍整个局势来说,都是正确的,可惜啊,袁绍没有采纳,这是袁绍的短板。

而田丰的第二个建议,不与曹操硬拼,而采用袭扰+持久战的战术来对付曹操,个人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田丰清楚的认识到袁绍与曹操的差距,如果硬碰硬对决,一旦失败,就会赔上整个北方四州。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田丰是正确的。

而与田丰采取同样意见的还有沮授,沮授也建议袁绍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可惜袁绍仗着实力强大,根本不扣沮授与田丰的建议,而采用主力对决,以一战定天下的速战战术,最终导致官渡大败,袁绍家族的覆灭。

田丰和许攸有什么区别

许攸是个极为恐怖的人,他可以站在任何角度,任何立场瞬间找到对方的弱点,并可以提出极为正确狠毒的谋略。;田丰,他是个战略型人才,相对局势分析很透彻,但是距离许攸这种恐怖的谋略,还差很多。

《三国》里的田丰和许攸哪个厉害为什么

古人有句话说的真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能田丰和许攸跟错了主子,导致他俩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化作尘土了,那么我们也只能用有限的资源去分析下了。

袁绍手下的谋士们谈不上是超级智囊,但多少也都是能人,但能力突出是一方面,更多时候他们的点子基本都被主子拍死了。袁绍灭公孙瓒就是按照田丰的思路走的,但细细思考下这场战役也并不能说明田丰有多厉害,袁绍有多英明,而是公孙瓒面临内忧外患提前自己先崩了。后来袁绍这支势力发展成河北一哥,可惜在是否迎天子的态度上,田丰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说了也没用,沮授等人说的不是照样被驳回了么),后来袁绍发现刘协这个不倒翁居然如此好用,就想把都城迁往鄄城,结果惨被曹操拒绝,袁绍一脸不爽。田丰说我们不妨以此为借口以此为借进攻许县给曹操点颜色看看,袁绍觉得如此暴力行事有失自己四世三公的身份,于是坚定的驳回。

后来刘备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曹操大怒去收拾亲征刘备。田丰对袁绍说主公啊咱们机会到了,我们可以趁着曹贼去打刘备的间隙去奇袭他的后方,那么称霸天下指日可待。袁绍仔细想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因为袁尚得病没舍得去,这个好机会就错过了,后来袁曹在黄河对峙,田丰建议袁绍不要冒然进攻,毕竟曹军粮草周转不利,应该做打持久战的准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