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经济极大提高了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对吗?粮票什么年代取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票证经济极大提高了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对吗

对的。农民获取粮食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农民更愿意出售农产品。票证经济的改革使得粮食的流通性大大增强,使得粮食连年增产。

粮票什么年代取消的

1984 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38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完成了谢幕演出,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

扩展资料:

1955年,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流通,拉开了中国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帷幕。几年之后,由于天灾人祸,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这时需要凭票购买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日用百货。于是,从粮票又发展出布票、棉花票、肥皂票、手表票、缝纫机票等。

票济的意思

答:票证经济的意思吧,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被叫为“票证”。1953年我国宣布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对社会资料产品的配置形式采取有计划生产,而对商品采取计划供应,对单位个人进行计划分配。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采取当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印发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

为什么实行票证经济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历了长期战乱的中国大地百业凋零,民生维艰,工业农业和商业系统几乎完全瘫痪,急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极度短缺,无论民众生活还国家经济建设都困难重重,因而,国家被迫将有限的物资通过强制配给来确保民生和国家建设,票证制由此产生。

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放缓,你怎么看待以前的票证经济时代

票证经济时代是在国家特定环境下的一个暂时经济管控时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代表特征,对防止经济混乱,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集中精力办大事,对解放初期的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政治主导经济的一个时代,缺点是极大的限制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容易滋生票证特权,以公肥私等社会问题。目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各种私营民营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得了极大拓展,经济发展放缓是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各种经济要素会不断地依据市场机制进行调整,然后迎来更新一轮的发展。

你认为“票证经济”的实质是什么

我认为票证经济的实质是一种信用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治经济,又是一种社会信用经济。

观看视频《票证经济》,请思考为什么会有“票证经济”的事情发生

  • 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

  • 观看视频《票证经济》,请思考为什么会有“票证经济”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