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为什么不入党员(袁隆平为什么没有入党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袁隆平为什么没有入党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明画 背后
袁隆平为什么既不当官,又不入党【3】
一九七八年,参加完国家科学大会的袁隆平回来后不久,这时候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荣誉,莫名其妙地纷至沓来。首先他被当选为中国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接着,中国作物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理事、湖南育种学会副理事长等闪亮的头衔都纷纷戴在他的头上。可是,他还没仔细品味一下子荣誉加冕感觉的时候,湖南省委组织部的一位部长就找上了门来,要和袁隆平商量入党的问题。
袁隆平这些年苦心孤诣地做育种工作,他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那位部长本以为袁隆平会满口答应自己的提议,没想到袁隆平委婉地说:“部长同志,我连党章都没读过,对党的知识也缺乏了解,再加上我自由散漫惯了,这么仓促地入党,恐怕有些不合适!”

为什么袁隆平身上盖着国旗,而吴孟超身上盖着觉旗

因为袁隆平老先生,是无党派人士;吴孟超院士,是中共党员;所以,袁隆平老先生覆盖国旗,而吴孟超院士覆盖党旗。

袁隆平为什么没能进中科院

前几年偶然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中国目前最值钱的人就是袁隆平,单他个人的品牌价值就达到数十个亿,超过了中国对美国最大的一宗出口——小巨人姚明的品牌价值。事实也正是如此,袁隆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的骄傲。

但就是这样一位多次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杂交水稻之父,竟然多次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有甚者,袁隆平的此番遭遇还并非偶然,此前,历经湖南省四次推荐,袁隆平才艰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番科学院院士评选,袁隆平又折戟沉沙。袁隆平的职称评审路,简直比跑马拉松还要艰难。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时指出:他个人认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未能当选,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

用一个历史的误会轻描淡写的带过,是不够慎重的。我以为袁隆平落选科学院院士,根本不是历史的误会,只能是历史的耻辱。

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的袁隆平。说他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甚至是世界顶尖科学家,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吧。但就是这样一位给中国带来世界声誉的科学家,却不能当选为本国的科学院院士,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中国的学术制度是行政化制度,资源分配,利益均分,都由行政决定,导致知识分子无心学习,汲汲于仕途。伴随着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院士这个学术荣誉,也越来越“异化”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贵族标识”。因为这些影响与诱惑,使得很多单位都斥巨资打造院士工程,进行公关、疏通和联络。红尘滚滚,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大仙,各显神通。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每一次的院士评选,几乎都是一场内耗严重、成本极大的造星运动。各个部门都要进行角力,都要分一杯羹。院士评选,已经从表面的争名,走向了实质化的谋利。一些当选院士的丑剧闹剧不断地上演,而那些真正沉浸下来搞科学研究的人,常常是不暇或者也不屑去做这样的勾当,如此看来,他们成为刀下之鬼,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了。

用一生书写近代中国农业变迁的袁隆平院士,究竟为何“弃政从农”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身都致力于研制出优良的杂交水稻,对于他为何会弃政从农,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袁隆平院士生在民众饥不择食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人民饱受饥饿的恐慌与惨淡,他深切得知道吃得饱对民众来说有多可贵,这个时代,政治人物已经有很多了,可农业发展方面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相比于从政,农业发展更需要他,因为他更渴望让每个人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而不是嚼着难以下咽的树根、树皮为肚子充饥,他渴望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不受饥饿的折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得让自己做些什么,要想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就得从农业下手,所以他将自己的一身献身于农业研究,因为这个时代给予他的伟大梦想–让人民吃饱饭。

其次,我觉得第二个原因是家庭的教育,袁隆平院士出生于书香世家,他从小都接受着高教育的熏陶,这也让他在少年时期就有了独立的人格,在父亲想让他从政时,他毅然与父亲沟通报考了西南农学院,为后面的农业事业作了铺垫。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院士他最害怕什么,袁隆平院士说“最害怕有人饿肚子”,在袁老年少的那个时代,中国人民饱受着饥荒的折磨,人民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生活苦不堪言,我想这些正是袁老坚定自我信念的原因,正是那些磨难才让他在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中汲取经验,继续把水稻实验坚持下去,我想袁老当初从农最大的心愿就是今天的国泰民安–中国人民都能吃饱饭,再也不受饥饿的威胁。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最可敬可亲的袁爷爷!

袁隆平差点当空军是怎么回事

7月4月,在位于长沙东郊的居所内,忙里偷闲的袁隆平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面对记者,他侃侃而谈平凡而快乐的人生际遇,如同喜获丰收的老农,回顾辛勤耕耘的一生。

袁隆平还向本刊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抗美援朝时,空军从西南农学院800多学生中选拔飞行员,经过严格的体检,只有8个人合格,袁隆平名列其中

袁隆平参加了空军预备班。参加完建军节的晚会,第二天就准备到空校去报到,正式受训。结果,前线局势缓和了,而全国当时只有20多万大学生,当空军高中生就可以了,选拔的大学生“一律退回”。

我做运动员被淘汰了,做飞行员也被淘汰了,就回来干农业了。”袁隆平幽默地说。

扩展资料:

袁隆平早年经历: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47年暑假,袁隆平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袁隆平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49年8月至1950年10月,袁隆平在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

1949年8月至1953年8月, 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

1950年11月至1953年7月,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袁隆平续读3年至毕业。

1951年7月,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报名参加空军,体检、政审合格,后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袁隆平差点当空军 自称差一点驾飞机去抗美援朝

袁隆平为什么多次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

袁隆平教授,一生硕果累累,不仅仅在中国解决了粮食问题,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