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在清朝,正一品的大学士见了王爷还要行礼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从秦朝到清朝,除了国家政治制度体系外,官僚制度也发展得相当完善。清朝入关后,在明朝官僚制度上做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大体上还是沿用了明朝的体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九品十八级’的官僚体制。

清朝的官僚制度,其实最被大家熟知的是九品官,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芝麻官。那么九品的芝麻官究竟手中掌握的权利有多大,若是详细说其实并不能感觉到他手中微弱的权利,那么我们把当时一品大官权利结合起来,与今天的官僚相对比,就明白了。

清朝的官员分为两大类,一文一武各司其事。而清朝为了区分官员的等级,因此在官员的衣服上缝制了不同的兽类。而一品文官的补服是仙鹤,一品武官则是麒麟,这两类补服上的动物是古人认知中除了龙凤之外最为尊贵的神兽,因此也对应了他的官职。但是对于九品官员的职位,当然是古人认知中最为低下的动物,文官为蓝雀武官则为海马。

古人的阶级制度是森严的,因此官职与服装也是严格契合。而同时隐藏在官职下面的,不只有权利的大小,更有薪水的高低。

清朝中的正一品包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公——太师、太傅和太保,此外还有领侍卫内大臣、三殿三阁大学士、伊犁将军、绥远将军、大学士衔总督。当然,大多时候来说,正一品的三公,基本属于荣誉官职,没啥实权。

当然官职大,自然而然所受到的俸禄也多。正一品的官员年俸为180两,而禄米是180斛。这样的俸禄放在现在年薪差不多是八万左右,这样的俸禄在如今的二三线城市勉强还算个中等阶级。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收入,国家为了防止贪污腐败,特地还设置了养廉银,而一品大官的养廉银是按照总督的规格发放的,一年是一万六的白银。所以一品大员的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如今的300万。

而九品官员相比之下压根就不够看了,九品官员既有京官,如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也有地方官,如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是当时县官的从属官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主任科员。

九品官的工资更是让人捉襟见肘,九品官员的工资大约是33两1.14钱,而所受的禄米是33斛1.14斗。由于清朝的养廉银只发放到七品也就是知县的官位上,所以从八品到九品是没有养廉银的。因此把九品官员的年薪折合成如今的金钱大约是1.8万元。

一品大员的300万和九品官员不到两万元的薪水,一个是国务院级别的官职,而另一个只是知县的从属人员,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简直是云泥之别的差距!

当然,九品官除了上面所说的正九品之外,还有从九品,京官和地方官都有。如翰林院侍诏、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刑部司狱、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

其实在清朝来说,九品官员根本不算是最微小的官员,因为九品官员起码还在清朝官僚制度的“九品十八级”中,而有些官员根本无法入了编制,比如说驿丞、典使和盐茶大使,这些都是未入流的官员,相当于现如今的班长或者是组长。

这么看来,九品官员也还算好,虽然比不上能入了殿堂议事的官员,但是起码下面还有一些小喽啰受到自己的管辖,也算是心里有点安慰。

在清朝,正一品的大学士见了王爷还要行礼吗

王爷是皇族,地位是最高无上的,最高的官都要行礼,哪怕是封到了公爵也一样。

王爷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

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

扩展资料:

清朝的王爷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二等级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那么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

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

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清朝的和珅到底算什么官

能官,贪官。

1.和珅智商很高

极富才华,处理复杂政务的能力很强,且学习力非同凡响,掌握满汉等多种语言。文能治世,武能领军,可谓文武双全。

2.和珅情商很高

和珅善于揣摩主子的用意,乾隆每有所想,和均能提前想到。皇帝想要的,和珅提前准备;皇帝想办的,和珅提前办好;皇帝讨厌的,不须他去反驳,由和珅驳个体无完肤。而且和珅并不像那些忠直之士一样,一味地向皇帝进尽忠言,让他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让他感受不到当皇帝的无上乐趣,他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而且每每想在前、急在前,是主子肚里的蛔虫,有谁会不喜欢呢?

3.和珅协调能力很强

但凡奸臣,协调力一般都很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他们能刚能柔,刚刚柔相济。和珅正是如此,善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尤其当乾隆下达的旨意,各方有不同意见,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出面调停之时,和珅是最佳人选。所以皇帝的决策,因为和珅的督导或居中调停,无一不得到顺利解决,自然乾隆极为宠幸他。

4.和珅聚财能力很强

大凡权臣,多爱聚财。因为手中拥有大量的权力资源,这些资源直接关系到某些人的进退升迁,关系到某些人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项目的废立等,所以前来求他办事的人很多,有求于他,自然要奉上相应的钱财房产或奇珍异宝。而和珅又几十年不倒,长年下来,自然就积攒了大量财富。

这也就有了乾隆死后,“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现象。

什么是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尊称大精进菩萨,与无上尊佛阿弥陀佛,以及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大势至菩萨,根据《观无量寿经》云:白叙: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能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大势至菩萨能够使信徒智慧之光,使信徒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使信徒能够随佛光道路前进,发挥自我的一切智慧,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马年生人,若能虔诚供奉大势至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将使一生聚财守财,顺利平安。

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么官

其实我们要知道宰相从始至终都不是什么正式的官职名,它只是民间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最高权力的官员的统称。据史书载在商代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而这两人都是商周时期最著名的执政大臣,所以在春秋之后,史书就习惯的称呼那些掌握着朝廷最高权力的官员为“宰相”。

在唐朝并无正式的宰相或丞相等官职名。当时民间却习惯的称呼在唐朝担任某些官职的官员为宰相。比如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门下侍中和尚书省尚书仆射等三省长官都可称宰相,当然这里稍微提下在唐高宗之后,尚书省的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能被称为宰相,因为其实在唐朝原尚书省最高长官应该是尚书令,只是隋朝时期因尚书令权力过大,所以逐渐成为虚衔。

及有权参加政事堂的官员,在唐朝加授参议政事、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