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霸陈勤:在美国陷入困境也执意不回国,最终从高楼纵身跃
发布时间: 2023-07-11

现如今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国家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人才的外流到现在还是一种常见现象。

很多留学的硕士、博士在毕业后会选择直接留洋,国家为了留住人才在政策优待和经济补贴上加大了力度,但仍然有人不为所动。

我们今天提到的主人公便是其中之一,他尽管在国外陷入困境,也仍然执意不愿回国发展。

他是谁呢?是1999年的”理科状元”;是浙江大学的大学霸;也是2013 年在南加州大学读计算机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高材生;他便是——陈勤!

按理说这么高光的履历,在哪里都该是颗“闪耀的星”。

如今的他凭借着一身才华应该早就飞黄腾达,或者是成为了哪个公司的小股东,又或者是研发出了什么软件日进斗金,再不济也应该能做个大学教授轻轻松松带带课,做一做学校项目什么的。

但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2019年9月19日,年仅38岁的陈勤从美国大型公司FaceBook四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这样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

展开全文

陈勤在美FaceBook究竟遭遇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抛下一家老小毅然赴死呢?

1981年陈勤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儿子的教育却是一点都没落下。

父母成日起早贪黑但收入却并不理想,父亲时常还要兼职几份零工来补贴家用,日子虽清苦,胜在父母感情很好,一家人在一起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但父母的辛苦还是被陈勤看在了眼里,他的心中只有对父母满满的心疼。

他暗自发誓要用自己的智慧挣钱,让父母过上富足的生活。强烈的初衷、高超的天赋以及自身的努力让他很快成为了年级中的佼佼者,成绩优异的陈勤如愿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从小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陈勤,跟多数男孩子一样选择了理科。不仅如此陈勤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格外的突出,在学校里获得大大小小的奖项也从来不在话下。

高中的三年生活里,陈勤仍然不敢懈怠,兢兢业业,他利用一切时间一心扑在学习上。

一路带着光环走来,陈勤“头上的皇冠”不允许他低头喘息,他不得不拼了命向前奔跑。

那时陈勤班里会有一些上网的男孩子,课间时孩子们会互相攀比游戏中的段位、游戏使用的技能等。

陈勤毕竟年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偶尔也会去听那么一两耳朵。长此以往陈勤便萌生出了一个想法:这么多年轻人会网游,会去花钱使用这些游戏软件,那设计研发他们的人一定会极其赚钱。可游戏又是怎么被设计出来呢?我可不可以成为那个设计软件的人呢?

陈勤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疑惑,毕竟在那个人人都还用着小灵通的年代,计算机、互联网还不能算是那时社会的热点。

但陈勤自打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研究计算机。

陈勤会省吃俭用利用父母给的生活费,去专门购买一些计算机书籍,偶尔奢侈一把也会去网吧试着实践一下书本上的知识。

陈勤渐渐了解到国内顶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于是陈勤前进的方向似乎更加明朗了起来。

高考来临,老天果然是公平的,陈勤再一次在家乡火了一把。

“高考状元”的头衔,让父母苍老的脸颊上多了几分笑容和骄傲。陈勤高兴极了,他的父亲也请来了亲朋好友,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顿饭。

可等宾客散尽时,父子两人却在屋内争吵出声,母亲坐在一旁眉头紧皱似乎也很不认同。

陈勤想填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可父亲却觉得该选择一个务实、就业稳定的专业。

父亲不懂编程,也不懂互联网能挣大钱的,他只知道隔壁工厂高校毕业刚回来的技术人员一进厂,一个月工资是老工人的好几倍,领导对这样的人才宝贝极了。

父子两人争执了许久,陈勤那时还是涉世未深的孩子,虽然嘴上坚持不肯妥协,但他心里对于计算机未来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心里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最终父亲口中的”现实”将他打败,陈勤填写了浙江大学另外一个热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很快陈勤告别了父母,带着他们的期许与自己的期待踏上了入学的火车。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知识,这一切同样让陈勤兴奋极了。

很多中年人回忆起大学四年的学校生活都是充满了快乐和向往,陈勤应该也是其中一员吧!

大学里的陈勤把握时间认真攻读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课余时间也没有丢下他计算机的梦想。

在浙江大学,陈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眼界也变得开广起来。陈勤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之余,也会去计算机专业蹭课,在自学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知识。

时间过得很快,陈勤马上将要毕业,面临就业的压力,他在工作和继续读书之间摇摆不定。

但计算机又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且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和研究,陈勤对自己和这个专业的匹配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三斟酌下陈勤最终还是决定继续读书。

陈勤考虑了国内外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机会,最终选择了出国读书,这个让人羡慕的大学霸再一次如愿考上了美国的南加州大学的计算机系,陈勤向国家申请了贷款,向父母辞了行。

看着他们头顶隐约的白发和被生活压弯的背脊,陈勤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起来。那个让父母衣食无忧的梦他做了十几年,现在的他离梦想似乎更近了一步。

陈勤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他很快便融入了学校的学习生活。陈勤身上有些不惧挑战和刻苦钻研的品质,不少老师和同学都对这个聪明开朗的异国男孩格外喜欢,这也让他在课业上备受好评。

而学校每年颁发的奖学金自然也是少不了他的一份,陈勤将努力当做了一种常态,诸多的赞美也不足以让他懈怠。

在校期间,陈勤就开始跟着老师接触一些优秀的案例,慢慢的老师也会带着陈勤做一些企业的项目,因此陈勤积攒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他优秀的简历添了些别样的颜色。

经过几年的历练陈勤从南加州大学毕业拿到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陈勤作为热门行业的技术人才,国外的很多公司都开出了优待的条件。回国的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

陈勤作为家里的长子一人在外求学多年从来没机会在父母身边侍奉,甚至连电话都不常打。陈勤心里充满了内疚,可国外的发展机会,资金酬劳又让他无法放下一切回国。

最终陈勤选择了一家比较适合自己的企业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经过几年的沉淀后,他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人脉,专业方面的技术运用起来也是更加的游刃有余。

陈勤不光还清了贷款,还将远在中国的父母接来美国与自己同住。

没了财务负担,父母就在眼前,此时的他打算进入更大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前的公司固然优秀,但陈勤心中却有更高的目标。

很快,FaceBook的一纸聘书成功的吸引了陈勤的注意力,作为业内人士的陈勤比谁都清楚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更何况FaceBook开出的薪资条件和福利待遇更是让他心动不已。

可让陈勤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不仅是一封让人求知若渴的聘书,也是一封“恶魔发来的死亡通知单”。

2018年3月5日陈勤入职FaceBook,公司将他安排在了广告技术部门。

尽管初入公司的陈勤认为,这个部门并不能让他这个程序员好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为了高薪报酬和一家人的美好生活,陈勤并没有开口反驳,反而是加大了工作时间让自己努力去适应不对口的工作。

就这样陈勤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力,他拼命让自己学习进步,但接触得越深,陈勤这才发现自己手头的项目,都是些别人不要的烂尾项目,它们做起来不仅吃力不讨好,而且项目难度极大。

为了完成项目任务,陈勤只好整日的熬夜加班。长时间的压力,使得他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得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开始下降。

失眠、焦虑、多疑、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陈勤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

同事和上司也开始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有了诸多不满和质疑,这让陈勤变得更加的崩溃。陈勤也曾走过凌晨五点的洛杉矶街头,他反复地问自己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么?

如今的他表面年薪百万,父母也移居美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亦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可事实呢?他眼下工作一头雾水将面临失业,而父母为了他面对交流困难,水土不服的困境也咬着牙一声都不吭。这样的情景下回国的念头再一次在陈勤的脑海出现。

不!他不要回国。回国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他是个懦夫!高额的酬劳也会打了水漂,他要拿什么照顾父母,亲戚朋友又会怎么看待他们。再坚持一下,没有什么困难是他解决不了的。

几个月后,陈勤向领导提出换组的请求,但遭到了领导的强烈反对,领导表示:多适应,多磨合,公司会考虑他的意见。

得到回复的陈勤只能继续坚持在那个工作岗位上,一边处理那些无解的难题,一边对公司抱有一线希望。

但仅仅是项目的难题不足以真正击垮陈勤,令他感到更为焦虑的是,FaceBook公司有一套内定的淘汰机制。每个季度公司内部都会进行一次内部评级,评级靠后的人将要面临被解雇的局面。

而陈勤作为一个没有绿卡的中国人,如果他被faceBook这种大型公司辞退留下污点,那么短期内他在美国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也就意味着三个月后,他和他的父母将被驱逐出境,落魄回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