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欧豪第几集东征讨蒋?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故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建军大业欧豪第几集东征讨蒋

在第25集。25集内容为苏先骏前往长沙告毛泽东的状,不久后叛变了革命。毛泽东得知苏先骏叛变,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应该到农村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站稳脚跟,养精蓄锐,发展力量。余洒度并不认同,当他听到南昌起义部队战败的消息后,对革命前途灰心丧志,不告而别。毛泽东提出在茶陵、安仁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旗开得胜。朱德等人带部队连日行军,人困马乏,一些官兵甚至提出趁敌人没来,部队干脆散了。朱德分析形势,以革命理想鼓励大家。毛泽东等人行至大汾,准备寻找打掉萧家壁的靖卫团。张子清带人进入峡谷,遭到了伏击。

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

秋收起义的时间: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义的地点: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

秋收起义的人物:毛泽东、卢德铭领导

秋收起义的故事:

1927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奉党中央之命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得知起义军已退出南昌,便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驻扎待命。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1927年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

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

由于部队麻痹轻敌,第三团于1927年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

1927年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1927年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

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

1927年9月23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1927年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

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1927年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扩展资料:

起义意义

第一,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口号,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决策为人民群众所拥护,所以,秋收起义发动后,各地的农民群众广泛响应,愿意跟着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

第二,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之后,通过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纠正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农民秋收暴动的决定。最后由中共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实施的湘赣两省农民秋收起义,就是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有了崭新认识后的重大举措。

第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在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在组织和部署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要求这次暴动要“以农会为中心”,要“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会”。

第四,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

当蒋介石反革命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日益膨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的斗争愈演愈烈之时,陈独秀受共产国际代表影响,以致在上海和武汉等地都发生强迫工人纠察队交出枪支的事件。在农村,也限制农民革命,反对农民建立和掌握政权。

陈独秀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在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之时,共产党没有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加以制止。但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事件的主要内容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1927年中共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旗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所说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最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扩展资料:

领导人:秋收起义中,湖南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担当领导者和主力军。毛泽东、彭公达、罗荣桓、谭政、何长工、谭震林、宋任穷、张子清、杨立三、曾士峨、钟期光、郭鹏、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谭希林、赖毅、龙开富、杨世明、余光文、王耀南、潘振武、李子骥、滕代远、朱少连、蔡会文、伍中豪;

寻淮洲、刘炎、王杨烈、郭咏泉、谢南岭、袁健、潘福岩、戴奇、徐洪、涂正坤、刘型、宋裕和、刘东轩、邵振维、彭商人、罗梓铭、邓乾元、李白、王首道、邓乾元、孔荷宠、刘建中、杨岳彬、苏先骏、李贞、李幼军、余贲民、余洒度、张启龙、陈树湘、陈毅安、欧阳健、周昆、袁德生、徐洪、程翠霖、蔡钟、潘心源、陈培荫、钟皿浪等领导或参加秋收起义。

湘东、湘中地区的共产党人和工农武装,包括集结在湘赣边界的国民革命军和工农革命军,安源工人,平江、浏阳、醴陵一带的农民,为秋收起义浴血奋战,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四个团长结局

四个团长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