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下滑超70%,龙芯CPU今年能走向开放市场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观察者网 吕栋】

上市前业绩连续创下新高,上市后首份年度成绩单却大幅下滑,龙芯中科新年没有给投资者“报喜”。

日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龙芯中科预计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30%以上,归母净利润的下滑幅度则超过70%,扣除大幅增加的地方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龙芯中科五年来首次亏损。

回望龙芯中科去年6月登陆科创板时的辉煌,投资者们不禁心生疑问,这个过去营收一年上一个台阶的“国产CPU第一股”,业绩为何会急转弯?

2022年6月,龙芯中科登陆科创板

相比业绩,更多人关注的其实是龙芯CPU的发展。在一众国产CPU中,龙芯以“自主化程度最高”著称,但龙芯的商业化落地同样难度最高。

两年多前,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说过,基础补课完成后,龙芯处理器2023年可以走向开放市场竞争。那么,今年能在国内开放市场上看到龙芯CPU和英特尔、AMD一较高下吗?

展开全文

受业绩等因素影响,兔年首个交易日(1月30日),龙芯中科收跌4%,同行海光信息的跌幅不到2%。市值方面,业务面更广的龙芯中科目前在380亿左右,而专注服务器CPU的海光信息市值则接近千亿。

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视频截图)

信息化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在龙芯中科登陆科创板前一年,也就是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2.01亿元,同比增长10.99%,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229.82%,规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但到2022年,龙芯中科预计营收只有7.8亿元-8.2亿元,同比下滑32%-35%;归母净利润在0.5亿元-0.7亿元之间,同比下滑70%-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4亿元-1.6亿元,同比下滑182%-194%。

不难看出,龙芯中科的业绩增速和规模,相比2021年出现明显下滑。

在讨论龙芯业绩下滑的原因之前,为了方便理解,还是要简单了解一下该公司的基本情况。

龙芯中科有着鲜明的中科院背景,20多年前中科院就开始研发龙芯处理器。但目前上市公司龙芯中科的实控人是胡伟武和晋红夫妇,二人分别担任龙芯中科的董事长和投资总监。

成立10余年后,龙芯中科的产品目前主要有三类:信息化类芯片、工控类芯片和解决方案。2021年,龙芯信息化芯片的收入占比为55%,工控类芯片占25%,解决方案收入占20%左右。

龙芯处理器(资料图)

2022年之前,龙芯信息化类芯片的毛利率一直不如工控类芯片,但从营收占比上可以看出,信息化业务对龙芯的业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此次业绩预告中,龙芯中科在解释业绩下滑时提到,2022年,受行业周期波动和疫情的共同影响,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具体来看,政策性信息化市场处于项目调整期,新的市场还未大规模开启,因而信息化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工控市场收入基本保持平稳。

另外,龙芯根据市场情况积极布局,加大研发投入。但市场布局及产品结构的变化,导致龙芯中科整体毛利率同比2021年出现阶段性下滑。

实际上,两个月前,龙芯中科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就曾提到,信息化业务方面,政策性市场2022年处于两期项目交接期,再叠加疫情的影响,前三季度同比萎缩;工控业务前三季度同比增长,涨幅比较显著。

从这些说法中可以看出,龙芯中科信息化业务仍然依赖政策性市场,另一方面工控业务的增长并不能扭转整体业绩下滑的态势。

如果分季度来看,龙芯中科的业绩其实从2022年初就已开始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龙芯中科营收同比下滑37.5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8.6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90.61%。以此来计算,龙芯中科四季度业绩有所回暖。

对此,龙芯中科在行业调研和业绩预告中提到,四季度国内信息化政策性市场已经能看到一些行业回暖的态势,另一方面,该公司集中力量结合特定应用需求形成解决方案能力,积累开放市场竞争优势,并在四季度初见成效,年度解决方案类产品收入占比大幅上升。

业绩表现远不如海光

截至目前,龙芯处理器产品主要包括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3号三个系列,及桥片等配套芯片。其中,1号系列、2号系列是主要面向工控领域的MCU和SOC,3号系列是主要面向信息化业务的CPU,多应用于桌面和服务器,部分面向高端工控类应用。

但业务面较广的龙芯中科,业绩增速和规模却明显不如科创板同行海光信息。

据海光信息披露,该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营收50.10亿元-53.60亿元,同比增长116.84%至131.99%;实现归母净利润7.53亿元-8.52亿元,同比增长130.20%至160.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05亿元-8.06亿元,同比增长165.55%至203.59%。

简单计算可发现,同为国产CPU厂商,海光的营收规模可以达到龙芯的6倍以上。

实际上,海光的业务领域还没有龙芯广泛。招股书披露,海光目前主要有CPU和DCU两大类产品。其中CPU主要应用于服务器领域,DCU作为协处理器,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加速运算。

观察者网就业绩一事联系龙芯中科投资者关系部,对方工作人员表示,龙芯和海光拥有不同的产品逻辑,不应该直接对比业绩;另外,龙芯基于自主指令系统建设基础软件生态,投入较大,而海光的CPU底层架构是X86,背后还有服务器厂商中科曙光的支持,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年增速也一直比较快。

海光CPU(资料图)

但业绩较好的海光信息,自主性一直遭到诟病。由于起步是从AMD处获得的X86技术授权,海光这类国产CPU也被龙芯称作是“就像在别人的地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龙芯则以自主性较高自居。

在芯片设计上,龙芯在上市前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在芯片制造上,龙芯提到,该公司同时布局国内工艺和境外工艺,通过设计优化和自主设计IP核摆脱对境外最先进工艺的依赖。

自主性之外,国产CPU的另一个关注点是性能,这关系到处理器能不能用的问题。

有芯片业内专家告诉观察者网,海光已经建立了一支1600人的研发团队,在最初获得的AMD Zen1 IP核上不断改进,该公司最新一代服务器芯片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销售,这款芯片的浮点运算性能已经独立演进到最初Zen1 IP核的10倍,比AMD自己推出主流的芯片晚了1年多,追赶的速度还是很可观的。

龙芯对产品性能也毫不讳言。在去年下半年的机构调研中,龙芯透露,该公司一直PC领域进行性能“补课”,最新产品3A5000性能已经逼近市场主流产品水平,3A6000研发已经结束,正在生产过程中,仿真结果显示达到市场主流产品水平,但完全产品化尚需一定时间,3A5000仍是2023年主要产品。

与此同时,龙芯也在布局服务器CPU。该公司透露,16核的芯片产品3C5000已经推出,32核3D5000也已研制成功,“服务器市场是公司的增量市场,在未来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但先发者依然优势巨大。近期,AMD和英特尔相继推出采用先进制程的96核和60核的服务器处理器。

今年能走向开放市场吗?

早在2020年10月,胡伟武曾在一档节目中称,龙芯的发展是一个试错过程,随着基础补课基本完成,龙芯CPU性能跟市场主流比已经不差了,至少比AMD不差了,过去多年在关键设备、电子政务以及更广泛的领域完成试错后,2023年龙芯CPU可以走向开放市场竞争了。

但根据龙芯2022年底透露的消息,该公司的竞争优势目前还是在工控业务领域,部分产品在开放市场中的主要应用场景有跑步机、健步机、智能门锁等。

实际上,在信息化领域,龙芯乃至其他国产CPU想要在开放市场打开局面,完成性能追赶并不够,最难的还是完成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这其中要解决的是生态构建的难题。

海光信息在上市问询时提到,2020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为353.4万台,其中X86服务器出货量为343.9万台,占比97.3%;X86指令集具有业界最好的产业生态支持,现有运行中以及开发中的绝大部分服务器、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均基于或兼容X86指令集。

生态丰富加性能可用,海光CPU在各种服务器集采中受到欢迎也不难理解。2019-2021年,海光信息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6.88%。

龙芯的境遇完全不一样,尤其是推出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后,“将自主进行到底”的龙芯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生态孤岛”。要想打破生态壁垒,龙芯一方面要反向适配其他软硬件,解决兼容性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自主”,构建基于LoongArch的软件生态。

商业化落地难度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龙芯选择的道路是否真正适合中国CPU行业的发展,也充满争议。就连龙芯背后的中科院,也在支持龙芯的同时押注了开放指令集标准RISC-V。

有业内专家向观察者网表示,中科院选择RISC-V是因为这是技术发展的新一轮浪潮。RISC-V的出现,有可能颠覆掉过去几十年英特尔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