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的故事(你见过哪些有历史故事的错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你见过哪些有历史故事的错字

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

首先要说的两个“错字”是:济南大明湖南门牌坊以及旁边石碑上的“明”字,多了一横,趵突泉的石碑上“突”字少了两点。有说,是因为古时趵突泉喷泉之水高达数丈,几次立碑都被冲倒了,于是明朝时济南府请山东巡抚胡缵宗书写立碑,因为胡巡抚是甘肃天水之人,又是山东大吏,想以他之笔,标趵突泉之名,并压住这汹涌不息的趵突泉水。胡擅书大楷,字写成后,济南石匠选上好石材刻碑。端午这天,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泉”的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不久却发现,“突”字上的两点被腾空的泉水冲走了,都说冲到大明湖去了,其中一点留在了“明”上。这也是为什么趵突泉石碑 上的“突”字少了两点。

另一种说法是“突”宝盖上那一点很像一顶帽子,把帽子拿掉,寓意着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毕竟,在历史上,趵突泉数次停喷,有时甚至长达900多天不喷涌。关于少了的一点到底去了哪里,有人说流到了下游的大明湖,大明湖的“明”字中,“日”字旁多了一笔变成了“目”。

据说,“明”字也是诸多碑文上出现次数最多的“错字”。比如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保护碑,上面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成都武侯祠内也有块 匾额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写成了“眀”。也有人认为,用“目”代替“日”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明良千古”就是这个用意。

错字之三: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兰”都是第三横最长,而兰州火车站的“兰”上面一横最长,下面两横短。这个字是当时兰州站的工作人员请了当时的书法大家张邦彦题的字,后来,虽然很多人都向兰州站反馈过这个情况,但几十年过去了,“兰”字依旧没有改正,专家认为不改更美,首先它是张邦彦提的字,属于书法的范畴,其次这两个字也见证了兰州的历史。

错字之四: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上面的题字,“门”没有钩,“学”字上面也没有宝盖头,这一连就错了两个字,那么厦门大学为什么不改正呢?原来这四个字是鲁迅题的,鲁迅虽然不是书法家,但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加上他四处讲学,名气很大,厦门大学历代校长就将这四个字保存了下来。

有的小学教师上课时多次教错字被学生指正,这样的教师配当老师吗

小学老师上课时教错字的情况应该很少。而你说老师多次教错字被学生指正,有“黑“小学老师之嫌疑,会引起网友吐槽老师,影响老师的形象。如果真有这样的老师,多次教错字的情况,你可以向学校领导反映,由学校出面解决此事,没有必要拿到网上来讨论。

作为老师,备课是少不了的环节,老师不可能将不认识的字给学生乱教,无论怎样也得去翻翻字典,这个字该怎么读,而小学课本中的生字也有注音,小学老师不可能不会拼音,怎么可能多次教错字呢?根据我的分析,你是一位对老师充满仇恨的人,在故意“黑“老师。

即使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错一个字或说错一句话,这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谁敢保证在自己领域里就做得百分之百好。老师即使教错了字,经过学生指正后,老师改正了,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与配不配做老师,没有多大关系。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也有读错字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错误或缺点无限的放大,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而不是死死盯住缺点不放。一个人犯了错误不怕,就怕犯了错误不改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