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出现过数寸长的小人吗?哪部作品称得上中国第五大名著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历史上真的出现过数寸长的小人吗

小人国的场景一般都是在童话故事里或者电影里才会出现,现实中真的会有小人吗?那些童话素材是否来自现实改编?既然历史上有巨人的记载,相反,小人的记载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历史古籍中,比如《山海经》,《阅微草堂笔记》里都有侏儒小人的记载,《滦阳消夏录三》里曾记载在今天的迪化有一种身高只有尺许的小矮人,每到红榴花开便出来唱歌跳舞。这些小人的歌声像鹿鸣,有时还趁人不备偷人类的东西,被人类抓到居然还会哭泣,甚至绝食。

印象中比较深的是,曾看到网上一位外国网友分享的图片,在家里跟宝宝玩耍,无意间在宝宝身后拍到一个小精灵,刚想追上去一探究竟,这个小精灵就快速逃跑了。事后这位妈妈回忆说,有时会听到宝宝好像跟人说话,一直以为是小孩子喃喃自语,现在回想起来,很可能是这个小精灵在和孩子玩耍。

还有一位叫戈麦斯的网友分享自家监控时发现一个走路姿势怪异的小人儿,这个家伙看起来不像已知的任何生物,但也有人质疑,可能是谁家的孩子梦游了。如果这个监控没有造假的话,从画面上来看,的确不像人类,无论是从走路姿势还是身体结构来看,更像是传说中的精灵。

哪部作品称得上中国第五大名著为什么

《聊斋志异》。

首先,与其他四部题材、体裁、手法不同,短篇集而不是长篇,还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话。

其次,文学成就不亚于四大名著。

小说《聊斋志异》中,最有趣的章节是哪一章

《聊斋志异》有个特色,长篇故事通常极具可读性和文学性,短篇故事精悍有趣且充满讽刺意味。作为蒲松龄的粉丝,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我认为很有趣的故事:为了撩妹反送己命、女鬼不夺人命倒送一肚坏水、耳朵里长出一个小人......

一、《戏缢》

淄川县有个男人,向来轻佻且无赖。这天,他偶然在村外见一个少妇骑马而来,便得意地对身边的朋友说:“我能让她一笑。”

大家自然不信,于是彼此约定赌约,谁输了就要请客吃一顿酒。

这无赖对这顿酒局势在必得,便跑到少妇的面前,连声叫嚷着:“我要死!我要死!”一边说着,一边从墙头上拉出一尺多长的高粱秸,又解下自己的腰带挂在上面,伸长了脖子套了进去,作出一副要上吊的样子。

这少妇见状,走过去看了看,果然被逗笑了,身后无赖的朋友也都哄然大笑。待少妇走远后,那无赖仍然一动不动,朋友们反而笑得更加开怀。待几个人走近一看,只见这无赖伸长着舌头,眼睛紧闭着,原来他真的吊死了。

这便是蒲松龄笔下的《戏缢》,古有周幽王为搏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现有蒲松龄笔下无赖男子为得佳人笑颜而送了性命。蒲松龄用短短几个字,就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故事描绘了出来,留下的不是后人的扼腕叹息,却是人生的警醒:戏他人者反被戏,这无常人生是多么戏谑啊!

二、《鬼津》

白日见鬼的故事你听过吗?蒲松龄笔下这个姓李的男子,不仅光天化日之下见到了鬼,还被鬼强吻,送了一肚子口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李某白天躺在床上休息,忽见墙中走出一个妇人。只见这妇人头发蓬松地就跟个破烂竹筐一样,头发垂着挡在脸前。这妇人走到男子面前,用手把面前的头发分开,露出一张又黑又胖的丑陋嘴脸。

李某当即吓傻了,他还来不及逃,这妇人腾地就跳上了床,抬起李某的头就嘴对嘴地把唾液送进李某口中。李某只觉口中仿似含了冰块一样寒冷,那鬼妇吐出的东西格外粘稠,咽下去不易,吐出来更难。

这时,门外传来了路人行走的声音,这鬼妇才放手而去。

只是,自此之后,李某只觉腹胀喘不过气,长达几十日难以吃饭。后来有人告诉他,只要服用参芦汤,然后能吐出像鸡蛋清一样的东西,这个病就好了。

现在,您知道这个故事为何叫《鬼津》了吧?猜想日本《午夜凶铃》中的贞子造型,大概就是模仿了这个故事中的女鬼。

其实,日本许多作家都格外推崇《聊斋志异》。比如《猫妖传》的原作者,被称为“日本魔幻小说超级霸主”梦枕貘,就非常崇拜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中汲取了许多灵感。

《鬼津》这个故事其实挺有趣,无冤无仇的恶鬼上门,不为索命只为了留下口水,仿佛只为了恶心这个李某一般,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蒲松龄“假借狐鬼,纂成一书,以抒孤愤”,而《鬼津》没有前因只有后果,大抵是想说明,世俗当下时常会遇到这种奇怪的事,让人束手无措且只能自认倒霉,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间吧!

三、《耳中人》

谭晋玄是个信奉养身道法的人,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练习。一天,就在他打坐的时候,忽然听见耳朵里传来苍蝇鸣叫似的说话声:“可以见吗?”

谭晋玄感到好奇,便睁开了眼睛,可是那个声音却不见了。待他把眼睛再闭起来,凝神定息后,又听见了刚才那个声音。谭晋玄以为自己这是练成了内丹,心中不免暗暗高兴起来。

此后,谭晋玄更加刻苦地练习,只等着耳中人再次说话,那么他也会答应与之相见。果然,耳边再次传来声音:“可以见吗?”谭晋玄立刻回应:“可以见了。”

于是,谭晋玄耳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有东西要爬出来一样。待谭晋玄睁开眼时,只见面前站着一个三寸长的小人,它的面容狰狞,仿似一个夜叉一般。

就在这时,邻居前来敲门借东西,而那个小人儿听到了露出了一脸恐慌,围着屋子乱转,好像一个寻找窝的老鼠一般。这一闹,谭晋玄也仿佛丢了魂儿一样,而小人儿也不见了。

这之后,谭晋玄得了疯癫的毛病,哭叫个不停,直到吃了半年的药,才慢慢好转了。

这个故事就是《耳中人》,其实哪里来的耳中人,不过是谭晋玄的臆想而已。他一心问道,但学艺不精。本该清修却常有杂念,一个敲门的邻居都能让他分心,可见他不是在修心,倒像是在召唤心魔。

这个小小的耳中人就是谭晋玄的心魔和执念,他的走火入魔也恰恰是欲速则不达的自食恶果。

在《聊斋志异》中有太多向往问道的人,比如《崂山道士》中的王生,上山求道只吃了两个月的苦便无功而返,自以为深得师傅秘传的穿墙术,其实不过是对他的惩戒而已。谭晋玄颇像王生,求功心切,却不肯踏实苦练。

蒲松龄笔下还有个类似的故事叫作《瞳人语》,是眼睛里出来个小人儿。还有《张贡士》,是心里头走出个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究竟是心魔幻化而成,还是符合《聊斋志异》的风格,而真实存在的呢?那就是各位看官的个人理解了。

蒲松龄出生地是淄川,所以他惯爱拿淄川开涮。莫言写红了“高密东北乡”,沈从文笔下有大美“湘西”,蒲松龄则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淄川。

如果您只拿《聊斋志异》当鬼狐志怪的故事来看,那就忽略了蒲松龄借书寓世的初心。毕竟无论长篇还是短篇,蒲松龄的遣词造句功力是深厚的,而其中内涵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这样品读《聊斋志异》才更有意义!

我是雪忆柔,如果您也喜欢《聊斋志异》,就请关注我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