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违背了制度经济学原理吗?如何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待印度废钞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违背了制度经济学原理吗

辦政唯物主义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都已确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和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决定外因是一个道理。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从这个根源上产生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从属性。

上层建筑的产生、发展和变革,都是从经济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经济基础才是上层建筑发展变化的根源。

如何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待印度废钞事件

一夜之间人们持有的纸币作废了?是为了保护外汇储备,还是为了监管偷税漏税?

今天的环球财经趣闻,带你揭秘印度颁布“废钞令”的始末。

视频加载中...

2016年11月15日,印度新德里的一家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队,人们怀揣成捆的钞票焦急地等待着,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一周。一周前,民众突然接到通知,市场流通的500和1000卢比纸币立即作废,12月30日前,必须去银行兑换新版纸币

消息一出,全印度炸开了锅。

在印度,近90%的交易依赖现金,“废钞令”一出,新钞供应不足造成流动性短缺,企业收入剧降80%。民众急于换钞,全国的银行门前都是人头攒动,踩踏事件时有发生。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偏远村庄,甚至有村民误以为积蓄清零,绝望自杀。

为什么要突然废钞呢?

官方解释是这样的:

流通中的现金难以监管,2007年,黑色经济占印度经济的23%。“废钞令”能废除违法者手中的黑钱。如果去银行兑换新钞,钱财就会在金融系统留下痕迹,被征收所得税;如果有见不得光的违法收入,为了避免向监管机构解释来源,就只能捂在怀中等待作废;想在废钞前把钱花出去?已经没有商家愿意接收旧版货币。

不过也有学者推测,废钞令的初衷是这样的:

2015年,印度GDP超过2万亿美元,国债5000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只有3700亿美元,印度有点儿囊中羞涩。废钞令一下,因各种原因无法兑换的旧钞面值,就成了国家财产,充实了国库,还保护了外汇储备

关于印度废钞的广泛讨论很快被其他新闻取代,一年过去,只有经济学家还在关注改革的结果

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报道,99%的旧版卢比回归银行系统,也就是说,大部分黑钱持有者,还是成功借助他人的合法身份,把现金存入了银行系统,而在废钞令的冲击下,约25万家私企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

有人认为过激政策造成的代价才刚刚开始,还有人认为废钞令也不是全无功绩,至少大量资本流入银行,降低了贷款成本。不管废钞令结果如何,这样大动干戈的政策,都足以成为写入金融史的特殊案例

想听更多财经故事,就请关注我们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