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上贴饼子下炖菜本是吉林一锅出,康熙吃后竟变成了大救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为什么?因为大清国时从1682到1754年72年间,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和乾隆爷孙俩就三次东巡吉林。大家想想,皇帝来吉林,住一次就是七八天十来天,他们来了三次,那得在民间留下多少故事!

。——两个皇帝三次来过吉林市,吉林不出名都难。

”——这是皇帝的名人效应,谁也否定不了。难怪吉林的人参貂皮鹿茸角、那么出名。

”——皇帝那是金口玉牙,吃遍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山珍海味,他说好吃的东西,必然好吃。

”!你们说奇不奇,怪不怪?

东北的老百姓最普遍的饮食炊事。

春季,热气蒸腾的铁锅前,女人们挽着袖子,熬好半锅萝卜条汤或者酸菜土豆汤后,就会趁着锅热,在菜汤的上边啪啪啪贴上一锅圈儿玉米面大饼子。心灵手巧的女人会把那圈儿大饼子贴得大小一样,形状相同,而且每个大饼子都光溜溜的,不带半个手指印,吃饭时用铁铲子把它们铲下来,个个带着黄褐色的锅嘎巴,整个儿光溜溜油汪汪的,像个艺术品,让你不忍吃下去。

展开全文

吉林一锅出——炖豆角贴饼子。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关东百姓人家,即便是夏天炖豆角、熬茄子,也照样是下边炖菜,上边贴大饼子。女人们聚到一起相互问候:今天做的什么饭?一个说,哦,萝卜条子贴饼子,一锅出,省事儿。另一个说,我是酸菜熬土豆,上贴大饼子,也是一锅出。又一个说,老百姓的家饭菜,都是上贴下炖一锅出。还能做出啥花花来!

酸菜炖肉一锅出。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时检阅完吉林水师,顺流直下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在松花江中盘桓了四天也没有捕捉到鲟鳇鱼,只好溯流回吉林府。不想突遭暴风骤雨。江中狂风怒吼,巨浪滔天,龙舟不能前行,康熙只好弃舟登岸,冒着大雨一步一跐溜地在江边跋涉,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过沟,一会儿趟过水草甸子。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一个君临天下的万岁爷竟然被暴风雨浇得浑身湿透,狼狈不堪,还得在泥泞中徒步跋涉。这春天的关东大雨可是凉得很哪!康熙皇帝此刻又累又冷,饥寒交迫。正在无可忍受时,吉林将军巴海派出的人好不容易找来了一辆木轱辘老牛车。康熙急忙爬上老牛车,也不嫌老牛破车颠簸了,顿时感到坐在上边比在北京紫禁城乘坐龙车凤辇(niǎn)还幸福多少多少倍。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风雨中,老农的牛车好不容易把康熙拉到了自家的茅屋之中。康熙顾不得皇帝的尊严和体面了,一下子爬上了热炕头暖和起来。心想,我的天,没想到农家的热炕头比朕的金銮殿上的龙椅还舒服!不一会儿,康熙身子暖和过来了,可是肚子却饿得咕噜咕噜叫起来了。巴海将军急忙和内务府总管张罗御膳。可是荒郊野外的农家,哪来的东西做御膳?

吃完之后,康熙皇帝看着空空的破碗破盘子,心中琢磨:这农家到底做的是什么饭菜呢?它怎么就这么好吃呢?

一锅出。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遗憾的是精益求精的御膳中根本没有那顿饭菜的美好味道。皇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此事惊动了内务府总管,他亲自下御厨,一边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一边让那些御厨为皇帝想方设法做出那顿饭菜的美味。御厨们个个开动脑筋,先用栗子面、小米面、掺上高级面粉,加各种食用油,再用长白山的椴树蜜掺着鸡蛋和面,最后配上瓜子仁、花生米、核桃仁等,但是做出来的饼子康熙只咬了一口便不再吃。至于那锅中菜,虽然是选遍天下的菜蔬,运用多种佐料、再配上各种肉类,用上了煎炒烹炸各种手段,就差没用上龙肝凤髓!但康熙皇帝就是没瞧上眼。

”了嘛,所以奴才才叫他“大救驾”。康熙闻听开心大乐,连忙说,你这没了根儿的奴才,还真有歪才!

名字是有了,但是御膳房谁也做不出那“大救驾”的味道。康熙只好把吉林乌拉那顿农家一锅出饭菜,当做美好的回忆。

传说,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秋,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吉林时,重新找到那户荒野农家,要求那家农妇重新做那顿叫做“大救驾”的饭菜。

其实,即便现在的东北农家再经常做这一锅出,独生子女的“太子”“公主”们可比康熙的七个皇子敢刺毛,除了公开抗议,然后就给你把筷子一拍,罢饭不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只好可怜巴巴地陪着小心,多多塞给孩子钱,千叮咛万嘱咐:想吃啥自己买吧!嗨……)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可惜,吉林人根本不喜欢这沾满康熙爷皇气儿的“大救驾”名字。

虽然至今吉林的农家还是喜欢先在大铁锅里炖上菜——什么鸡鸭鱼肉、蘑菇、粉条、豆腐等,无论什么好东西,都可以放到大铁锅里炖。没有鸡鸭鱼肉就炖茄子豆角土豆白菜萝卜,爆锅时?一勺荤油加上一勺农家酱,然后把下锅菜一顿爆炒,再添上水就开炖。炖菜之上的锅沿上贴上一圈玉米面大饼子。灶下柴火一顿猛烧。不一会儿,饭菜全熟。根本不用做完菜再去做饭,所以吉林人就叫它“一锅出”。至今,吉林市的许多农家餐馆甚至城市的大饭店里,都有这样的“一锅出”,而且颇受吃货们的欢迎。

现在不只是吉林的高级宾馆推出了“一锅出”,农家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了“招牌菜”。那些把餐馆开到五湖四海的吉林人,如今也把“一锅出”推广到了五湖四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