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企主浮沉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18年8月5日,从贵州六盘水传来噩耗——白塘支教助农第一人、古塘人民的好儿子邹汉商不幸身亡,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听到这个消息,古塘村民犹如晴天霹雳。纷纷落泪、叹惜。之后,他的夫人、子女、兄弟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专程去六盘水为他隆重办理丧事。

邹汉商是新化槎溪人,父亲早逝。1956年,母亲改嫁,带着他和妹妹来到古塘,与六组村民邹仁山组建了一个温馨家庭,从此一家人开始了安宁温暖的生活。由于邹仁山家境殷实,邹汉商智商高,悟性好,学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小学到高中,他成绩在班里一直遥遥领先,在新化五中读书时,几乎赶上老师水平,是该校小有的尖子生。毕业典礼当天,校长特意喊他谈话,说出了想留他任教的意愿。他婉言谢绝说:“感谢校长的栽培信任,但我的理想是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不是教书。我想回家当一个农技员,服务农业农村。”

“其实,我当着校长的面不好吐露内心里的真实想法。当时农村流传‘干部干部,不如农民喂只鸡仆;工人工人,不如农民把豆豇子种到田塍。’那时,因为当老师一天才9两粮,呷不饱,所以不愿留下任教,宁愿回农村。校长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没有说破,也没有霸蛮留我。”事后,邹汉商说。

邹汉商回家后,大队支书安排他专门负责本大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久,他正式当起了农技员,由于文化高,敬业,干得很出色。

后来,大队在回龙口办起了农具加工厂,因他是铜铸件大师曾中立的徒弟,大队领导特聘请他负责技术。两年之后,他嫌这口塘太小了,便另起炉灶,自己请了几个员工,办起了铜瓦厂,按订单生产,他既当厂长,又跑销售。几年后,赚了30来万元,于是尊师重教,扶危济困。白塘中学要建新教学楼,不待校长开口,他获悉后,主动捐助3000元。并当着校长的面承诺,凡是从白塘中学毕业,考上中专的学生,每人奖励50元,班主任奖励200元;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100元,班主任奖励200元,连奖三年。1998年,新化一中举行100周年庆典,他慷慨解囊,攒助1000元。他得知古塘大队一些困难户买不起化肥,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县供销部门买了回来,亲自送到每一位困难户的家门口,茶都没喝一杯。

“希望不久的将来,人人能够当老板!”在古塘期间,他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了员工。多年后,两位拔尖员工——曾东山曾仁旭果真办起了铜铸厂,当起了老板。为此,白塘公社,白塘中学都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娄底日报》记者邹新民特地采访了他,写了长文“铸造金色的事业”,发表在《娄底日报》和《湖南日报》上。

时隔不久,邹汉商在离省道S312线100米远的山冲里建了一幢两层,当时够洋气的房子,在旁边与本村青年曾子龙搞新产品研发,不久,又在县城买了个套间。从此早去晚归,厂里、县城两边跑。由于厂房破烂,晚上没人防守,给了心术不正之人有可乘之机,导致原材料不翼而飞,损失惨重。

为了便于运输、管理。不久他将铜瓦厂迁到了新化县种子公司后面,继续奋斗,并与附近居民签订了包付生活用水用电的合同。由于合同没有写细致,使部分居民钻了空子——用电煮猪潲,用水浇灌农田,造成开销过大。

为了减少水电开支,保护环境,两年后,他又将厂址迁到了炉观电站附近。环保部门的领导称赞说:“邹汉商既有眼光,又有社会责任感。”

常言道“火搬三次熄,人搬三回穷”。由于管理不善,又多次搬迁厂址,生产受到影响,导致效益直线下降,资金链断裂。虽然曾子龙、曾金合等古塘籍企业家给予了无私帮助,他自己也想尽了千方百计,生产还是无以为继,不久急得头上长出了白发。此时,银行贷不到款,个人借不到钱,老婆离婚,四儿一女离他而去,他将厂子转让,背井离乡,去了贵州六盘水打工,到贵州后,心凉到了极点,便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沉溺酒色,染上赌博恶习,经过较长时间才好转。

是金子放到哪里都闪光。数年后,他在六盘水还清了债务,积攒了一些资金,又结识了经济更活跃的朋友,慢慢回过神来。有本钱了,他发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他选好了厂址,签好了协议,购来了设备,请到了员工,只差选一个良辰吉日,就可以开工了。此时的他,精神焕发,头脑里描绘了一幅幅宏伟蓝图。忽然想到还差一个公章没盖,还得到六盘水市一个部门跑一趟。于是,他高高兴兴地骑着摩托朝市区驰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由于车速过快,摔到了路边坡下,等别人发现时,已身负重伤、不省人事。送医院救治,不见好转。一个月后,告别了这个他恋恋不舍的世界,见了马克思。

邹汉商虽然离去,但他勇立潮头、敢打敢拼、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尊师重教、乐善好施的品德永远被乡亲们铭记!

安息吧!邹汉商。

(文中主人均系化名)

© 曾德新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