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神秘古龟兹,神奇阿克苏”,我的春日花样旅
发布时间: 2023-07-11

【序】

心心念念的新疆之行终于来了,迎着春日好风光,解锁新的旅途阿克苏。

阿克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古丝路文化、古龟兹文化......

还有绝美的地理风光以及有趣的民俗民风。

六天时间从阿克苏市出发,经拜城县、库车市、新和县、沙雅县、阿瓦提县、阿拉尔市、柯坪县、乌什县、温宿县,深入且全方位的了解了阿克苏的风土人情和旅途风光。

我觉得阿克苏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旅行目的地,丰富的旅行资源,多样化的地貌和丰富的特色美食,让我新疆有的新的美好记忆。

丝路古龟兹,神奇阿克苏,等你的到来~

【行程预览】

DAY 1 阿克苏博物馆——柯柯牙纪念馆——阿克苏老街

DAY 2 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红石林——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库车王府

DAY 3 新和县博物馆——天籁加依村——唐安西都护府文化园——139胡杨秘境公路

DAY 4 雁栖沙雅七彩田园——睡胡杨谷——沙漠之门——刀郎部落

DAY 5 柯坪奇兰古城——乌什燕泉山

DAY 6 天山托木尔博孜墩——天山托木尔大峡谷——返程

【神奇阿克苏之行 DAY 1】

展开全文

丝路古龟兹,神奇阿克苏之旅现在开始喽,跟我一起走进大美阿克苏~

【——阿克苏地区博物馆】

来到阿克苏的第一天,先去打卡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毕竟第一次来阿克苏,对于阿克苏的历史和人文都不是很了解,从博物馆入手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阿克苏博物馆主要由阿克苏历史文化、新疆古代货币、阿克苏自然地理等四个常设展厅、三个临时展厅、全疆首家数字化展厅和龟兹洞窟复原展厅等组成。

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众多高科技技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阿克苏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诸如古城复原模型、古代货币铸造场景、绛宾入朝三维影像、龟兹乐舞增强现实互动、魔镜换装、精品文物3D全息展示等。

阿克博物馆藏品以反映阿克苏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为主,共有藏品数量1万1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35件。所有藏品分为三大类:一是出土文物,主要是从地区所辖八县一市古文化遗址中采集以及近年来在墓葬中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

二是民族民俗文物陈列,主要是从民间征集反映本地古代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器具、服饰、文书等,阿克苏自古就是各民族的聚集地,藏品展示了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是新疆古代钱币陈列,主要是从地区境内各文化遗址出土、采集及民间征集的自西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的汉代五铢钱、汉龟二体钱到清代新疆红钱、民国时的金币、银元、铜钱、纸币等。

四是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内设了阿克苏地区自然地理厅,厅内展示了阿克苏地区的自然风貌、陈列了雪豹、金雕、秃鹫、兀鹫、鹅喉羚、北山羊、盘羊等野生保护动物。

【——游览柯柯牙纪念馆】

柯柯牙纪念馆在原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基础上扩建而成,是新疆首家生态文明建设纪念馆,馆内以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从多层次、不同角度展示了全地区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

走进纪念馆,一边聆听着柯柯牙地区从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蒙黄沙掩碧空”的荒原大漠到今天“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苍茫林海的变化,一边凝视着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一篇篇生动详实的文字叙述,完全被眼前的情景震撼,感慨于柯柯牙的“绿色长城”。

柯柯牙纪念馆分为序厅、荒漠之殇、创业之艰、奋进之旅、胜利之果、未来之路六个篇章,而且纪念馆融合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通过实物展示、虚拟仿真、互动体验、光影再现、图文并茂等方式,再现了几代阿克苏人在艰苦的柯柯牙环境中创造生态奇迹的历史画面、展示了阿克苏地区在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公园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文化游阿克苏老街】

每个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莫过过于当地的老街,人流涌动的街道,传承百年的饮食文化,在老街寻找最真实的城市记忆。

来到阿克苏,必去的景点之一就是阿克苏老街,阿克苏老街是集特色民宿、餐饮、娱乐、休闲、购物、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特色文旅综合体。每当进入夏天,人们行走在老街,有老人摇着蒲扇坐在门口乘凉;有小孩拿着玩具跑着闹着,笑声朗朗;有青年成群结对,围坐在桌边,点上几份烧烤、几个小菜、几瓶啤酒,热闹非凡.....

【神奇阿克苏之行 DAY 2】

【——拜城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

克孜尔是译音,是“红色”的意思。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公里。 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 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克孜尔千佛洞的洞窟形制大致有两种:一种为僧房,是供僧徒居住合作产的场所,多为居室加通道结构,室内有灶炕和简单的生活设施 ;另一种为佛殿,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佛殿又分为窟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塑立佛的大佛窟和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的中心柱窟,还有部分是窟室较为规则的方形窟。

不同形制的洞窟用途不同。这些不同形制和不同用途的洞窟有规则的修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单元。从配列的情况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可以想见,当年克孜尔千佛洞是龟兹地区一处佛寺栉比、僧徒比肩的地方。

【——拜城克孜尔红石林】

离开克孜尔千佛洞,驾车来到了超级出片的克孜尔红石林,这里又叫做“魔鬼城”。红石林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和黑英山乡之间,以褐红色和姜黄色为主,由剥蚀、风蚀和流水作用形成,纵横交错的沟谷和梁脊、台地、孤丘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

在蜿蜒曲折、大大小小的沟壑中,褐红色、黄绿色、灰绿色的土包层层叠叠,犹如荒废的古罗马城。

历经亿万年的风蚀,这里形成了人、龟、骆驼、鲤鱼等动物造型,置身其中,仿佛进入童话世界的城堡和迷宫,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游克孜尔尕哈烽燧】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观望远方的作用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简单的说,就是传报军情。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依西哈拉乡境内,坐落于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的冲击台地上。克孜尔尕哈在古突厥语中是红色哨卡的意思。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代。烽燧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且位居丝绸之路北道的黄金地段。

克孜尔尕哈烽燧基底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米,南北宽约4米。东南距库车县城10千米,海拨1200米。距阿克苏市260千米。由基地往上逐渐缩收成梯形,高约13米。烽火台为夯土结构,层厚12--15米,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顶部为木坯垒砌,并建有望楼,现仅存木栅残留物,烽体受自然侵蚀,风化作用,南侧中上部已呈凹槽状。

【——游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库车市西北20公里,地处却勒塔格山南库车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台地上,海拔高度1150米。苏巴什佛寺遗址群主要包括库车河东、西岸的两片佛寺遗址群。主要由佛塔、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组成。

苏巴什佛寺遗址于3一10世纪持续沿用,是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它是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重要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城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

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文物类型丰富,包括:舍利盒、丝织品、古钱币、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木简和纸本文书以及壁画碎片、石雕佛像、泥质塑件等。遗址发现的丝绸和毛织品残片、东汉至唐的中原铜钱、龟兹等地方政权钱币、波斯银币、琉璃器物以及回鹘文、婆罗谜文等多种文字的题记和文书,见证了丝铜之路古龟兹地区所发生的文化与商贸交流。

【——阿克苏之库车王府】

库车王府位于库车市城区,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首领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20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 重建后的库车王府占地4万平方米,融合了中国中伊风格。

王府内有龟兹博物馆、库车王府文物馆、库车民俗展馆、末代库车王官邰清代城墙等。可以通过文物展示、家族史介绍以及特色饮食等,了解12代世袭库车王190年的历史生活。

【神奇阿克苏之行 DAY 3】

【——打卡新和县博物馆】

每到一座新的城市,博物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