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明代“逆袭”第一人,从“七岁不能语”到“四绝全才
发布时间: 2023-07-17

生而不慧,天道酬勤说到文征明,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四个天天摇着扇子招摇过市的风流才子之一。

然而现实中的文征明却和电影里的人设大相径庭,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中,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祝枝山风趣洒脱、戏谑人生,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而文征明是最朴实,最不张扬的。

文征明像

与唐伯虎、祝允明、徐祯卿这三人的自幼聪慧不同,文征明生性迟钝,七岁时还不会说话,十八岁被老师批评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二十七年里九赴乡试,却始终是个没有中举的秀才。后来由苏州巡抚举荐,授翰林院待诏。只三年便辞官,从此不再入仕。

这样一个生而不慧、仕途坎坷的文人,却能沉得住气,在明代书画界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齐名,被人称作“四绝全才”,不能不感叹一句:天道酬勤!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幸遇良师,书画双绝文征明在仕途上虽不顺遂,在书画上却幸遇良师。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成就主要体现在精绝的小楷与潇洒的行书上。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道:“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行书《千字文》

文征明人如其字,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他不受当时馆阁风的影响,颇具晋唐书法的风致,自成“温纯精绝”风貌,有“明朝第一”之称。文征明的行草,笔性流利,火候温润,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与同期狂草见长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逊色。晚年成为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主吴中书风数十年。

行书《陋室铭》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楷书《赤壁赋页》 纸本 故宫博物馆藏

楷书《归去来兮辞》页

书画上,文征明早年师从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他的书法对绘画影响很大,“以书入画”使其画中的线条十分精致耐看。画作方面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精。

他的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山水主要取法沈周和吴镇,在粗简中表现出层次和韵味;细笔山水则取法于赵孟頫、王蒙,用笔细密,布景繁密。设色清雅宁静,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文征明性情温和儒雅,尤推崇秀润、细丽、含蓄的画风,作品以细笔山水为主。这与沈周的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明显不同。收藏界历来有“粗文细沈”之说,他的粗笔山水因数量较少而更受藏家钟爱。

粗笔《枯木疏篁图》轴 纸本墨笔 纵88.2厘米 横47.8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

细笔《东园图》卷 绢本设色 纵30.2厘米 横126.4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

拍卖常客,多有伪造文徵明一生致力于书画艺术,存世作品极多,在收藏市场备受追捧,近年来就不断出现在各大拍卖场。在2015年12月7日的北京保利10周年秋拍上,文徵明的《杂咏诗卷》作为宣传册的封面作品,以8165万的高价成交,刷新了文征明书法的拍卖最高纪录。

《杂咏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25×258cm

但纵观拍卖纪录而言,他的作品还是十分亲民。这也与其作品后人临摹极多有关,明王世贞当时便提出:“真迹十不有二”之说。其在世时赝品就已满天下,许多高仿就出自其晚辈、门人之手,目前国内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也不乏赝品。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兴盛,其书画伪作屡屡现身,有些还拍出了不俗的价格,令人惊叹。如这幅2007年成交拍出436.8万元的《松下对弈图》,就被业界专家质疑为民国低劣赝品。

《松下对弈图》

书画类一直是收藏投资领域中的热门,尤其名家书画一出现在拍卖场,每每都引起高价竞购。但由于距今遥远,真伪难辨,加之历代大量伪作的存在,藏友们在进行书画收藏或投资时还是要谨慎,多加审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