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的良臣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中国两千年战史,名将功高盖主,最终落个狡兔亡走狗烹的悲惨结局,这是大部分名将的命运,但也有一些幸运儿,他们要么政治情商和军事天赋一样高,识时务,知进退,要么遇到不世出胸襟开阔的伟大英明君主,最终得以安度晚年,在战场他们是常胜将军,在政坛他们也是人生赢家。

下面为大家列举几位。

乐毅:

乐毅是战国中期最出彩的名将,他率弱燕大破强齐,一度打得齐国差点灭国(仅剩两人城),最后因为新上台的燕惠王的不信任被临阵换帅,才没能吞下齐国,上演黑马神话。

被临阵换帅后,乐毅没有回燕国,因为他知道无论新任主将是什么样战果,他都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于是乐毅没回燕国,而是去到了赵国,此时的乐毅名满天下,赵国自然欢迎这种“自由转会”的超级巨星,以上宾礼之。后来燕惠王在骑劫大败被田单收复全齐后,才真正明白了乐毅的才能,于是燕惠王写了一封信向乐毅认错并发出热情洋溢的呼唤希望他能重回燕国。乐毅的回信却冷静而聪明,大意是当初你老爸对我不错(封为亚卿,授予兵权),所以我也对他不错(给他打下了七十座城),可是你小子不仗义(我没犯什么错就把我下了),当然我也不会对你尽忠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你燕惠王这张旧船票已经登不上我乐毅这条客船了。

但乐毅笔锋一转,说当然毕竟你老爸对我有知遇之恩,而我和燕国也算“相恋”一场,再见亦是朋友,我在赵国不会怂恿赵国与燕国作对的,相反我会极力促进燕赵两国交好,搭建两国友谊的桥梁。

所以乐毅不回燕,但也没有得罪燕惠王,反而燕惠王很是优待他的家人,封他的儿子为昌国君,封其弟弟为将军,并给予了乐毅客卿的地位。

乐毅后期频频往来于赵燕二国,使两国关系非常和睦,最后卒于赵国。

与后来讲究忠君报国,过于愚忠的历代名将相比,乐毅身上体现了更多是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独具的一种人格魅力。忠君是在双方人格独立相对和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句话推理下去就意味着“君使臣不以礼,臣则不必事君以忠”),孔夫子的至理名言在乐毅身上尽显无遗。

但乐毅的这种选择,以及善终,在中国历史是非典型的。

卫青:

卫青从一个骑奴出身,成为大汉是耀眼的将星,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姐姐从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他成了皇帝的小舅子,但更重要的是他不世出的军事天赋,和他的侄儿霍去病一起成为大汉的双子星,横扫匈奴,立下汉民族对外战争最高荣誉。

功成名就之后的卫青一时名满天下,在军中威望无二,但他所伺候的主子汉武帝,可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主,但卫青却在盛名之下保持着难得的低调,爱护士兵极宽,管束家人极严,不结党示恩。

卫青的低调,让汉武帝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最终得以善终。

当然他死后,没他的威信和逢源,盛极一时的卫家终究没逃脱汉武帝的清洗,包括皇后卫子夫和太子,那是后话。

邓禹:

各朝各代的开国名将中,东汉和大唐的开国将领最幸福,因为他们遇到的是两位不世出的伟大贤明的君主,刘秀与李世民,邓禹作为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第一名,东汉立朝后,官封太傅,高密候,位极人臣,并得以善终。其子孙均受其恩泽,得以重用。

邓禹得以善终主要是因为他的老板刘秀,这位主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宽容的开国君主了。

李靖:

和邓禹一样的是大唐开国名将李靖,李世民帐下的大将,也大多善终,李靖是代表。大唐开国四方安定后,李靖便以足疾告退,闭府在家养老,最后活了78岁。

但其实李靖的小心有些过头了,他的老板李世民同样是一个很宽容的老板,开国众将,除了后来涉及储君争位的候君集和张亮,其它均得以善终。

郭子仪:

大唐安史之乱造就了郭子仪,没有郭子仪也就没有大唐后来的百余年江山,据说后来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老婆升平公主吵架,郭暖生气了对老婆说你鸟什么鸟,没我爹你家大唐江山早没了,升平公主跑到自己亲爹唐代宗那儿告状,唐代宗说你老公说得没错啊,没你公公,那还有我们现在太平的大唐江山。后来郭子仪带儿子缚荆请罪,唐代宗说小儿嬉戏何必当真,不聋不哑,不作阿家公。

这段趣事可以看出郭子仪当时的地位和威望,但他能得以善终,绝不仅是皇帝好脾气,而是老郭有高超的政治情商,安史之乱后,老郭自知功高盖主,事事低调,过起了如同平民一样的生活,每日让府门大开让市民当公园来逛,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大元帅则成了怕老婆的耙耳朵,鱼朝恩派人把他的祖坟给挖了,他也只不过是痛哭一场,怪自己当年战场上杀敌过多,显示了大将军韬光养晦的深厚功底。

但当国家再度遇到危险时,郭大将军却不装糊涂,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9月,吐蕃人趁唐王朝刚刚平息安史之乱之际,大举进犯,二十万大军攻占了长安,情急之下,唐代宗再度任命郭子仪出山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此时身边仅有二十余家丁,他临危受命,召集旧部与吐蕃兵作战,不断取得小胜,不断在长安城里散布消息迷惑吐蕃大军,吐蕃人不知郭子仪部的虚实,在占据长安15天之后,退出了长安。

之后,郭子仪以66岁的高龄,出镇边塞抗击吐蕃十余年,吐蕃人的多次犯边均被击溃。

能进能退,老郭活到了85岁的高寿,一生经历了大唐七个皇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可谓传奇。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的良臣名将

一、功高不震主的祖师爷级人物:王翦。

王翦的功劳有多大呢?这么跟你说吧,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路上,如果没有王翦和王贲父子俩,那根本就没戏!

除了最早消灭的韩国以外,王翦带队消灭了赵国、魏国、楚国,王贲带队消灭了燕国、齐国。就问你还有谁的功劳能盖过他们父子俩?

所以说要论功高盖主这事儿,王翦排第二,没人敢在秦始皇这儿排第一。可是秦始皇偏偏还真的就非常信任王翦。尤其是在灭楚的时候,王翦带了60万大军前去,几乎把秦国给掏空了,可秦始皇依旧还是很放心,这是为啥呢?

第一,王翦战前索要各种赏赐。

原来祖师爷级的人物王翦,在应对秦始皇的时候,是很有一套的,他每次出征前,先不研究什么作战计划,而是对着秦始皇伸出一只手:老大,给我钱、给我买学区房、给我配辆豪车,给我一堆美女。没这些东西,我可不去卖命。

旁人看了几乎都傻了眼了,王翦这家伙不是疯了吧?还没打胜仗,就敢跟秦始皇要封赏?而且赏赐的这些东西未免有点太多了吧?

人家受到封赏都是一再推辞才接受,可王翦偏偏另辟蹊径,偏偏主动去要封赏。秦始皇一开始也有点恼怒,但是回头一想,别提多高兴了。

为啥?因为秦始皇知道,如果自己重用的将领什么欲望都没有的话,那这个将领就不太能重用了,因为他胸有大志,极有可能篡位。

可王翦对钱财美女是有欲望的,这就证明王翦的志向止步于将领而已,不会继续往前再走一步。所以秦始皇可以大张旗鼓地重用王翦,并且给了他一堆赏赐。钱嘛!花完了再赚呗。可这样的将领却极为难得。

第二,王翦每次打完仗,就要求退休。

除了这一招以外,王翦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主动退休。对于一个长期手握军权的将领来说,最担心的就是遭到帝王的怀疑。

尤其是有灭国之功的王翦,如果始终不肯放弃军权的话,那秦始皇早晚要收拾他。所以王翦就很聪明啊,每次灭了一个国家,就立刻把军权上交,表示自己这儿也不舒服,那儿也疼,想着要退休了!

秦始皇一看,别提多高兴了,心想:还是老王厚道啊!所以秦始皇对王翦倍儿放心。这年头愿意主动把权力让给年轻人的将领,可真不多了。

第三,王翦知道功成身退。

立功是好事,但是功劳大到帝王无法封赏你的时候,那就有问题的。皇帝不知道该如何表彰你的功劳,那就只能给你封个神做做了,一刀砍了是最方便的。

因此王翦也知道这事儿的深浅,在灭了赵国、魏国以后,王翦就不怎么敢再带兵了。这世上有几个将领,是带兵灭了两个国家的呢?

所以王翦就故意跟秦始皇要了60万大军攻楚,结果我们都知道,因为秦始皇舍不得,所以就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