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德 | 闲话侠
发布时间: 2023-07-11

春秋时代,游侠的风气非常盛行,这种风气并没有随着改朝换代而湮灭,一直延续到汉初。韩非子曾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作为法家代表,他对儒生和侠士都没有好感,一律讥毁之,这当然是门户之见,并不为后世所认可。

就武侠而言,他们最推崇的是信义,司马迁给他们的评价是:“其行虽然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就是说,武侠最讲究信用和兑现诺言,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并不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这个与儒家的义理有所冲突,孟子就曾有言:“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比较两者,当然是儒家的更富于理性,而武侠的“信行”往往会让自己陷入死胡同,盲目性比较大。

司马迁给游侠立的传记中,首推朱家,朱家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家族。而这位朱家与一诺千金的季布,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是值得一提的。朱家与汉高祖刘邦同时代,他是鲁国人。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是儒学的大本营,儒学风行,但朱家却独树一帜,以侠义而闻名。在他的一生中,因为有性命之忧而承蒙他拯救的豪杰便有几百号人,普通百姓更是不可胜数。但他并非如孟尝君、信陵君那种有背景的豪门贵族,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而已,为了拯救别人,节衣缩食,住茅房,乘牛车,腾出所有的财力物力去救助别人。所以自函谷关以东,世人莫不伸长脖子跟他交朋友,而在朱家拯救的人中,便有季布这个名人。

展开全文

季布是楚国人,在秦末各路狼烟中,他是站在项羽一队的,并且好几次将刘邦追杀得走投无路,几乎连小命都不保。所以刘邦对他,是忌恨的。后来项羽败亡,树倒猢狲散,季布便沦为了亡命之徒。刘邦想起当日之仇,便下追杀令,悬赏千金捕捉他,谁敢窝藏罪犯,则灭三族,季布这下真是无处藏身,成过街老鼠了。

季布开始是藏匿在濮阳一位姓周的人家里,这位周义士虽然也想救人救到底,奈何朝廷拘捕令太严厉,到处风声鹤唳,眼看是无法继续藏匿了,再这样下去不但救不了季布,甚至连自己全族人的性命都得搭上。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便对季布道:“将军如果信得过我,我便献上一计,否则我宁可自杀以明志。”朋友这样古道热肠,季布当然没有不答应的,便任由对方作主了。于是周义士将季布的头剃了,用铁箍束了脖子,将季布装扮成奴隶,和家里的几位奴隶捆绑一起,连人带货一起运到鲁国卖给了朱家。

朱家是个老江湖,他心里明白眼下这位奴隶就是朝廷要拘捕的重犯季布,于是便买了下来,安置在自己的田地耕作。他同时叮嘱儿子,要善待这位奴隶,田间的活,凡事都要听他的。然后朱家乘车入洛阳去拜访汝阴侯夏侯婴。相处了几天,探明了夏侯婴对季布的态度还是挺赏识的,于是他乘机进谏道:“季布当年追杀汉王,也是各为其主,项羽的手下难道能追杀完吗?像季布这样有才能的人,被追捕得急了,不是北投匈奴,便是南逃越地。这种忌恨勇士而让他去投敌,不是在重演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尸的故事么?大人为什么不找机会向君王说明其中的厉害呢?”

夏侯婴原是跟随刘邦一起杀蛇起义的心腹,在刘邦弃家眷逃避楚军追杀的时候,曾冒死救过刘邦的家人。后来刘邦在白登城被匈奴围困,又协助刘邦脱离了险地,功劳很大,深得刘邦的宠信,这也正是朱家找他游说的原因。

夏侯婴对朱家的事迹早有所闻,当然也猜到季布肯定就藏在朱家那里。同时他本人也觉得朱家的话很对,便答应了这件事。刘邦也因此放过了季布,不记前嫌,下令赦免了季布,后来还封他为郎中。

季布正因为朱家的周旋,从而解脱了逃犯的身份,并且加官进爵,华丽转身而成了朝中重臣,地位也变得尊贵了,可谓是从地狱扶摇直上了天堂,其实这一切都是承蒙素不相识的朱家这位大侠所赐。但朱家却施恩不图报,自从季布东山再起后,他再也没找过他,彼此是相忘于江湖了,这个便是侠者的风范。

曾经是项羽手下的猛将,继而成了汉朝大臣。季布仕汉,有两件事是可圈可点的。一是孝惠帝时,匈奴单于修书侮辱吕后,吕后大怒,诏集大臣朝议对策。樊哙自告奋勇说领十万兵可横行匈奴。这屠狗发迹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乃重臣兼国戚,政治明星一枚,在场的马屁谀臣都附和他,但季布则强烈反对,说樊哙可斩。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汉高祖雄兵四十万,在平城尚被匈奴困死,几乎覆没,现在天下创伤未愈,你区区一樊哙扬言十万即可驰骋匈奴,这不是误国么?吕后也是明白人,出兵匈奴之事便不了了之了。

另外一件事,便是被后世广为传诵的“一诺千金”的典故了。季布这个人非常讲信用,只要答应人家的事,是必定会履行的。单是这点,便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风范了。楚地有位名叫曹丘的,此人口舌如簧,能言善辩,曾多次倚权敛财,名声不是很好。他曾经与季布的好友窦长君交好,季布便专门修书一封给窦长君,说曹丘这个人品德有问题,不值得交往。后来曹丘要回乡,请求窦长君为他写一封介绍信去拜会季布。窦长君便推辞道:“季将军对你有成见,你还是别去拜会他了。”但曹丘不罢休,非要窦长君写,最终如愿以偿了。

曹丘先是提前派人向季布投递了介绍信,季布得书果然大怒,坐着等对方过来,准备要恣意羞辱他。但曹丘是个巧舌如簧的人,见到季布,便作揖行礼道:“我听说楚人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凭什么在梁、楚一带获得如此的声誉呢?您我都是楚地人,通过我做广告,会让您扬名天下,难道我对您不重要吗?你为什么要拒绝我呢?”季布一听喜出望外,于是便请曹丘留住了数月,视为贵宾,还赠送了厚礼。而季布的名声,也仗着曹丘这张犀利的嘴,传遍了天下。

所以说做得好,还要写的好;写得好,更要说的好啊。

【作者简介】

梁国德,岭南洪拳名家,广东省社科院国学中心理事长,广州体育学院客座教授,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诗刊》《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中华诗词》《诗词百家》《环球日报》等。著有《国德强企》《说苑随想》《宴然自若》《列子初探》《吕览别裁》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