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时,有一位王爷曾强暴婢女并致其自杀,结果被夺爵幽禁,此人是谁?“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如何理解叔本华的这句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嘉庆帝时,有一位王爷曾强暴婢女并致其自杀,结果被夺爵幽禁,此人是谁

这个人是豫亲王爱新觉罗·裕兴,豫通亲王多铎后裔、豫良亲王爱新觉罗·修龄第三子。其前两个兄长都因天理教叛乱受牵连,所以有他继承亲王爵位。

古代的婢女大都身份低微,其生杀大权全都掌握在主人手里,更何况像亲王这样的权贵,婢女什么的都可以任意支配。相信绝大多数婢女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愿意的,被亲王宠幸说不定就飞上枝头了,就算做个小妾也比做个婢女每天辛辛苦苦要强。
但是这次的这个婢女寅格,是一个烈女。如论裕兴怎么威逼利诱都誓死不从,在王府里裕兴也不便强来,毕竟福晋、儿女都在。但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裕兴一直不死心。等到嘉庆帝驾崩,按照祖制皇亲国戚都得去紫禁城里祭拜,裕兴一看机会来了就悄悄溜回王府强占了寅格,事后寅格遍上吊自杀了。
此事被宗人府知道后上报给了刚刚登基的道光帝。道光帝大怒,将裕兴革除王爵,赐死。毕竟在嘉庆帝丧期干出这等丑事,让皇家蒙羞。后来因为皇太后求情,改为监禁三年。期满之后不久裕兴便病死了。

“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如何理解叔本华的这句话

首先理解一下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一个事物在你的大脑里反应后,而产生的想法。意识有很多,如,安全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等等。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决定意识,比如工资2千左右的与工资1万左右的人的意识就不一样,处事方法也不一样。再者,思维能力也决定了你的意识,同样的问题,你只想到一种解法,而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就会有多种解法。所以,我们要多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尽力不要幽禁在自己小意识里。谢谢!

阿敏守城有功,弃城无罪,为何却被皇太极幽禁至死

历史上的阿敏非但没有“守城有功”,恰恰相反的是,阿敏不仅弃城逃跑,并且还下令屠城,影响极为恶劣。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八旗主力,在蒙古部落的带领下,绕过由袁崇焕镇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大安口破关而入,一路烧杀抢掠,最后将北京城团团包围,史称“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对于明朝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八旗铁骑先后五次破关南下,明朝北方被打得一片糜烂,城池被毁,财产、牲畜被劫掠无数,人口也损失了超过一千万。在“己巳之变”中,崇祯皇帝还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可谓是“自毁长城”。

战争结束后,皇太极带兵回到关外地区,并且安排战时留守关外的阿敏、硕讬等人率部进行换防,并驻守永平四城,即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四座关内城池,均为京畿地区的战略要冲,就此后金在关内建立了与明军对峙的前沿阵地。

然而同样明白永平四城重要意义的明朝也在重新被启用的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准备将其夺回,于是在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开始对永平四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满文老档》中,对于阿敏丢失永平四城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天以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畀我,遂命每牛录遣护军三名,甲兵二十人驻守其地,兵数较前多,以阿敏贝勒、硕托台吉及诸大臣为统师。

时明兵来攻滦州,战三日,明兵发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楼被炮药焚烧,时我军稍避,其间,明兵从城圮处登城,我兵复冲击,尽歼之矣。固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

军士复闻诸将已出遁,或四、五十人为队,或一、三十人为队,奔向永平。

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此皆贝勒不以政业为念,大臣不为汗与诸贝勒尽力之故也。汗谕毕,对众嗟欢。时举国众民皆痛慎。

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孙承宗带兵围攻滦州,阿敏先是见死不救,致使滦州失陷。就在孙承宗转而率兵攻打永平的时候,阿敏又不战自退,将永平四城拱手相让。而阿敏在弃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纵兵抢掠,被皇太极钦定的永平巡抚白养粹等一众汉族降臣也被阿敏处死。

此消息已经传开,不仅皇太极大卫愤怒,辽东地区的汉族百姓以及守卫明军更是极为震惊,至此皇太极登基后极力修复的满汉之间的矛盾又被重新激化,后金内部汉族百姓的反抗斗争也再度开始。

在阿敏回到盛京之后,皇太极对其进行了痛斥:

“以明人之金、银、闪缎、蟒缎、瘸足女人为贵而携之;以我兵为贱而弃之。”

所有的满洲亲贵也对阿敏的行为进行的声讨。

随即,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拿下,并将其监禁了起来,至此阿敏开始了他十年的牢狱生涯,并也是最终死在了狱中。

实际上,阿敏为皇太极惩治,归根结底还是权力的斗争。

阿敏在后金朝堂上掌握权势的“四大贝勒”中,其身份是最为特殊的,他不同于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他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而舒尔哈齐此前因为与努尔哈赤的分道扬镳,连同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均被努尔哈赤处死,阿敏也是在代善和皇太极等人的力保下,捡回了一条命。只不过后来的阿敏重新赢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进而位列“四大贝勒”之列,并且统领着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的镶蓝旗,掌管33个牛录。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因而在代善父子的首倡之下,经“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的推举,皇太极顺利登上了后金汗位。

但是此时后金的朝堂上,依旧是“四大贝勒”南面同坐、共执朝政、同贺朝拜,皇太极虽为后金大汗,但是也要尊称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为“兄长贝勒”,可以说汗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所以,自皇太极登基后劲大汗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打造集权式的统治,而前提便是打压“四大贝勒”中的其他三人,阿敏也就成为了皇太极优先打击的目标。

首先,是因为阿敏血缘上的关系最为疏远。代善和莽古尔泰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只有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而其背景实力也是最为单薄的。

其次,是因为阿敏性格偏激、为人粗野。他还曾经妄图构陷自己的亲弟弟寨桑谷贝勒,受到极大的非议,因而他的人缘非常的差,获得的支持也就非常的有限。

再次,就是阿敏自身的问题也是非常的多,犯下的错误也是不胜枚举。

在此前征朝鲜的过程中,阿敏的做法就令皇太极极为愤怒。

天聪元年(1627年),刚刚登基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安排阿敏带兵攻打朝鲜。阿敏带着八旗铁骑顷刻间荡平了朝鲜半岛,攻占了朝鲜首都平壤,当时的朝鲜国王李倧逃到了觉华岛被迫与后金签订了《江都之盟》,让朝鲜承认了后金政权,并且要两国以兄弟相称。

其实皇太极攻打朝鲜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建立同朝鲜的良好关系,一方面,可以从朝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粮食等战略物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朝鲜在后金与明朝之间保持中立,不再使其成为自己的掣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占领朝鲜全境的阿敏,企图就此封疆裂土,就地称王,进而割据统治朝鲜。但这个危险的想法被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劝了下来。阿敏在无奈之下放弃了谋求自立的想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