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谈:周易八卦,神秘的符号,中华文化的瑰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王善卜

西伯侯姬昌被囚,长子伯邑考为了救父,携异宝进献纣王,不料被妲己看上,勾引未果,暗恨于心。后来,异宝之一白猿献唱,妲己听之,如醉如痴,不自觉现了原形。那白猿劈面抓来,却被纣王打死。可怜伯邑考被剁成肉泥,做成肉饼赐于姬昌。

文王姬昌

西伯侯囚于羑(yǒu)里城,每日闭门待罪,将伏羲八卦变为八八六十四卦,重为三百八十四爻,内按阴阳消息之机、周天划度之妙,后为《周易》。

姬昌闲暇无事,闷抚瑶琴一曲,猛然琴中大弦忽有杀声,西伯惊曰:“此杀声主何怪事?”慌忙止琴声,取金钱占一课,方知其子惨遭碎身之祸!使官至,姬昌忍痛连食三饼,方得脱罪。姬昌回西岐后,腹中剧痛,吐出三只兔子,姬昌以为乃伯邑考三魂所化。后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追封姬昌为“文王”。

由此可见,文王姬昌创立了《周易》,善占卜,能测吉凶,知过去未来。他的占卜厉害吗?有一个成语叫“画地为牢”,说有人犯了错,文王在地上画个圈,犯人就不敢逃走。这是为什么呢?但凡人走了,文王演先天数,算出拿来,加倍问罪。

展开全文

画地为牢

姜子牙垂钓于渭水,遇一樵夫,唤曰武吉,武吉见其直钩钓鱼,不解。子牙曰:“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为锦鳞,只钓王侯。”武吉嗤笑之。子牙曰:“我看你脸上的气色不甚么好。你左眼青,右眼红,今日进城打死人。”后来武吉真的用扁担打死了人,被文王拿住,画地为牢,禁了三日,想起家中老母,失声痛哭。上大夫散宜生路过,心生怜悯,请文王放武吉回家,安顿母亲之后再来抵命。武吉这才想起姜子牙,寻来跪泣求救。子牙收其为徒,施法助其假死。后来文王取金钱占卜,以为武吉已死,不再追究。

文王善占卜,但却被姜子牙蒙蔽。这么说,文王的占卜不厉害吗?非也!姜子牙是什么人,昆仑山学艺,师从元始天尊。可以说,姜子牙随便学个一鳞半爪也不是文王所能比拟的。

元始天尊又是何许人也?传说天地未分时,西昆仑山上有一灵物,某日得一上古法器玉蝶之碎片,修炼成圣,其名鸿钧。鸿钧成圣后开坛讲道,收盘古、女娲等神魔为徒。盘古奉鸿钧法旨,以斧劈开混沌,分出清浊,但精力耗尽,无力支撑天地而薨,其肉身精血化为了日月星辰、山河湖泊,守护着世界。盘古的元神分化三清,即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并称“三清”,乃是继盘古、女娲以后天地至尊的存在,这就是传说中的“一气化三清”。而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盘古的存在,鸿钧直接设定为三清的师傅,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易经是迷信吗?

有人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信那一套,《易经》那都是迷信。《易经》是迷信吗?当然不是。《易经》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并称“五经”,《易经》乃是群经之首。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学的经典书目,是学子必读之书籍,怎么能说是迷信呢?

占卜

易经研究的是自然规律,阐述的是天地至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姜子牙能通过面相看吉凶,文王能通过卦相算祸福,自有道理在其中。相由心生,事必有由。有些能人能够通过细微的观察来判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那是一种见识,是一门学问。例如,观蜻蜓乱舞,知道是要下雨了;看大雁南飞,知道冬天快要到了;看到有人脸色不好、精神恍惚,那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事,要尽量少出门。

我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叫做《死神来了》,里面惨案连连,人心惶惶,到了最后才知道,其实并没有什么死神,有的只是人们麻痹大意、视危险而不见。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不少。有人狂踹电梯门而坠井,有人高空抛物砸死人,还有熊孩子踢坏电影院的银幕等等。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如果经常放纵自己胡作非为,因量变而导致质变成则是必然的事情。

世间因果,玄妙莫测。有人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什么是天意?其实就是因果。例如,如果人类大肆破坏自然,导致水土枯竭,风沙肆虐,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看过迈克尔·杰克逊的一个MV,叫做《地球之歌》,因为战争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离我们而去,大地在流泪,海岸在哭泣,那歌声撕心裂肺,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昆明滇池违建别墅群正在集中拆除,真是大快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明天我们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虽说易经不是迷信,但也要有个度,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就好像最近发生的

#鸡蛋返生#

事件一样,郭萍校长故意把它夸大其词,弄得玄之又玄,已经完全脱离了实际,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易经体系的形成

上古时期,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立了先天八卦。中古时期,文王变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并演成六十四卦,后为《周易》。春秋时期,孔子读《易经》,勤奋有加,韦编三绝,箸“十翼”。这样,才构成了《易经》的完整体系。

“十翼”:《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相传为 孔子 所著,总称“十翼”。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另外,古有“三易”之说。《周礼·春官》曰:“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和《归藏易》在汉初亡佚,现无据可考,难度其详,唯余《周易》流传于世。

八卦

谈到易经,就绕不开“八卦”,它们二者密不可分,“八卦”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词。

1.八卦的渊源。《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就是一,是道,是太极,是天地初开时的混沌之气。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即为两仪。两仪生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自然界中的八种自然现象。

2.八卦的基本单位“爻”。古人用两种符号代表阴阳,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每一个阳或者一个阴都称作一个“爻”,三个“爻”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卦”。共有八种组合变化,所以叫“八卦”。

3.八卦的符号。八卦符号看起来很乱,其实很好记,前人专门总结了一段顺口溜帮助我们记忆,“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乾为天,为父,表示阳气旺盛,它由三个阳爻组成,三个横都是连着的,所以叫“乾三连”。

坤为地,为母,表示阴气浓郁,它由三个阴爻组成,阴爻的三横都是断开的,所以叫“坤六断”。

以此类推。“震仰盂”指的是震卦的形状象一个仰放着的钵盂。“艮覆碗”指的是艮卦的形状象一个覆盖着的碗。

4.八卦的分类。一般认为,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相传,先天八卦来源于河图,为伏羲所创;后天八卦来源于洛书,为文王所创。

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坎离定东西,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左为东为离,右为西为坎。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

先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以坎离定南北、震兑定东西。后天八卦的卦序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

注意:八卦图中的方位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上北下南”是不一样的,它是“上南下北”的布局。

把八卦中的每一卦两两组合,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卦象,共有六十四种变化,就是我们通常所听说的“六十四卦”,为文王所创。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两个八卦图往相反方向旋转,看起来很神妙,就是下图这个样子。

先后天八卦合并图

5.八卦的应用。八卦可以代表空间,也可以代表时间,它能代表的东西很多,有人说它可以代表世间万物。

(1)八卦代表自然现象。乾为天,坤为地,巽为风,震为雷,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2)八卦代表空间。南方天气炎热,属火;离为火,代表南方。北方天气寒冷,属水;坎为水,代表北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有利于树木生长;震为雷,雷生雨,雨润草木,所以震代表东方。西方萧瑟、荒凉;兑为泽,荒山大泽,与之相对应,代表西方。

东南方:巽为风,代表春天的风,有利于草木生成。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