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应该怎么读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三国演义》这本书应该怎么读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是身为小女子的我,十三岁少年时便读了三国。《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卷《临江仙》,这词里有很深的禅意,告诉我们顿悟,是需要跳出来的,跳出人间各种名利纠纷;我们作为后人,看着三国中的是非转头空,历史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才能秋月春风笑谈中。

读三国,最佩服的是诸葛亮,诸葛亮不但是个谋略家,还是个纵横天下的口才家。在舌战群儒时,他口若悬河,将他的口才发挥得酣畅淋漓。面对东吴的谋士们潮水般地发难,诸葛亮镇定自如,反驳得他们有口难辨 。诸葛亮真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口才家。

诸葛亮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也这么做了,他用尽一生去回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一片忠心两袖清风乃良臣典范。

《三国演义》原著适合几年级学生阅读

谢邀。

五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标准答案:因人而异,个人根据兴趣或能力课外阅读。

我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就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汉语拼音。

家长如果找N种理由不让孩子看《三国演义》,那么请问《三国演义》会卖给谁呢?

上图所示的《三国演义》原著,有注音解词释义,性格开朗的女孩、胆大的男孩,只要自己的好奇心在,就可能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小孩子在家时,有父母营造好的阅读氛围,那么好学的孩子真不用家长去“让阅读”,而是会有孩子主动问“是什么”、“我要读”、“……怎么样”,这就说明教育或三观需要从小娃娃抓起,要潜移默化,不要拔苗助长。

教育界的朋友教育孩子较早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只要有时间就会带领孩子听国学机播书。孩子喜欢,就会勤学好问。不要说书里有什么打斗,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不好,什么算有情有义,现代法律允许做什么,怎么通过书里的言行举止来看一个人……

五年级语文课程就有文言文了,《三国演义》原著适合五年级学生在课外读,喜欢就读,不喜欢就绕道,凡事别钻牛角尖。

本文首发,谢谢关注!

读完《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什么

谢谢邀请!

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等史记的基础上加工脱颖而出,深受广大悦读者的喜爱,从而搬上银屏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从三演义中读懂什么呢?

(一)三国演义比三国志真可谓是青出于兰而胜于蓝,再好的文学作品也要经过艺术加工,看罗贯中先生把原历史记载改了好几十处,为了神话诸葛亮,就虚拟了,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火烧好几处的战役,把一个耕种南阳的孔明几乎说成神了,孔明还能向苍天借寿,是不是神乎啊?

(二)说说关羽吧,三国时代还没有青龙偃月刀,还八十二斤,赤兔马在第一武将哪儿不怎么样,到关羽哪儿就神了,那么利害的颜良曹操战将千员都不敢应战,在关羽手上一招都没走过,等于颜良伸出勃子让其砍下,而其中原由硬是不写,华雄那么利害斩了多员诸侯将领,明明是孙坚斩了硬是记在关羽头上,同时也给人们一种启发,关羽骄傲自大,东吴从孙权以下都不在眼中,而便便就是这不起眼的小脚色不光夺了荆州,还消灭荆州三万多铁骑包括关羽的脑袋,这说明什么呢?骄兵必败呀,当然还有不可一世的,孙坚,孙策,张飞,吕布,周瑜等他们也不意外地随着潮流灰飞烟灭。

(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可算是书中主角,称之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一点不为过,精明老到,眼光长远,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赤壁之战如赢了,统一有望,尽毕生精力也留下遗憾,未能如愿,最后还让司马懿家族篡了位,其实要问的题目三国开篇词已很清晰。看完三国明白什么?人生在世,帝王将相侯,儒释道高流,都想力求完美,但古今完美的又有多少呢?再见!

青春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怎样读懂《三国演义》

我非常推崇三联出版社的理念:读书.生活.新知。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是服务于生活的。《三国演义》这本经典是博大精深的,是要常读常新的。今天我主要讲一讲在初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怎样进行精耕细读,获得新知,学以致用:精读“三绝”,辅以“毛批”,参读史书,观看影视,以写促读。

一、精读“三绝”,以点带面。

巜三国演义》的开篇是明朝状元杨慎填的巜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巜三国演义》讲的是英雄逐鹿的故事。里面人物众多,情节繁杂。根据百科书,里面有名有姓的英雄就有848位。如果我们各个喜欢,就会如入特大超市,琳琅满目却不知所购。所以我们要精读,只抱西瓜,先不顾芝麻。

借鉴《读三国志法》中“三绝”说法,提纲挈领式地精读“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和 “义绝”关公这三个人物,便可击中书中要害。因为这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书中的帅、相、将。

以“义绝”关公以例,串读“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等故事,一个赤面赤心、义薄云天、深沉儒雅却晚来大意的盖世英雄关二爷就有血有肉地浮现我们面前。然后辐射到三国二十四名将(含关羽):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神枪张绣与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与姜维。

尤其将吕布与关公处世与下场进行比较,前者见利忘义,缢死白门楼;后者义薄云天,进庙封神。

精读主要人物,注意细节,读深析透人物形象,感受罗贯中通过主要人物表达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以点代面时,“读书不求甚解,毎有会意,便欣然自得”。

二、辅读“毛批”,茅塞顿开。

我们看完电影后,一般都会去读一读豆瓣的影评,读巜三国演义》也要这样。你读完书,一定要去看一看毛宗岗对巜三国演义》做的批注。毛宗岗父子一生钟爱《三国演义》,能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真的是慧眼识珠:

观水镜“未得其时”之言及州平“徒费心力”之语,令读者眼光直射注五丈原一篇。盖在孔明未起手时,早为他结尾伏下一笔矣。

这是毛宗岗对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做的批注。我也是看了这个批注想起“温酒斩华雄”篇袁绍说的话:

“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罗贯中为什么让袁绍说这句话呢?他这是为关公杀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埋伏啊!“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罗贯中真的是高明啊!

辅读“毛批”,击节赞叹,举一反三,更能发现罗贯中匠心独运的地方。

三、比照《三国志》,恍然大悟。

《三国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清代的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所以读完巜三国演义》,不烦再去看一看《三国志》的人物传,说不定会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