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物圈Ⅱ号”里面没有人类,能维持下去吗?如何看待生物圈2号相关实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果“生物圈Ⅱ号”里面没有人类,能维持下去吗

人在这个小生态系统里主要担任两个角色,一个就是这个系统里面的顶级消费者,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个智慧物种,能够主观主动的去参与这个系统的稳定和调节。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会更久吗?也许没有人生物圈2号坚持时间会长些,谁说的准呢,但总会因为各种因素自我崩溃。

它模拟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基本与地球的生物圈隔绝。其七个生物群落面积分别为1,900平方米的小热带雨林,一个850平方米海洋与珊瑚礁,一个450平方米的红树林湿地,一1300平方米的草原模拟大草原,一个1400平方米的沙漠,和两个人生活的生物群落:2500平方米农业系统和人类栖息地与生活空间,包括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地下是技术基础设施是该系统的一部分。为生物圈二号稳定温度,并通过独立的管道系统和完成水循环,太阳光可以透过玻璃顶,生物圈二号里面的用电是一个天然气发电机组供给的。

生物圈2号只用了两次:

第一次1991年至1993年,1994年尝试了第二次,虽然大量宣传,但还是遇到了问题,包括缺少食物和氧气,相继死了许多动物和植物,驻地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产生了权利斗争,也产生了自己的政治圈子。尽管如此,封闭实验封闭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使得里面实验人员是高营养,低热量的饮食结构。第二封闭实验实现总食物充足,但后面还是出现了问题。

生物圈二号最大的问题就是碳氧平衡问题,总是造成缺氧,一度需要外部供氧。

一方面氧气浓度降低,造成了动植物的死亡,另一方面,就单单这么一个问题就直接打破了这个生态平衡,生态结构就垮了。

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是碳氧失衡的一方面,在2000年后的同位素分析中,另一种是二氧化碳与生物圈2内部暴露的混凝土反应形成碳酸钙,空气中循环的碳氧元素就都减少了。很多动植物就活不下去了,并且使得植物减产,资源紧张,那么人之间的斗争又来了。

人在不在里面,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也大不了多少,反正本来就特简单,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那种,也改变不了那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差的特征。没人的主动调节也许崩的更快点。

如何看待生物圈2号相关实验

不能,地球这么大,实验地方那么小怎么能按照地球标准来。这种实验最后都是获取一堆数据然后不了了之,没啥意义。想要移民外星,现在的理论也好,现在的人也好都是不可行的,地球还是最宜居之地,哪怕地底挖个洞,建个地底城市都比移居外星强的多。

这种实验本质上来说是隔离物种实验,独立于世界之外的物种没有新的基因交流大部分是不能长久的,他们搞错了重点。哪怕是大如澳大利亚大陆的物种也因为隔离太久,物种进化缓慢,物种入侵苦不堪言,一只小小的兔子就把澳大利亚弄得鸡犬不宁。这种实验不可能成功,物种之间需要交流,需要基因交换,人为隔绝于自然之外,实际上是在灭杀里面的生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