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人成名很早?为什么说《滕王阁序》传递的是正能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人成名很早

“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司马迁《史记》

十二岁,我们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孩童,正是上小学的年纪。这个时候,农村的孩子还在玩泥巴,城里的孩子还需要父母接送上下课。

然而战国时期十二岁的甘罗,已经只身带团出使赵国,凭借其高超计谋,帮助秦国获得十几座城池,赢政大喜,封他为秦国上卿(相当于丞相)。

公元前244年,秦国国相吕准备派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打赵国、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秦国想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张唐害怕过境赵国故而推辞。

只因秦昭襄王时期,张唐领兵攻打过赵国,因此赵王对他恨之入骨,曾扬言:“谁要逮住张唐,就赏他百里方圆的土地”。

十二岁的甘罗得知情况后向吕不韦毛遂自荐,说他有办法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答应了甘罗的请求。

甘罗先来见了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

张唐听后很害怕,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秦相吕不韦的同意,先出使赵国。

甘罗来到赵国,他知道赵王害怕秦燕联盟攻打赵国,于是对赵悼襄王说:“秦联燕,无非是想占得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赵国要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以后得到的可不止5座城!”

赵悼襄王听后,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

甘罗凭借自己的智慧,不用发兵,顺利为秦国拿到了五座城池。

秦燕断交后,赵国有恃无恐的出兵攻打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一作三十六座城邑),然后把其中的十一座城邑送给了秦国。

甘罗出使任务完成后,回到秦国,秦王赢政大喜,封甘罗为上卿(相当于丞相)。

十二岁的甘罗就已经功成名就了,真是才年得志。可遗憾的是,到了后期,史书就再也没有甘罗的记载。关于他的归宿,众说纷纭,到现在也还没有定论。我们期待有天能有重大发现,揭开甘罗消失的真相!

为什么说《滕王阁序》传递的是正能量

《滕王阁序》,原名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王勃二十岁时所作。作者遇到坎坷,却没有过多的在文中表达哀怨,而是以华丽的词句写出了格物、盛景、远志,可谓千古佳作。

文中最能反映“正能量”的精典句子当属:“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该文最富思想意义的一句!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王勃在此化用东汉马援的“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却能有这般情怀,十分可贵,由此可以看出王勃的洒脱性格和不纠结、放得下的豪放情怀。

此文虽为饯别之作,但对宴会之盛并不多墨,仅略叙数笔,轻轻带过,重点抒发登阁所见之盛景,由景生情,独辟蹊径,不落俗套,可见王勃文笔之功底深厚。

文中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把命运的困境点出,然后马上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转而以“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心志——虽境囧却不甘沉沦!

文中写景为一绝:“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为千古绝句,至今无人能及。

写意也有精典:“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实属妙不可言之句。

总之,王勃此作反映了其心志,不为暂时的困顿所束缚,犹心中有景有情有意,可以算是正能量的作品!

如果细细解读《滕王阁序》,万言难尽,仅就提问的“正能量”略谈而已。

(手机打字,难免出错,欢迎批评指正)

《滕王阁序》是王勃13岁写的吗

据《唐才子传》记载:王勃死的时候是二十九岁。死的原因是出海溺水而死。王勃出海的原因是去交趾看望他的父亲。而出海前九月九日重阳节路过南昌。南昌都督阎伯舆恰好重修滕王阁。王勃因逢其会,所以在酒宴上写出《滕王阁序》。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王勃是死之前没多久写的。就是古人交通不发达,路上走的时候比较长,可能会走一两年的情况下,王勃大概在二十六到二十九岁之间写的《滕王阁序》。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您认为谁写得更好

《岳阳楼记》与《腾王阁序》两篇杰作堪称经典,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不分伯仲、旗鼓相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判哪篇更好,只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