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除夕》 明 文征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 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 一年功事是文词 全诗诗意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除夕》 明 文征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 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 一年功事是文词 全诗诗意

诗意:明代才子文征明是沉浸陶醉于自己的创作成果之中:别人家里在除夕忙碌的时节,我却还在灯下挑拣旧诗句,不要笑我太过迂腐,一年主要的工作和事业就是文章诗词啊。

文征明前半生都是在不懈地追求功名,终于在五十四岁时被推荐,以贡生的身份进京,待诏翰林院。而后却因目睹官场的腐朽,做官四年后便乞归故里,潜心于诗文书画。勤勉的文征明“文笔满天下”,一生致力于文词的造诣。

明代文征明《除夕》原文: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译文:

除夕时节,别人家里都在忙碌,我还在灯下挑拣旧诗句。不要笑我太过迂腐,一年主要的工作和事业就是文章诗词。

扩展资料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其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的介绍

《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是明朝文徵明的书法作品,属于《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三。笔风重用笔结体,风格秀劲婉丽。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唐朝使用的字体是什么

唐朝使用的字体的是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唐代各类书体趋于成熟。楷书工整严正,强调法度,有盛世之景。其时佛教盛行,佛教经典抄本中亦多可见时人精湛的书法艺术。雕版印刷术则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扩展资料: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1、甲骨文(商)

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2、金文(商)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大篆(秦)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4、小篆(秦)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5、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6、草书(汉)

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7、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百度百科—唐朝文化

古代都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就先从历史记载的说起:
秦:李斯---秦石刻
汉:《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碑》,《石门颂》,《熹平石经》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
、姨母贴
王献之--中秋贴
王珣---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頫--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董其昌--三世诰命
刘墉--临米芾诗帖
邓石如--语摘
请采纳~

明代书法的代表书家及其作品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曾自述学书经过说:“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 ”(《画禅室随笔》)由此可见,他对于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临摹的,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明史·文苑传》称他:“始以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他的楷书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鉴赏,品题书画虽片语只字,也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也说:“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 其代表作品有: 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
白居易琵琶行
董其昌书。他的草书很少,且不甚好。此卷前人曾说是“笔势纵横,神气飘 逸,出入张,素之间。”他自己说“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张伯高 之,余以醉素笔意仿佛当时清狂之状,白相似不?”现在看来,此卷虽系学 张、素,实则姿态秀逸

微信