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李苦禅和潘天寿的画,谁更能打动你?潘天寿有哪些诗意小品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比较李苦禅和潘天寿的画,谁更能打动你

谢谢邀请!

潘天寿和李苦禅虽说都是同一时代杰出的画家。但从他们各自的作品实际出发,潘天寿的艺术造诣要高出李苦禅很多,从某种意义来说,潘天寿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苦禅拜师齐白石门下,并一生追随。虽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相对老师齐白石的作品,李苦禅作品的用笔更加古拙、沉雄、厚重,多了一份浑厚与大气,少了一些精致和典雅。但他并未完全脱离齐派的藩篱,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还是齐式模样。从大到题材、笔墨,小到构图、款式,都还是沿用他老师的模式。

潘天寿从吴昌硕入手,对传统的继承、消化做得非常彻底。特别是他在老师李瑞清的指导下,艺事突飞猛进,融会贯通。然后上溯八大和石涛,窥得绘画的精妙后化为己有。在清道人稚拙、厚重、古朴、自然的基础上,又全力向前推进的一大步。变得更加的奇崛、简练、刚健、浑穆。从此完全形成自己完整的艺术语言,风格标新立异,具有极强审美情趣。特别是他的指画,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成功的超前超强的创新和变法,李苦禅是无法比拟的,更不可相提并论。

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喜欢本人文章的请关注!谢谢!

潘天寿有哪些诗意小品画

潘老的作品中,精美的小品画可谓是精采绝伦!翻开一页一页的小画作,可以体会到潘老在每幅画作中的精心酝酿的大布局,造险化险的匠心,色墨相融的意趣,高古劲道的线条,和错落有序的落款题词。

在这里就浅谈一幅潘老的荷花作品,

荷花作为一种美好且有许多寓意的花,历代画家都喜欢描绘,有施以靓丽色彩的工笔重彩画,有淡线淡墨的工写结合的小写意画,有色墨结合的大写意画,有泼墨重彩的大泼墨画,有纯水墨描绘的水墨画,各家自有各家拿法,而各家也都有要明确的表述自己艺术语言的作品展现。

潘老这幅荷花本体展现出花与叶的巧妙结合,构图大胆,敢于意造,布白留空,倍感轻松,营造出一幅自然,清新,明快,爽朗的荷塘景色,这种美的画面是让人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会过目不忘的,历久弥新的感觉!

花青色的荷叶,伴有墨线勾勒出的叶筋,荷叶画活了,有一种鲜活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胭脂线条勾勒的花瓣,可以清晰看到多姿多彩的花瓣正在朝阳里绽放。藤黄颜色画出的莲蓬,使人可以联想到成熟后的一颗颗的莲子整齐摆放在其中,以及焦墨点缀的花蕊,更加映衬出了婀娜多姿的花瓣的身姿,再有一条浓墨重线的荷杆斜出一角,有力的支撑了整个画面。只能拍案叫绝,妙哉!妙哉!潘老之作,与天同寿!

指画宗师潘天寿大师的力作珍品有那些

潘天寿

我国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备受瞩目的一代绘画巨匠

而这位中国画巨匠

却极具西方现代艺术之特性

吴冠中先生评价说:

分析潘天寿的作品,他突破传统最明显的贡献是经营画面的平面分割,因充分利用了面积而强化了视觉冲击,出身文人家园的中国画闯入了造型领域。

潘天寿的艺术探索突破传统

除了中国画中传统的文学意境

其作品中的现代性更是与西方艺术现代化更是不谋而合

因此潘天寿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有极高的评价,在西方更是受众者广、获得更多共鸣。

下面,默默就基于潘天寿先生画作中最突出的四大特色,来分享潘先生的力作珍品:

构图、立意、造型、对比

构图出新

不同于一般中国画,画面构图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画面效果鲜明独特。

潘作画力求新意、不落俗套,

画面构图包含几何观念之平面分割。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立意深邃

潘之画不只停留在赏心悦目阶段,他直探博大与崇高的精神世界。

万壑苍松、磅礴河山 ,
生灵萌动、云清风来。

画作背后是画家的苦思细想,数十年不尽的探索。

造型锤炼

潘追求造型最为单纯洗练的本质。

他作画着眼于形象的主要特征、基本身段,

扬弃外形表面的细索,提炼事物的本真。

较之传统中国画重视画面的文学意境,他的作品画意更重于诗意。

对比强烈

强烈鲜明的对比是潘画留给人的深刻印象。

他下笔用墨或浓烈或疏淡,

块面与线条穿插、粗放与细致兼容。

除了视觉上的享受,画面背后的匠心独具,予人诸多启发。

朋友们,你喜欢以上潘天寿先生独树一帜、精彩纷呈的中国画吗?

对于潘天寿的作品,你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呢?

(默默:以不一样的新鲜角度、持续分享各类艺术作品,欢迎朋友的关注和点赞!

这幅潘天寿的画拍了1890万,这真是潘天寿的画吗

这个价位太低,应该在后面再加个零才名符其实。潘天寿是二十世纪四位大写意中国画大师之一(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诗书画印自成一体,其笔墨苍润力能扛鼎,画功盖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一座不朽的伟大丰碑。

潘天寿作品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经常采用“造险”、“破险”的手法。尤爱看深山绝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二十世纪中叶中西方绘画交汇而达到繁盛,潘天寿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中国画在吸收其它姊妹艺术营养的同时,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不能只停留在笔墨技巧上,还要反映自己的审美理想。中国画要发展,必须把民族意识放在首位,他有意拉开东西方绘画的距离,在继承的同时又有所发展。

潘天寿对绘画主张于后世影响深远,学习并研究潘天寿的绘画艺术,是我们所有从事中国绘画的后来者永不停止的课题。

如何赏析潘天寿的绘画艺术

潘天寿非常重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特点,并以自己极为深厚的功力把“线”用到极致。即使是小品画也可看出他的笔墨特点,如鸟石图,用线老辣,造型概括,骨峻力遒。山鸟得八大山人精髓,用笔简约,其腹部洗练之线条甚或精过八大山人。山石点子打得极其痛快,焦墨点、积墨点、淡墨点,统一中有变化,淋漓尽致。是草是苔,是八哥或是其他山鸟,这些都不重要,画家向人们传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意趣,让人感受到——清高和孤独。

至于巨帧作品,那些长线条变化丰富,融书法“屋漏痕”、“折钗股”等手法于画中,运笔果断而精练,强悍而有节制,藏豪放坚劲之力于含蓄朴拙之中,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

如《松石图》,潘天寿对八大山人简笔树石之心领神会,又不会被人混同于八大山人的作品。就笔墨而言,树干线条得“屋漏痕”之美,顽石勾勒出“折钗股”效果,气势上追求构图的完美。全图脉络分明,主体松树取斜势得其张力,又与纸边相接获平衡,题款与松枝呼应,不使气漏。“强其骨”钤印如千斤顶支撑住顽石,起稳固作用,左侧小树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