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和省委书记谁大(大授衔后,担任地市级领导的老红军如果调回部队,应授什么军衔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大授衔后,担任地市级领导的老红军如果调回部队,应授什么军衔

大授衔后,担任地市级领导的老红军,如果调回部队,应授予什么军衔?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从建国的24级工资制实行开始直到1985年之前,军地干部对应的关系是:省部一军级(中将,少将,大校级),地司局一师(少将,大校,上校)级,县处一团(上校,中校,少校)级。中央每年都有不少文件分别下达到不同的省地县及对应军师团级以上干部供大家领会学习参阅。军队大授衘是1955年国庆节前开始搞的,当时共有1226人被授予大校军衔,而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军官则有1614人直到1965年撤销为止,前后共实行了10年,

即使是延续到后来的20年,军队师一级的干部转移到地方,一般担任的是地一级的市长(革委会主任)或书记的职务。

一般来说从军队转业到地方的人要多得多,相反从地方再返回军队的人士是因工作特殊需要由军委主席点头同意外,其人数可谓是少之又少。相应级别的军官转业叫顺应时代潮流,而已转业到地方再去投笔从戎则属于和平时代里少有的事件。举两个年的最简单的事例,70年代初,先前都曾是军队的军长南萍

和谢振华分别担任了浙江和山西的第一省委书记。

而同样是军长的李德生则担任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当然后来他升任为中央副主席是另一个概念。

近代史上河南籍名将都有谁,谁能排第一

河南,中原大地,名将辈出。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中,河南就有2名上将、13名中将和51名少将,现介绍几位将军。

△许世友(1906.02.02-1985.10.22),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洪学智(1913.02-2006.11),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汤家汇(今属安徽金寨)。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德生(1916年4月—2011年5月8日),河南省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徐立清(1910.04.05-1983.01.06)河南商城,共和国开国中将、中国政治工作领导人 ,历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政委、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郑维山(1915—2000),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尤太忠(1918-1998.07.24)河南光山,南信阳光山砖桥镇陈岗村尤岗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




我就想问高育良跟李达康哪个权利大,职位高

职位就不用比了,两人都是副省(部)级干部,级别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如果比权力,表面上看二人不相上下,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说说高育良。

高育良是汉东省 委副书记兼政 法 委书记,堂堂正正的三把手,一般来讲,如果省 委书记和省 长同时外出学习、开会或考察,空档期间,高育良便会代行该省管理权限,对省内一些事务是有决策权的。

比如,在抓不抓、何时抓丁义珍问题上,由于刘省 长在北京学习、沙瑞金初来乍到又在下边地市考察,便由高育良主持会议来决定这件事,而最终也是在沙瑞金授权下,由高育良做出的决策。

除了副书记这个位置,高育良还同时兼任政 法 委书记,如此便可以代表党委对公安、检 察院、法院、司法、国 安等各部门的工作行使协调和监督职能,其实在2018年之前,政 法委书记甚至可以指挥和调动属地武警。

也许有人会说,一省之内还有正省级的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这里要区别对待,如果他们是省委常委,高育良自然排名还要往后,但现在人大主任一般由省委书记兼任,政协主席不再是省 委常委,所以说高育良是三把手没有任何问题。

再来说说李达康。

李达康是汉东省 委常委兼任省会京州市市 委书 记,虽然同是副省级干部,但他在汉东省 委的排名要位于高育良之后。

关于李达康的级别,这里要多说两句,一般来讲,如果省会城市是地级市(如石家庄、乌鲁木齐、南宁、长沙、郑州、呼和浩特),而市委书记又不是省 委常委的话,他就是正厅级干部,一旦成为省委常委,则就可以晋升为副省级干部。在《人名的名义》一剧中,京州行政级别到底是副省还是正地没有表明,但李达康由于有省委常委的身份,他自然就是副省级干部了。

虽然排名在高育良之后,但由于李达康是京州市一把手,他对这个省会城市有完全的掌控权,包括财政支出、人事任免、政策决策、城市开发、基础建设等等,这些方面的重大事项,没有一把手点头,是绝对行不通的。

那么,高育良和李达康二者相比,权力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还是“线”和“面”的区别,高育良主管一省的政 法工作,协助省 委书记分管一些党内其他工作,这都是线条上的,而这条线的最高领导和决策者是省 委书记,所以在重大事项上高育良说了不算,必须请示省 委书记,但是他有重量非同小可的建议权,一般来讲,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他的建议基本会得到省委书记的尊重和认可。

而李达康主管省会城市的全面工作,这就是所说的“面”,京州市很多事情其实李达康就能做主,比如处级干部的任免,市属地块的开发,一些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的甚至都用不着请示省里,之所以城市一把手是腐败高发人群,正是和他们权力太大、甚至有的权力不受制约分不开。

这样比较,很明显,高育良权力的含金量低于李达康权力的含金量。但如果论前途发展,二者则不相上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近代史上,广东籍的名将都有谁谁能排第一

一、广东籍名将都有谁?

按照中国近代史的年代划分,广东籍的名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鸦片战争到民国建立时期的名将,二是人民军队的名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三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鸦片战争到民国建立时期的名将,广东籍的名将主要有邓世昌。

人民军队的名将,广东籍的有:叶挺、叶剑英、肖向荣、邓逸凡、曾国华、谭甫仁、邓兆祥、李资平、杨永松、陈德、黄远、彭显伦、王作尧、杨辉图、叶松盛、曾鉴修等人。

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广东籍的有:许崇智、李福林、徐景唐、张发奎、薛岳、邓演达、李扬敬、余汉谋、黄镇球、朱晖日、蔡廷锴、罗卓英、蒋光鼐、缪培南、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