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河北一农民睡后,3次飞到千里之外,中科院专家发表看
发布时间: 2023-07-11

关于世界上的UFO事件,坊间有这样一个笑话:外星人不敢来中国,担心猛火灶配铁锅;吸血鬼也不敢往东边飞,害怕本草纲目。

坊间笑话归笑话,但中国的确有一批UFO狂热爱好者,他们很多人都自称,亲眼看到过UFO,接触过外星人。

其中流传较广的,则是河北的“黄延秋”事件,一年之内连续三次瞬移到千里之外。

睡觉的时候人在河北,醒来之后人在上海;睡觉的时候人在家里,醒来之后人在兰州……

此事被UFO爱好者称之为:我国官方“承认”的三大UFO未解之谜之一。

官方真承认了吗?恐怕未必吧?UFO爱好者,则将其称之为:跟外星人的第五类接触。

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则是河北农民黄延秋的三次“瞬移”事件,被人背着飞在空中,游览大半个中国。

第一次瞬移:一夜到跨越千里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河北省、肥乡县、旧店乡、东北高村说起。

1977年,有一个年轻的村民名叫黄延秋,是公社里的壮劳力,住在村东头。

在日常生活当中,黄延秋表现的普普通通,是肥乡县平平凡凡的村民。

展开全文

可是在7月27日,一场灵异的瞬移事件,出现在了这个平凡的村庄,出现在了黄延秋的身上。

因为在当天夜里,黄延秋突然失踪了,村民找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他。

倘若失踪一晚上很正常的话,那连续失踪十天十夜呢?当地人找了十天没找到,心里疑惑不解,黄延秋到底跑到了哪里?

再有就是,黄延秋眼看就要到结婚的时间了,村民纷纷猜测,这黄延秋是不是神经出了问题?新婚妻子不要,想要逃婚?

黄延秋去了哪里?按照他的说法,那天晚上也就是27号那晚,因为天气炎热,自己翻来覆去睡不着,从傍晚一直翻到了十点。

新房子准备用来结婚,仅仅才装了门框,还没有来得及装门。

既然睡不着,那就想想结婚之后的幸福生活,迷迷糊糊的半睡半醒。

可突然之间,黄延秋只听耳边一阵阵噪音,似乎身边有很多人的样子,他猛然坐了起来。

眼前再也不是熟悉的村庄,而是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从未见过有那么高的楼房,从未见过那么气派的街道。

(黄延秋)

就连连环画里的大城市,都比不上眼前的高楼这般恢弘壮观……

那一闪一闪的彩灯霓虹,好似是传说中的天上街市,要比肥乡县县城繁华了不知多少倍。

更奇怪的是,来了两个陌生人,看衣服像是交通警察。

对方安慰黄延秋别害怕,这里是南京,是大城市。

黄延秋整个人都懵了,上一秒还在村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谁知下一秒就来了南京,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更让人疑惑的是,那两位交通警察,明显知道黄延秋是从何而来,故意站出来解释。

紧接着,那俩人拿出了一张火车票,让黄延秋坐车去上海。

俩人送黄延秋,一直送到了火车站的站台,随后说:“你先去上海,我们很快就会赶到。”

到这时候,问题不仅出在黄延秋瞬移上,还出在那两个“交通警”身上,这俩人似乎是瞬移事件的幕后操盘手,细思极恐。

黄延秋不敢多问,他坐了四个小时的火车,从南京坐到了上海,见识了什么叫繁花似锦。

(70年代的上海)

随后问路人甲乙丙丁,问派出所在什么地方?

路人说派出所在哪里哪里,你过去一看就知道了。

黄延秋赶紧去派出所,可谁知才远远看到派出所的大门,就发现门口站着俩人,正是之前那两个“交通警”,吓得他浑身一哆嗦。

而那两个交通警,则带着黄延秋,把他带到了遣送站。

这里有必要解释,什么是遣送站呢?现在已经改名,叫救助收容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再看肥乡县这边,村干部一直找黄延秋找了很多天,新娘子还等着结婚呢,谁知新婚前夕,新郎官儿却神秘失踪,换做哪个村支书不着急?

此事在十里八村,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就传到了附近的辛寨村,距离东北高村约有六里地左右。

辛寨村的村干部,听到黄延秋这三个字之后,总觉得有些耳熟,猛然想起辛寨村九天之前,也就是7月28日那天,接到了上海发来的电文。

内容是:辛寨黄延秋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收留望认领。

也就是说,在黄延秋失踪的第二天,上海那边的遣送站,就联系了肥乡县的辛寨村。

根据电报的时间来算,从黄延秋失踪,再到上海遣送站找人,一共经历了短短十个小时。

这便是黄延秋事件当中,黄第一次的瞬移,从肥乡县到大上海,跨越了两千多里路。

按照那时候最快的火车来算,黄延秋最少也要二十多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够从肥乡抵达上海。

而且这二十多个小时,还没有算上黄延秋从村里、到邯郸火车站的距离,当时人们纷纷猜测,黄延秋可能瞬移了。

更让人费解的,则是那两名穿着类似于交通警制服的男人,极有可能是他俩,把黄延秋从肥乡带到了南京,又买车票送到了上海。

而这一切的推理,则是建立在电报的时间上。

也就是说,上海到肥乡县的电报,证明了黄延秋的瞬移事件真实性。

而随着黄延秋归来,他详细讲述了这次的“瞬移”遭遇,村民听到后议论纷纷,也有孩子被吓得晚上不敢出门。

二,第二次瞬移

在议论声中,时间来到了9月,夏天只剩下尾巴,秋天即将到来。

在9月8号那天,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布置接下来的生产任务。

村集体的领导登台讲话,嘱咐大家今晚好好休息,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生产工作。

村委为黄延秋安排的任务,是明天清晨拉着农家肥,送到田地里,不要嫌臭,切莫怕累。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黄延秋在这一天夜里,又遭遇了瞬移事件。

村民去黄延秋家里查看的时候,在房间南边的墙壁上,看到了几个字。

那是有人用镰刀,刻在墙壁上的,内容则是:“山东高登民、高延津,放心……”

(墙壁上的字)

村民纷纷猜测,这高登民和高延津是谁?会不会是他俩,带走了黄延秋呢?

按照黄延秋本人的说法,他在当天夜里,想要早早的上床休息,大概是夜里十点多的时候,他心里还想着明天的生产任务,如何送农家肥到地里。

明明睡得很香,可却总感觉哪里不舒服,迷迷糊糊就醒了过来。

大半夜的,黄延秋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但随着一阵冷风吹来,意识逐渐清醒了几分。

再看周围,居然是偌大的广场,仔细再一看居然是上海火车站。

入睡的时候,人在肥乡县;醒来的时候,人在大上海。

因为已经是半夜三更,所以火车站的广场,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多少熟人。

黄延秋心里很害怕,他望向火车站的大钟表,上面显示的时间,是凌晨1点多。

他目光扫过周围的所有人,想要在三三两两的稀疏行人当中,找出熟悉的面孔,可找了几秒钟之后意识到,这里是上海不是村里,上哪去找认识的人?

就在黄延秋心慌意乱的时候,清晰看到大片大片的乌云,犹如黑漆漆的布幔,很快就糊满了天空。

随着一声霹雳响起,大雨倾盆好似瀑布,黄延秋身在雨中,身在千里之外,无依无靠连个挡雨的地方都没有。

泪水随着雨水,顺着脸颊流淌,黄延秋哭着站了起来。

黄延秋想起上次来上海的时候,认识了部队里的一位老乡,那是他在上海滩唯一的熟人。

如果想去老乡的驻地,最起码要走八十多里,而且黄延秋还不知道具体的路线。

可就在这个时候,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远处走来两个人,他俩似乎明知道黄延秋会来一般,所以对黄延秋说:“请问,你是肥乡的黄延秋吧,是不是要到军营去?”

黄延秋擦了擦眼泪,说:“是的,我是黄延秋。”

对面那俩人做了自我介绍,说自己是解放军,受自家首长之托,特地在火车站这边等黄延秋,要把黄延秋带到部队。

这里有笔者的一点疑问,黄延秋即使再怎么惊慌,也应该意识到对面那俩人有问题,但他为何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言归正传,黄延秋正想着去部队找老乡呢,所以跟在那俩人的身后,一路去了上海市郊的部队营房。

有传闻说,那部队的营房,是杜月笙他家的祠堂,不过这也是题外话了。

黄延秋走到门口,看到有战士荷枪实弹,把守在大门两边。

再往里走进了门,黄延秋小心翼翼,并没有引起岗哨的注意。

走到院子里,看到士兵正在进行军事训练,他们并没有注意黄延秋,似乎就跟没看见一样。

穿过走廊,一路去了兵营的指挥部。

这时候军官注意到,军事重地来了不速之客,而且以前还见过此人,于是问:“你怎么又来了?你是怎么进来的?”

黄延秋指着身后,说道:“他俩送我来的。”

万万没想到,再看身后的那两个人时,已经没了踪迹,好像神秘消失了一样。

兵营里的众人,对此很是疑惑,你黄延秋是怎么进入军事重地的?而且还进入了指挥部。

兵营里的军官,了解了情况之后,则联络了肥乡县,询问这个黄延秋的身份底细。

村干部接到了上海高炮部队的电报,从字里行间可以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