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等角度初步推测中华文明的起
发布时间: 2023-07-11

摘要

:笔者从人性、地理、社会文明、神话传说、考古遗迹等角度,初步推测了中国J.13000-6000年史前史,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期。J.13000-7300年前中国大地主要的东部秦陇部族和北部昆吾部族在青藏高原上分离后在各自迁徙途中创造了自己文化及初始文明;J.7300-6000年两部族在陇中高原(大地湾区)相互碰撞融合,主要由昆吾部族十二(姓)氏族百姓和秦陇部族十国黎民共同创造中华文明初始骨架:阴阳思想、龙与太阳图腾、玉石和土地爱好、祖先崇拜、尊崇代表西王母和帝俊的族群领袖廉洁共治、社会安宁、谦让友爱、追求力量和光明,在中原大地江河馈赠的土地上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关键词:拟定规矩 古东海 文化 文明 力量示威

2018年以来,笔者无意间涉足中华文明探源领域,2021年写就了《从地学等角度推测东亚人的起源及迁徙途径》(简称前文),在各刊物发表受阻。本想作罢,又看到业内学者在西方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艰难,便硬着头皮推演东亚人起源后约13000到6000年前的早期的中国史前史,也是中华文明起源至形成期。供业内外学者人士证伪。由于条件所限,仅从百度百科、知网、网络自媒体等孤陋寡闻中资料收集;加上大部分考古遗址成因不明,遗迹时空关系不详,故只作初步推测。

前文中笔者从地质、地理、人性、考古等发展角度粗略推测总结了东亚人的起源过程:50Ma左右离开非洲的印非人在印度板块上向北漂移,40Ma登上拉萨地块,约30Ma登上亚洲(羌塘地块),在30Ma-3.6Ma间与亚洲的类猿人(丹尼索瓦人等)大部分融合为青藏人,成为东亚人的祖先,在3.6Ma至0.15Ma,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挤中,青藏高原从海拔700-1000米抬升至2000-3500米,纬度北移,高海拔处生存环境开始恶化,部分青藏人在东部以个体形式为主向古河流远距离扩散至中下游,西部以部落族群形式为主逐步向低海拔区近距离方式扩散。在扩散迁徙中完成类猿人向古人演化。在15-1万年间,青藏高原抬升至海拔3500-5000米,气候环境恶劣变化,最终成为无人区,青藏人主要沿高山之间、河流峡谷地带,以部落族群形式向东南西北四个通道迁徙,最后扩散至整个亚洲及美洲。见下图1

图1、 15-1万年以来青藏人部族主要迁徙通道图

一、探索原则和方法

展开全文

为了方便探索和推测中华文明的起源,笔者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在前文《古今人类生存进化特征表》中约一万年来早期今人由于畜牧业与种植业盛行,具备族群迁徙条件,生存居住空间环境以山前河岸过渡到平原水间,局部扩展至交道水口,生产工具出现了金属器。但仍遵循前文所提出来的“和实生物”、李泰来[2]师生的古人类化石和活动遗迹的遗存法则、以及对食盐的依赖。

2、神灵社会:中华文明前期形成发展特征。

笔者在上世纪末写了一篇“禁文”:《人性安定律》。将人性发展安定分为原始、意识萌芽、压制、理性、自然、自由六个阶段,相应的将人类社会重新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⑴、原始社会: 顺乎自然,累积天性;(人与兽的矛盾);

⑵、神灵社会:拟定规矩,祈求神意,(人与神的矛盾);

⑶、和谐社会:崇敬廉政,追求平等,(和与背的矛盾);

⑷、仁义社会:遵循法制,追求公正,(善与恶的矛盾);

⑸、纯然社会:辨析明理,合乎人情,(真与谬的矛盾);

⑹、大同社会:实现自我,顺应天意,(美与丑的矛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发生在神灵社会早期,人与神对立,呈二重性,也是循环反复拟定、修改规矩时期。由于发生在东亚特有的中国气候地理环境,文明起源形成具有自身独特发展特征,主要在天、地、人、神四个方面拟定规矩,涵盖中国人的自然宇宙、社会价值、人生信仰观,根据其人性自然发展层次、认知水平和文明发展程度初步确定中华文明前期形成各时期发展特征。(见下表1)

中华文明前期形成发展特征

表1

拟定规矩

起源期

雏形期

定型期

天规

识别天象

初定历法

预测农时

文化特质:

以人定天

以人为本

事在人为

地规

生产活动界域

生活活动界域

禁止活动界域

文化特质:

自给自足

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

人规

族群

集中居议

分散居议

同氏联盟

家庭

固定祖母

固定祖父

固定配偶

生产

生火制陶

舟刀针笔犁

师徒文字

衣冠服饰

房玉筷笛席

歌舞绘刻

礼仪

恭敬问候

谦让友爱

礼制教化

财产

公有

私用

私有

交流(贸易)

取盐路遇

盐物交换

货币衡量

防卫

猛兽袭扰

族内纷扰

外族纷扰

文化特质:

众望所归

祖宗家法

姻亲共议

神规

心念

祭祖

祭神

社祭

心安

埋葬

墓葬

礼葬

心忧

天灾

人祸

吉凶

心愿

默默祈求

图腾崇拜

法事应卜

文化特质:

祖先保佑

神灵庇护

顺天应人

3、文明遗存法则:

知识:可以被人类意识认知的客观联系。

文化:知识的人性化,形成一定认知方法、价值观的过程。

文明: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中拟定规矩,进行融合同化的状态及过程。

人类族群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将会形成不同文化圈,不同族群文化发生碰撞交流形成新的社会文化圈即文明圈。反过来文明圈影响并发展各自文化圈,并同化不同族群,循环往复,让文明在不同文化交流冲突融合发展中壮大,积蓄社会中心力量。因此文明的创新和发展在文明圈中心,而文明的遗存和变异则在文明圈边缘。

4、神话传说解读方法:用蒙童思维表达远古人类历史价值观。

⑴、人物是真的,时代不详,人神不分;地物是真的,远近不计,与人相关;动植物是真的,形态各异,人兽不分,与人相近。

⑵、神话传说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表达部族情感是真的,其情节往往是远古先人们每临大事(自然灾害和社会矛盾危机)时所作出的族群共同反应,表达共同部族志趣和情感,在部族历史中常常重演,在劫后余生中代代口口相传,终成为经典。

5、文字同音近义原则:王东岳学者总结上古文字创造时有一特点,发相同音的古文字,有着相似或相近内涵。

二、古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气候与自然环境

距今13000-6000年(简写J.13000-6000年)的古中国属于间冰期,气候偏暖,大型山脉河流已经基本成型,与目前大陆格局相仿,从全新世(10000年)开始,海平面已经从最低-120米升至-40米。全新世早期,海平面继续上升,平均上升速率大约是每100年上升1米,海平面的迅速上升.就使得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发生大幅度迁移,末次冰期露出的广大的大陆架地区,渤海黄海东海区被淹没成大面积的浅海,J.7000-5000年时上升到-10米又回落至-20米后又回至-10米。古地理环境因此发生重大变化。见下图2。

图2、 1300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图[1]

青藏高原一级地势阶梯处于中部抬升夷平,边缘不断剥蚀状态;二级地势阶梯,西北方新疆内蒙处于风沙剥蚀和堆积共存状态,中南部华北、云贵川处于剥蚀形成千沟万壑状态;三级地势阶梯东部处于大面积堆积状态,河流四处摆动迁移,东北和华南处于剥蚀和堆积共存状态。受古人类迁徙活动影响,尤其是火的使用,居住空间空前扩大,植被大面积破坏,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全新世(约J.10000年)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初期为气温和降水逐渐波动性升高的时期,全新世早中期为气温和降水明显偏高的大暖期气候时期,全新世中晚期气温和降水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J.9000-8000年各地区的气温或降水已达到同目前大致相似的水平。J.7000-5500年为比较稳定的暖湿时期,适合古人生存和迁徙。

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主体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都处于温带或亚热带东亚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暖湿同期的气候特征十分有利于种植农业的发展。这一广大地区的古代人类,夏季都适宜农业耕种,冬季都需要储存食物和抵御寒冷。

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