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连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是指哪九族,约多少人在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下会不会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株连九族是哪九族

株连九族,是古代一项极其残忍的刑罚制度,一个人犯了罪,家族的成员都要与其一同接受惩罚,承担责任,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大成整个家族的死罪。这个有违人性,却又能斩草除根的方法历来都是统治者铲除罪臣爱用的手段。

族刑在古代分为三族和九族。

三族:一种说法认为是“父母、妻子、兄弟姐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父族、母族、妻族”,目前较为认可的第一种说法,但其实也不必太过于细究,因为“夷三族”在古代本就是个随意性较大的滥刑。它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用刑对象的随意性:统治者并未制定具体的适用标准,究竟什么的犯罪行为适用族刑,恐怕是由统治者心情而定,只要是他认为看不顺眼、罪大恶极的,都有可能成为族刑的目标。第二是行刑范围的随意性:族刑的目的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之所以不规定适用范围,就是为了方便统治者针对不同的案件作出不同的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三族既可能是“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是“父族、母族、妻族”。

九族:通俗意义上讲包括父亲母亲,父亲的兄弟姐妹,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妻子的兄弟姐妹。诛九族被认为是最残酷的刑罚。儒家有两种说法,一是“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的一族,已经出嫁的姑妈及其儿子一族,已经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族,已经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族;母族三指外祖父一族,外祖母的娘家一族,姨母及其儿子一族;妻族二指岳父一族,岳母的娘家一族。二是“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这其中的九族应是虚称,“九”自古以来就是最高数,诛九族就是指所有沾亲带故的人都会受到株连。

十族:这是最极端的,应该算是一种特例,自古以来只有一人受到株十族的惩罚,即明代学者方孝孺。十族比九族多出的一族即为他的门生,据说当时共处死了八百多人,可见古代统治者的冷血残暴。

诛九族是指哪九族,约多少人在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下会不会漏网

导言:

“株连法”亦称“连坐法”,即一人犯罪,全家人甚至亲友都被一起惩罚,是封建帝王借以镇压反对者,巩固统治地位的专政手段。株连法源于奴隶社会末期。那么,“株连九族”到底能牵连到多少人呢?来和阿康同学一起看看吧。

九族都指那些人?

在先秦时的《尚书·泰誓》已有记载“罪人以族”也就是说,一人有罪,刑及整个家族。《尚书·尧典》说得更明白“以罪九族。”

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及玄孙九代之族。

如春秋时晋灭栾氏九族、楚灭庆 封九族等。


在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下是不会有漏网之鱼的

古代被株连九族,是不会有落网之鱼的。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成本非常的高,一旦逃离自己熟悉的地方,就很难再逃回来。如果真的是逃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要担心自己随时会被通缉。在古代,尤其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地人都会留意一个外来人,而这时如果有人看到通缉令并且有赏金可拿,那么肯定会有人到官府举报。因此,很少会有人愿意苟且偷生,一生都可能要东藏西躲,惶惶不可终日。

总结

后来,从秦开始有了“灭三族”的记载。如秦王子婴“三族(赵)高家以殉咸阳”;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并“夷信三族”等。这“三族”可比“九族”株连更广,因为九族只限同姓本家,而三族却包括了异姓亲属(亲戚)在内。如父母之族,旁及叔伯家、姑家、舅家等;兄妹之族,旁及岳父家及儿女亲家等等。

这样历朝相袭,愈演愈烈,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两代,已经登峰造极。

汉武帝为什么要灭忠臣窦婴九族

汉武帝执政初期,头上有几把枷锁束缚着他,一是唐代奶奶窦太皇太后,另一个是唐代母亲王太后,这两大外戚时时刻刻都左右着他,使得汉武帝如同傀儡一般。


窦婴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子,搭上了窦氏外戚的末班车,当年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封为大将军,镇守荥阳,平定七国之后,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登基后,任丞相。

窦太皇太后去世后,窦氏外戚的顶梁柱倒了,窦婴自然也就跟着倒霉了,丞相之位是保不住的了,只能靠边站了。

窦氏外戚的离去,王氏外戚就走到了前台,王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就做了丞相,成为王氏外戚的一张王牌,被封为武安侯。


窦婴之死的起因是他的故交灌夫在丞相、也即是汉武帝舅舅田蚡的婚宴上的一次酒闹所引起的,灌夫和田蚡早就有不快,只是奉了王太后的诏令才不得不去参加田蚡的婚宴,在田蚡的婚宴上,灌夫给田蚡敬酒时,田蚡因失礼而双方再次发生口角,田蚡指责灌夫在酒宴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指使侍卫将灌夫捆绑起来,田蚡更是以王太后的诏令派遣差吏分头搜集灌夫的罪证。

窦婴很注重感情,想尽自己绵薄之力营救灌夫,他上书给汉武帝,陈述灌夫是因为酒后失言,但这不足以判死刑,还和田蚡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据理力争,汉武帝也认为窦婴说得有理。


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汉武帝是胳膊往外拐,汉武帝也不敢得罪母亲,于是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却与窦婴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窦婴就犯了欺君之罪,遭到了弹劾,也被关进了大牢。

汉景帝在临终之前,曾给窦婴写过诏书,上面写道“假如遇到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这封诏书就相当于免死金牌,交给窦婴的是副本,原件收藏在宫内的尚书处保存。


窦婴感觉自己也将大难临头了,就让他的侄子上书,向汉武帝报告遗诏的事,希望能得到汉武帝的赦免,可是汉武帝派人去查核尚书保管的档案时,却没有找到景帝临终前写的这份遗诏的原件,于是窦婴又罪上加罪,伪造先帝的遗诏,那可是大逆不道的大罪,可是要弃市灭九族的。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灌夫和他的全家都被处决。

同年的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窦婴也在渭城大街上被斩首示众,灭九族,也有说汉武帝并没有灭窦婴的九族,只是杀了窦婴一人。

此事极有可能是王太后及田蚡等人一手策划的,她在宫中买通看守档案的官员,令其更换档案,然后装模作样的查找一番,对外宣称窦婴矫诏,做得人不知鬼不觉的。


窦婴之死可以说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大疑案,在西汉可以说是死得最为窝囊、冤枉,最为不明不白的了。

汉武帝初期最大的隐患就是外戚,他通过处死窦婴来压制窦氏残余势力,也能以此为借口来攻击王氏外戚,削弱外戚的实力,起到震慑作用。







历史上灭九族和夷九族有什么区别

灭九族,我们经常能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听到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只知道灭九族是一个非常残忍的处罚,但并不是知道灭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灭九族的事件,其中明朝的方孝孺是最惨的。

灭九族是自秦变法之后的夷三族法,九族指的就是亲属,上自高祖,下至玄孙,那就是玄孙、曾孙、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