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理工科毕业的硕士都想考公务员,而不愿进入国企?文科生为什么不建议上理工科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些理工科毕业的硕士都想考公务员,而不愿进入国企

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国企说到底还是企业。稳定性强也只是相对民企而言,跟公务员事业编有本质的区别。即便是垄断性国企,福利待遇也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如果行业衰退福利待遇下滑是必然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大家熟知的烟草、电力行业来说,眼下各方面确实都很好。可是十年二十年以后还会这么好吗?可能有朋友会说“垄断企业,怎么可能会效益不好?”要知道如今社会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今天的我们不可能知道十年二十年后是什么样子,不信可以往前推二十年,看看当时最赚钱的国企今天还有多少在存有往日的辉煌。没有倒闭、分流、重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二十年后看今天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国企相对于民企的稳定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比如说本来从事的行业不行了,民企可以灵活的转型发展新领域,但是国企不可以这么做。因为国企一方面要承担在本行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要规避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难度可以说是相当的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本就是市场规律,除过极个别特殊国企,绝大多数都无法避免市场的影响。再加上近两年国企改革,越来越向企业靠近,自然越来越多希望稳定的人会优选公务员了。

实际上现在很多国企早就不同过去了,一样的要加班,还会有考核、出差、这些烦心事。还有这两年的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该怎么选我想就不言而喻了吧。

文科生为什么不建议上理工科院校

如果你是根据自身性格特质选择了文科,不是随机乱选的前提下。这里面最核心的不同是思维方式不同。

职业兴趣和专业方向是人格的呈现。

文科生思维更偏向抽象、构想思维,更喜欢和人打交道,偏艺术;

而理科生更注重实际数据,也更喜欢和物打交道,喜欢动手操作,偏实际。

个人专业满意度,职业满意度又取决于人格与环境的适配性。

所以如果文科生选择理工科院校可能会出现对环境的不适应。

为防止抬杠,这里必须要说,人格不仅仅是只有单一的一面,通常有有多面。比如,理工男就一定是直男吗?也有很多理工男非常擅长高情商人际关系处理。反之,也有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文科生。

与其说如何避免文科生去理工学院,不如说从高一选科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更能让自己将来的大学专业和职业更加舒服。

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谁的综合实力更强一些

比较一下:

A

西安理工大学属中央和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建校于1949年5月1日,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印刷包装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理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防生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设有23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技术推广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7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建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文学及水资源等5个学科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1个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2,300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600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3名,国家和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33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名。

学校现设本科招生专业57个,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100名。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果显著。“十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9项;近年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高校、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国家、特别是西部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17项、省部级奖279项。学校被陕西省授予“十五”期间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在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乌克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自1999年起,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联合培养中德双重学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考生报考十分踊跃,近三年,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超过90%。

B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

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陕西省特色专业1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9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设有建筑设计、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