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韩信和萧何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只有萧何才能做到让刘邦放心?萧何是否被刘邦怀疑过,有史料记载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张良、韩信和萧何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只有萧何才能做到让刘邦放心

谢邀!

我感觉是不是问题应该是“为何只有张良才能做到让刘邦放心 ?”呵呵

萧何是否被刘邦怀疑过,有史料记载吗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曾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萧何在刘邦灭秦、楚汉之争、汉朝建立和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都立有大功。

公元前197年,赵相陈豨反叛,刘邦率兵亲征,韩信托病没有从征,并与陈豨暗通消息。吕后与萧何,假说刘邦平叛归来,陈豨败逃,群臣朝贺。吕后令武士在长乐宫钟室杀韩信。

韩信之后,又先后有功臣谋反。刘邦率兵平叛,总是萧何在朝中理政,为刘邦筹措粮草,而刘邦也总是向往来的官员,问起萧何在朝中和日常所为。担心萧何功高,也会有谋反之心。

萧何知刘邦疑其位高权重,在民众心中声望日高,为求自保,只能自污名节,犯法入狱。刘邦念及旧情,将其赦免。萧何此后,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对国事不再发表意见,终得善终。

刘邦先后猜忌萧何三次,为何萧何每次都能躲过去

萧何命中有贵人相助,萧何三次被刘邦猜忌,但是三次都有贵人好言指点,最终方才全部化险为夷,这可能就是萧何一生济世安民所创下的功绩吧!

萧何第一次被刘邦猜忌-楚汉对峙萧何坐守汉中

汉三年,刘邦与项羽已对峙多年,战事已到生死存亡之际,但是刘邦却总派遣使者回到汉中慰问丞相萧何,而由于长时间的粮草供给,已经给萧何忙的焦头烂额,面对刘邦派回来的使者只是热情款待,也没有在意。这时有一个叫做鲍生的人对萧何说:“萧大人,难道您没有看出刘邦的意图吗?公主前线吃紧,生死存亡之际,又怎会如此频繁的派遣使者来专门问候您呢!这是公主对您存又猜忌了”。

萧何一听,觉得有道理,深感后怕,要知道在当时但凡有点实力的人都自立为王了,而刘邦常年在关外打仗,自己独坐汉中,相当于自己有这么大一块的富饶的土地,又有声望,自然有称霸一方的实力,所以刘邦便会不可避免的怀疑自己。鲍生紧接着又说:“化解刘邦的猜忌其实不难,您只需要将族中的青壮年全部派遣到前线中去,刘邦自然便会消除对您的戒心”,萧何一听又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按其所说,将族中青壮年全部派往前线战场,之后刘邦见此,果然十分高兴,打消了对萧何的猜忌。

刘邦对萧何第二次猜忌-吕后萧何除韩信,刘邦赏其卫队

汉十一年,萧何和吕后一起密谋暗中除掉了韩信,刘邦知道后赏赐萧何五千户,并给其五百人私人卫队。因此,很多人都前来祝贺,但是这时候有一个叫做召平的人却对萧何说:“萧大人,您常年在内,而大王却常年在外征战,这是又对您起了猜忌,在试探您呢!您应该推辞所有的赏赐,在交出自己的家产 ,这样陛下就会很高兴”,萧何一听觉得很对,便又按其所说的做了,刘邦知道后果然又是很高兴,再次打消了对萧何的猜忌。

刘邦第三次猜忌萧何-萧何位高权重有民心

汉十二年,英布造反,刘邦亲自前去平叛,在此过程中多次派人回来问候萧何的日常生活,而这时又有一个人对萧何说:“萧大人,您离灭九族不远了,您常年身在长安治理国家,而陛下却常常外出征战,现在您位高权重,并且声望如此之高,甚至隐隐的有要超过陛下的迹象,您是时候该降降声望了”,萧何一听又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刘邦征讨英布归来的时候,有一些官员,再加上一些百姓,纷纷向刘邦检举萧何,贪赃枉法,接受贿赂,欺压百姓。刘邦听后虽然表面愤怒,但是内心却笑开了花,刘邦将萧何捉拿入狱,但是没几天便又放了出来,恢复职位,萧何声望大减之后,刘邦便彻底的不在对萧何猜忌。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无论曾经的关系如何,有多么的铁,在成为帝王将相之后,面对权势的诱惑,人心都是会变的。萧何三次被刘邦猜忌,三次化险为夷,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但是更多的靠萧何自己的为人,获得了天下人的认可。所谓万物皆有因果,种下了善因,必然最后要结善果。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最后是怎么免得杀身之祸的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蒋委员长”的心腹,黄埔系的2号人物何应钦。作为蒋介石的近臣,何应钦可谓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微妙,作为同窗和同事,这对恩雄契弟之间,既有十年如一日的效忠,也有西安事变的逼宫之举,有权力相争,却又互为利用。诚如蒋介石所言:“没有我蒋中正,就不会有何敬之。”

说到这里肯定就会有人疑问了:既然何应钦位极人臣,位高权重,在西安事变时又有造反之举,蒋介石为何没有对何应钦集团进行清算,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何应钦本可以在美国安度晚年,为何还会听候蒋介石的调令一起退守台湾,二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问答。

与蒋介石初相识,少年得志迎来人生第一个巅峰

何应钦出生于贵州省兴义的一个小山村里,自幼成绩优异,勤奋好学。17岁便考入了贵州陆军小学,后被保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
1909年秋,何应钦被录取为留学生,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第11期学习,与朱绍良、谷正伦、贺耀祖等人成为挚友,并于第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何应钦满怀热忱回国,参加了光复上海之役,在这里他与蒋介石初次相识,不过,二人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二次革命失败后,何应钦再次背起行囊远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求学。

何应钦

1915年,何应钦学成归来,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王文华。
王文华当时是黔军的总司令,二人还是老乡关系。于是何应钦受王文华之邀,与朱绍良、谷正伦等人一起加入了黔军。此时护国战争爆发,黔军举旗响应,何应钦几人一到贵阳,就被委以重任。何应钦任黔军第1师步兵第4团团长兼讲武堂学生营营长。
然而,贵州虽小,黔军虽嫩,军阀权力纷争的大戏却不输于任何一个大省。王文华虽位居黔军总司令,但他的舅舅贵州督军刘显世却在此盘踞多年,舅甥二人在贵州形成了“维新派”与“保守派”两种势力。围绕着二人核心势力的主要成员,不是刘、王的宗亲挚友,就是乡邻故居亦或是门生子弟。

何应钦在战场

在舅甥二人的相互争斗中,何应钦作为留日的日本高材生,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王文华为首的“维新派”作为自己依仗和效力的对象。但他并不想因此得罪刘显世,小心翼翼地在刘、王二人之间周旋,使他在二人的明争暗斗里暂时得以安身。
1916年4月30日,何应钦与王文华的胞妹王文湘喜结连理。作为王文华的妹夫,何应钦不再掩饰自己的立场,公开站在了王文华一边。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凭借军人作风和优秀的组织才能,逐渐成长为“维新派”的骨干。他创立的“少年贵州会”,对王文华团结省内外进步分子建立新党,最后夺取贵州的军政大权奠定了基础。他本人也得以升任贵州讲武学学校校长、省会警察厅厅长、贵州省警务处处长。第5混成旅旅长等要职,并晋衔为陆军上将,一时风光无两。

1920年12月底,何应钦参与谋划了“民九事变”,与王文华一起把刘显世赶出了贵州。
但是,刘显世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卧薪尝胆”准备伺机反扑,在王文华放松警惕的时候,于1921年3月派杀手在上海将王文华暗杀.
王文华一死,贵州“维新派”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何应钦被迫逃往云南,准备投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