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为了避免媚俗而改变写作风格吗?如何看待“媚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必要为了避免媚俗而改变写作风格吗

谢邀请!

什么是风格呢?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写作风格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写作风格是有时代和社会规范所约束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作者的作品必须有激励人民积极向上获取正能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给社会增添宏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食粮。

一段时间,媚俗文化泛滥,下流低级和歪曲英雄丑化英模的浪潮在文化界喧嚣,遭到了大众的批判和抵制 ,使媚俗文化失去了市场臭名昭著。于是作者为了避免媚俗之嫌便改变了写作风格。

这完全没有必要。首先,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扬正气是文化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不应该改变;另外就个人形成的写作特色也没必要改变。例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入木三分,寓意深刻,立场祥明,语言朴实,情感丰富等己经形成的特色可以使自己写作得心应手,完全没必要改变。

有人可能认为避免低俗就是抛弃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平凡朴素的语言风格,而用上诲涩难懂,豪华绚彩的词句以标榜脱俗 ,这也没有必要。毕竞下里巴人居多,语言朴实,感情真实的文章大众更因为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

如何看待“媚俗”

很好的一个问题啊,“媚俗”这个词能够流行,这和两个作家有关。一个是米兰昆德拉,一个是韩少功。

这个词来自于韩少功翻译的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韩少功把“kitsch”翻译为“媚俗”。学术界对于这一点,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这个词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我们都相信生命是美好的,可是人会制造大便。大便不被承认,大家装作不存在的样子,这种美学就是“媚俗”。第二层,政客的媚俗,这个不作过多的展开。大家理解就行。第三层,艺术的媚俗,由于现代各种媒体的发达,很多艺术不得不与流行风尚沾点边,以此迎合大众。

关于这个翻译,到底是否合适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学者杨乐云认为,原意更像是“故作多情的群体谎言”。吕嘉行翻译成“忌屎”,周荣胜翻译成“媚美”。梁秉均翻译成“奇趣”,叶朗翻译成“畸趣”……翻译家的不同翻译,其实体现了不同人对于文本、语言的不同理解。

其实,米兰昆德拉对这个词有过解释,他认为这是一种不择手段讨好大多数人的心态和做法。确定大家喜欢什么,然后把自己放在这种模式里。

当然了,我们日常生活里“媚俗”更多的是曲意迎合的低俗的艺术行为。打个比方,我谈艺术,明明可以谈其他的东西,结果,我非要搞一个裸女。用低劣的、刺激欲望的做法去迎合大众。当然了,文学界对于媚俗,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学者就把王朔、崔健、苏通他们当作“媚俗”,因为他们的策略,新的规则才被建立,文化才没有崩溃。

总之,媚俗是一个争议极大,内涵极为丰富的词汇。

如何面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昆德拉所定义的“媚俗 (kitsch)”

媚俗是米兰-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被称为刻奇,媚俗往往与固执的心态相互联系。他不仅是一个小说家,也是一个哲学家。

以体育作为例子吧。确实,固执是一种心理状态,而竞技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物质的外显,说说一些感受吧。

其实不知道何故,我向来对于竞技式的体育运动没有兴趣与感觉,也难以理解那种失败后的沮丧和胜利后的狂喜。由此几乎可以断定我恐怕是一个无趣的人,暂且将此称之为某种固执。 运动场上永远是不允许有成功的时间差的,上一秒你是民族竞技的希望,下一秒你就是众人口水的容器,比如足球。当然这种体育精神是很值得人敬佩的,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竞技的意识,才能不被淘汰。

鲁迅就曾经说过:每当我看运动会时,总会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可是那些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那些肃然不笑的看客,方是民族进步的脊梁。当两个竞技者面对面时候,人们对于竞赛的评价,如同赛场上的分界线,就有了泾渭之分。这个你只要看看本国胜利后观众的态度就可以了,界限就是界限,无法消弭。 曾经现场看过大学生运动会,A队一上来,观众大呼加油。B队一上来,也大呼加油。反而几个发音不标准的老外喊,我只支持的某某队加油,更为可亲,而旁观者则有人嗤笑其发音生疏。

这就让我想起来米兰-昆德拉所谓的媚俗,人往往因为自己外在于群体而恐慌,故而创设某种环境与众人一致。

欢笑与痛苦,如同类型学一样,有一套固定的范式。 固执与媚俗乍一看,恐怕是反义词。固执的人不愿与众人一致,显得孤悬于外。其实固执与媚俗是近义词。当一个人感到自己固执时,就已经媚俗了。

真正不媚俗的人是意识不到外在于众人的。如同清高与俗气,我向来认为其不是反义词,而是近义词。恐怕这时,才会觉得语言的局限所在。 不过如果因此就妄言众人媚俗,那也只能是无聊到死,无聊到爆,无聊到刀砍斧劈。这种对于自身的反省,也就是媚俗,一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对于规则的认同。 所以真正媚俗的人,就是每个人自己,与大众无关,仅此而已。往往如此,就越媚俗。

低俗.媚俗.庸俗的现象有哪些其社会危害性和不良影响是什么

低俗,媚俗,庸俗统称″三俗”《魏书,司马叡传》:俗气轻急不识礼教,盛饰子女以招游客,此其土风也。“

当今社会上,确有很多俗不可耐的言词及现像,但我认为都无伤大雅,时代的主流可冲涮一切,人们在思考,在观察,还是能够分得清糟粕与精华的,毕竞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三俗“一定会抛进历史的长河之中。

什么是“媚俗”书法主要体现是什么

书法的媚俗,第一不靠古帖,二是多依自己的钢笔字用毛笔來写罢了,因不临帖,大多数人入笔都错了。字在外行看耒太美了,在內行人看耒什么不是。现在常在头条上秀书法视频的,除书协主席或参加过国展及莸奖人员,其他都是媚俗这类。有的媚也不够,光剩俗了。

什么是米兰昆德拉的媚俗

米兰·昆德拉的书中满是机智、幽默、深刻的妙语,《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如此。这本书的意蕴极为丰富深厚,是他最畅销的书,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昆德拉痛恶人类的媚俗,但也清醒地指出“媚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境况,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血脉相通的,是无法根治的。任何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便难免媚俗,便必定媚俗,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媚俗者。

“媚俗”可以是一种态度,也可以是一种行为。媚俗,即对他人的评价的需要,对他人的赞许的需要。他人的眼光仿佛就是一面镜子——当然是一面哈哈镜,而“媚俗”即在这面镜子面前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欣赏着镜子里的自己,并且以为那是真实的自己。

人对事业的追求,也可视作是人的一种媚俗。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他人的目光而追求事业的,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羡慕或崇拜而追求事业的。对事业的追求,即是渴望在生活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一些的角色;对事业的追求,即是追求在他人的眼光——这面哈哈镜——里面看到自己显得高大伟岸。

而米兰昆德拉的认为,活着,就应该生活在真实中,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应该愚蠢的把唯一的生命献给所谓的事业,不应该让生命受任何一项事业的束缚。至于理由是:生命只有一次,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的最佳方式便是顺应生命自身的需求,实际上生命不被任何外在的事务所奴役。理由相同而结论则相反。

托马斯不追求事业,只追求生活在真实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