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知道的风俗(过去农村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过去农村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

谢邀,这个问题由住宅公园来回答。

先来自报家门,小编家是西北农村的,过年的时候真的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小孩子也为了新衣服而激动,在我们那边主要有以下这些风俗。

1、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的时候要祭灶王爷,相传这个时候灶王爷都要回到天宫述职,所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仪式,供上好吃好喝的,恭送灶王爷上天。

2、扫五穷

这是我们甘肃、陕西那边特有的风俗。过年期间不能洗衣服,也不能大扫除,一家人就舒舒服服的待在家里,或者走亲戚。等初五的时候再开始全面打扫,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收拾,洗洗刷刷,这一天把该洗的东西全都洗干净,扫去晦气。

3、守岁

还记得小时候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要熬夜到十二点才能睡觉,说这是“守岁熬年”。意思是把这一年的苦难全都熬过去,迎接新的一天。

4、社火

这个在我们西北那边可是很受欢迎的,每逢初五,社火队伍就开始走大街,道路全封闭。一般扮演的有《断桥》、《唐僧取经》、《八仙过海》、《包公赔情》等戏剧中的人物,基本上固定在车上进行表演。

除此之外,还有初九的朝拜庙会,初八的猜灯谜等等,都是特色。不知道其它地方有什么特色风俗吗?欢迎跟我们讨论。

关注住宅公园,每天都有农村乐趣分享。

你觉得你家乡里人们的什么习俗哪个方面最值得改

我觉得我们家乡办丧亊的风俗需要改进。因为存在如下问题:

1、铺张浪费。在我们家乡,办丧亊铺张浪费非常严重。不讲有钱的大老板,只说一般家庭,一场丧事办完,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主要表现在“三多”: 一是鞭炮放得太多,几万元很普通的。二是香烟发得多,来吊孝的都是成包发香烟。三是餐桌上肉食太多,十大主菜除了大碗的猪肉、牛肉、鸡腿、猪肚等,几乎看不到蔬菜。

2、相互攀比。我们家乡攀比风盛行已久,昨天李四母亲逝世子女们办丧事花了20多万,燃放了3万多元烟花爆竹,餐桌上每个就餐者的红包是50元,还有毛巾之类。那么,今天张三父亲去世丧事一定要比李四家隆重,放烟花爆竹要超过3万,餐桌上每个就餐者的红包可能是100元,发的毛巾之类质量更好。这样才能赢得乡亲的称赞、好评。

3、活不孝,死花钱。奇怪的是,办丧事子女们全力以赴花钱,甚至借钱。可仔细观察有些子女对活着的父母并不怎么孝顺,甚至还有吝啬鬼。其实不难发现,为父母办丧事的“豪气”归根结底是为自己的脸上“贴金”。

4、唱戏、载歌载舞不合时宜。给父母办丧事期间,本来是子女最悲痛的时期,但为了“热闹”,花钱请“戏班子”,唱戏、载歌载舞,戏到浓时,穿着“孝衣”的孝子也喜笑颜开,乐在其中。哪里是办丧事的氛围?

所以,办丧事中的一些不良风俗急待改进。听说近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干预、纠正这些歪风。让人欣慰!

你们那过年都有什么习俗,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些习俗的

这里的过年习俗

我的老家在皖鄂赣三省八县(市)交界处,这里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年味气息尤为浓厚:年炮、年烛、年画、年对子;年饭、年耙、年肉、年豆腐;辞岁、守岁、压岁;大年、小年、完年、拜年等五光十色,花样出新,让你目不暇接,兴趣盎然。

过年的许多禁忌让人笑不拢嘴,如:完年只要公鸡;完年只要男人;吃鱼不吃头尾;垃圾三天不出门;三十日不捏针,初七不拿剪刀;除夕之亱不熄灯,吃年饭不坐乌龟席等等。

最热闹的习俗是玩花灯、龙灯、狮子灯。玩这些灯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元宵,花灯、龙灯、狮子灯都是由当地民间艺人制作和玩耍,且走村串户连环玩,各村都要敲锣打鼓放炮迎接,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还有初一,初七,十五元宵日,都要到村头公共场地踩高跷、敲联宵,扭秧歌,说大鼓书,唱文南词(黄梅戏的姊妹)等,各路民间艺人登台表演,各露奇招,那种高腔,那种土调,真让人笑痛肚子。这些春节民风习俗,烙印在了老年人的心中,从那张张灿烂的笑脸上,让我们看到人们对这些过年习俗的欣赏和爱慕。

透过这些鲜活的春节习俗,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地域芬芳和历史厚重。可以说,当地过年的民风习俗,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战地文化的风骨神韵;是民俗文化的多彩灵动。人们喜欢这些纯朴的,快乐的春节习俗。

说说你对自己老家的民情风俗的看法是什么

生于斯,长于斯,入乡随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千万不要逆潮流而动,给自己的快乐幸福生活带来麻烦。

你的家乡在过年期间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呢

中国春节是传统节日,节日里的风俗种类繁多

象大家熟悉的穿新衣,放鞭炮,压岁钱,守年夜等就不细说了,我们这还有一种是近几年盛行的一种习惯 ,也成风俗了。就是每逢过年的时候,长辈给晚辈买红裤衩,红袜子,红裤腰带,因为红色有驱除邪魅之说,特别是本命年的,在大年三十刚过长辈就取出红裤衩,红袜子,红裤腰带叫子女们穿上,并在裤腰带上挂上用桃木做的小葫芦,小桃木剑因“桃”字的桃字,和逃命的“逃”字属谐音寓有逃命的意思。

还有一种风俗长辈给晚辈买“桃”(逃)罐头

也是意寓避邪逃命之说,在过年期间,当女儿和做儿媳妇的也给妈妈婆婆买一些头花,象红

孔雀花,象征着吉祥富贵,聚宝盆花象征着招财进宝的意思。这些风俗给春节带来了浓浓的韵味。谢邀请。

在农村,你们那边结婚时都有什么风俗完整的流程是什么呢

首先是订婚,订婚习俗一般是有两家家长协商决定的:

聘礼有订婚戒指、礼金(也叫订婚钱)、两个红包袱、两条红腰带、衣服至少两套(要有棉袄,俗话说婆婆的袄传到老),女方家要给男方准备一双新鞋(叫丈人鞋)。

根据个人经济条件的不同,定金通常有10001~~100000元不等。

小六样包括:六斤肉(一刀切的)、六条带麟的鱼(黄花鱼)、六瓶酒、六斤糖(六盒也可以)、六扎粉丝(用红线扎起来)、六斤点心(六盒也可)。

以上的每样(肉除外,俗话说闺女是娘身上的肉,是舍不得给别人的)一般女方家都会返还给男方家一些,每种两份或四份。

首饰根据个人喜好,最好事前由新娘选好。

棉袄里和面按理说是穿不着的,但是有有理有面的讲究就拿来压箱底吧。

红包袱和红腰带各2个。

订婚的日子到了,新郎和父母带着聘礼到新娘家,新娘家应准备茶,点心,水果或干果,来招待。订婚当天最好找一位第三者来主持,最好是有过经验的,善言语的人,来调节气氛。当天一般在中午以前男方家要到达女方家,大家聊聊天,这时新娘和新郎就要改口叫爸妈了,给对方父母敬茶,改口,这时家长准备了红包,也是改口费,分别送给你,视经济情况,有600-2000元不等。

新娘家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